Nothing 除了在台灣先後上市 Nothing Phone (1) 與 Nothing Phone (2) 兩款高階手機,近期更是轉向推出萬元價位帶的 Nothing Phone (2a) 中階手機,整體外型延續透明背蓋 + Glyph Interface 光條設計,不過雙鏡頭由垂直排列改為橫向式排列,規格面也首度改用客製版的聯發科天璣 7200 Pro 處理器。究竟這款 Nothing Phone (2a) 上手體驗如何?我們趕緊開箱看下去吧!
▲Nothing Phone (2a) 盒裝設計一覽。
▲Nothing Phone (2a) 盒裝沿用不可逆的一次性拆卸設計,對於未來有考慮二手賣出的消費者來說,這點需要格外注意。
內容物部分,Nothing Phone (2a) 盒裝提供 USB-C to C 充電線、退卡針與說明文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除了退卡針的握把有結合透明膠囊設計,藉此呼應手機的設計風格外,甚至連 USB-C to C 充電線的接頭區域也有導入透視設計,整體質感看起來相當不錯。
▲Nothing Phone (2a) 盒裝內容物一覽。
▲Nothing Phone (2a) 充電線接頭的透視設計。
另外,官方強調之所以將 Nothing Phone (2a) 的鏡頭置於 NFC 的線圈內,主要目的是希望呈現出「眼睛」一般的產品形象,而為了抓住各位的眼球,設計團隊刻意將 Nothing Phone (2a) 下半部設計成有對稱的不平衡感,以此打破上半機身的流暢感,至於這樣的設計靈感則是源自 Massimo Vignelli 的紐約地鐵圖,同時也是將錯綜複雜的圖表變得簡單優雅的一種實踐。
▲Nothing Phone (2a) 機身尺寸 161.74 x 76.32 x 8.55mm,重量為 190g,單手握持輕巧不費力。
▲Nothing Phone (2a) 首創 90 度無限透明背蓋設計,並把背蓋底下區塊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設有 Glyph Interface 光條、主相機、NFC 感應區塊;下半部則設計成有對稱的不平衡感。
▲圖左的 Nothing Phone (2a) 與圖右的 Nothing Phone (2) 外觀差異一覽。
▲Nothing Phone (2a) 配置 6.7 吋 2,412 x 1,084pixels 解析度螢幕,支援 HDR 顯示效果,色彩深度達 10 位元。
▲Nothing Phone (2a) 內建光學螢幕指紋辨識功能,有效加強手機解鎖、行動交易前的身分驗證使用。
▲Nothing Phone (2a) 採用雙面 Nano-SIM 卡槽設計,可惜不具備 MicroSD 記憶卡擴充。
續航部分,Nothing Phone (2a) 內建 5,000mAh 電池,支援最高 45W 有線快充,官方強調一次性完整充電需要 59 分鐘,若只需要充到 50% 電量,最快僅需要 23 分鐘,可惜手機不支援 Qi 無線充電。
▲Nothing Phone (2a) 配備 5,000mAh 電池,支援 45W 有線快充。
▲Nothing Phone (2a) 後置雙鏡頭主相機、LED 單色溫補光燈。

Nothing Phone (2a) 實測夜間錄影:
▲Nothing Phone (2a) 内建獨特的點陣字型小工具,但部分第三方應用程式則不支援點陣的 icon 圖示。
▲Nothing Phone (2a) 内建豐富的 Nothing 小工具,這些小工具皆可以點陣圖形的形式呈現。
除了前面提到的項目,Nothing Phone (2a) 剩下的主要亮點還是 Glyph Interface 光條的部分,不過因為 Nothing Phone (2a) 相較於 Nothing Phone (1) 與 Nothing Phone (2) 屬於比較入門的機種,所以在 Glyph Interface 光條的配置上也不是那麼完整,儘管如此,Nothing Phone (2a) 依舊可以針對不同的鈴聲、通知,自訂不同的 Glyph 燈光效果。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Nothing 提醒 Glyph 燈效介面有可能對癲癇症患者,以及其他患有畏光症的患者不安全,各位使用上要特別留意。
▲Nothing Phone (2a) 内建 Glyph 設定功能,可一定程度調整 Glyph 的燈光效果。
▲Nothing Phone (2a) 的 Glyph 也能兼具計時器、音量指示器等工具使用。
▲Nothing Phone (2a) 可以透過實驗室功能啟用「支援 AirPods」模式,好讓運行 Android 作業系統的 Nothing 手機也能順暢使用蘋果的 AirPods 真無線耳機。
聯發科天璣 7200 Pro 的架構使用 Cortex-A715 + Cortex-A510(2 + 6)的 8 核心設計,CPU 時脈為 2.8GHz + 2GHz,GPU 則是使用 Mali-G610 MC4。
▲Nothing Phone (2a) 安兔兔 V10.2.7 跑分獲得 724,564 分。
▲Nothing Phone (2a) 安兔兔 V10.2.7 讀取速度為 1,044.7MB/s、寫入速度 963MB/s。
▲Nothing Phone (2a) 實測 AITUTU 成績為 86,808 分。
▲Nothing Phone (2a) 實測 3DMark 的 Wild Life Stress Test 最高分:4,135 分、最低分:4,104 分、穩定度 99.2%。
▲Nothing Phone (2a) 實測 3DMark 的 Wild Life Extreme Stress Test 最高分:1,152 分、最低分:1,145 分、穩定度 99.4%。
▲Nothing Phone (2a) 實測 GeekBench 6.3.0 跑分,單核心成績:1,127 分、多核心成績:2,568 分、OpenCL 成績 3,196 分。
▲Nothing Phone (2a) 實測 PCMark 工作 3.0 電池續航跑分,成績為 17 小時 13 分。
就我的看法來分享,雖然 Nothing 致力成為對標蘋果的科技品牌,但多數用戶普遍還是習慣選購「有聽過的」知名品牌,至於少數願意對新創品牌買單的數位愛好者,Nothing Phone (2a) 相較其他品牌手機也並沒有什麼獨特的產品優勢,頂多就是背蓋上的 Glyph Interface 光條算是比較吸睛罷了,但 Glyph Interface 光條目前能夠自定義的設定還是有限,可玩性也不高。
其實 Nothing Phone 系列既然主打的就是一個外型獨特,那麼就更該建立起大家對於 Nothing 品牌的關鍵印象,也就是強化 Glyph Interface 背蓋的燈效設計,盡可能強化 Nothing Phone「外型獨特」的印象與體驗,否則以可玩性來說,倒不如選擇 ROG Phone 8 Pro 的 AniMe Vision 8-bit LED 背蓋顯示器還比較有特色。
至於在用戶體驗上,Nothing 更該走向有別於主流市場的第二選擇,比如說加入 3.5mm 耳機孔、記憶卡槽、紅外線遙控等實用配置,好讓 Nothing Phone 系列不僅僅是外型亮眼的展示品,更成能為一款大家願意常常使用的生活必需品,或許經過這樣的改動,Nothing 也能在手機市場順利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Nothing Phone (2a) 重點規格
系統 | Android 14 作業系統、Nothing OS 2.5 操作介面 |
SIM 卡功能 | 5G + 5G 雙卡雙待 |
尺寸 / 重量 | 161.74 x 76.32 x 8.55mm / 190g |
螢幕 | 6.7 吋 AMOLED 螢幕 2,412 x 1,084pixels 解析度 30~120Hz 螢幕更新率 240Hz 觸控採樣率 Corning Gorilla Glass 5 |
處理器 | 聯發科天璣 7200 Pro 八核心處理器 |
RAM + ROM | 8GB + 128GB、12GB + 256GB |
前鏡頭 | 3,200 萬畫素鏡頭 F2.2 光圈 1/2.74 吋感光元件 |
後鏡頭 | 5,000 萬畫素主鏡頭 F1.88 光圈 OIS 光學防手震 / EIS 電子影像防震 AF 自動對焦 1/1.56 吋感光元件 5,0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 F2.2 光圈 114 度超廣角 1/2.76 吋感光元件 |
防塵防水 | IP54 防塵防水 |
連線 | Wi-Fi 6、藍牙 5.3、NFC |
電池與充電 | 5,000mAh 電池;支援 45W 有線快充 |
特色功能 | Glyph Interface 光條、點陣字型小工具、ChatGPT 語音指令、支援 AirPods、生物辨識 |
Nothing Phone (2a) 外觀介紹
盒裝設計與配件
有別於前幾代 Nothing Phone (1) 與 Nothing Phone (2) 各自採用扁平的方形盒裝設計,Nothing Phone (2a) 反而改用長方形的包裝設計,封面直接印有本次手機頗具特色的橫向雙鏡頭,搭配周圍的點陣字型,一眼就能認出這是屬於新創品牌 Nothing 的產品包裝。內容物部分,Nothing Phone (2a) 盒裝提供 USB-C to C 充電線、退卡針與說明文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除了退卡針的握把有結合透明膠囊設計,藉此呼應手機的設計風格外,甚至連 USB-C to C 充電線的接頭區域也有導入透視設計,整體質感看起來相當不錯。
Nothing Phone (2a) 外型介紹
從外型來看,Nothing Phone (2a) 雖然也是採用透明背蓋設計,但因為不具無線充電功能,以及後鏡頭擺設位置不同的關係,所以整體視覺看起來與前幾代的 Nothing Phone (1) 與 Nothing Phone (2) 有明顯差異。不過 Nothing Phone (2a) 還是有保留經典的 Glyph Interface 光條配置,可依據鈴聲、通知、充電等使用情境,各自提供不同的燈效變化。另外,官方強調之所以將 Nothing Phone (2a) 的鏡頭置於 NFC 的線圈內,主要目的是希望呈現出「眼睛」一般的產品形象,而為了抓住各位的眼球,設計團隊刻意將 Nothing Phone (2a) 下半部設計成有對稱的不平衡感,以此打破上半機身的流暢感,至於這樣的設計靈感則是源自 Massimo Vignelli 的紐約地鐵圖,同時也是將錯綜複雜的圖表變得簡單優雅的一種實踐。
Nothing Phone (2a) 螢幕介紹
Nothing Phone (2a) 正面採用 6.7 吋柔性 AMOLED 螢幕,螢幕四周擁有等邊的黑框,具備 91.65% 顯示占比,提供最高 1,300nits 峰值亮度,通過 HDR10+ 認證,螢幕色彩表現相當不錯。另外,Nothing Phone (2a) 支援 30Hz~120Hz 的調適性螢幕更新率、240Hz 觸控採樣率,日常瀏覽螢幕或滑動社群媒體,體驗都很順暢,且正面覆蓋康寧大猩猩第 5 代玻璃。Nothing Phone (2a) 連線與續航介紹
Nothing Phone (2a) 採用雙面 Nano-SIM 卡槽設計,支援 5G + 5G 雙卡雙待上網,支援 Wi-Fi 6、藍牙 5.3、NFC 等功能。音訊方面,選用立體聲揚聲器設計,搭配啟用增強音效模式,即可為外接式音訊裝置啟用「Dirac Audio」模式。續航部分,Nothing Phone (2a) 內建 5,000mAh 電池,支援最高 45W 有線快充,官方強調一次性完整充電需要 59 分鐘,若只需要充到 50% 電量,最快僅需要 23 分鐘,可惜手機不支援 Qi 無線充電。
Nothing Phone (2a) 相機鏡頭介紹
Nothing Phone (2a) 本次改用橫向排列的雙鏡頭設計,分別搭載 5,000 萬畫素主鏡頭 + 5,000 萬畫素 114 度超廣角鏡頭,其中主鏡頭不但擁有 OIS 光學防手震與 EIS 電子防手震功能,還支援 AF 自動對焦技術,最高提供 10 倍數位變焦距離。前置 3,200 萬畫素鏡頭,擁有 F2.2 光圈,內建「自然」與「強」兩種美顏模式等級,支援臉部解鎖功能。Nothing Phone (2a) 攝錄體驗
Nothing Phone (2a) 實拍表現其實挺不錯的,真要說比較可惜的地方,除了可玩性比較少之外(攝影功能偏向單調,美顏僅有預設兩種模式可選),主要在於部分的日間實拍照,整體畫面風格會太過濃艷,也就是所謂的拍照加的味精過重的感覺。另外,由於 Nothing Phone (2a) 僅有提供主鏡頭 + 超廣角鏡頭配置,長焦表現就會顯得不那麼理想。前鏡頭人像美肌
前鏡頭人像散景
後鏡頭人像散景
主鏡頭日間實拍
主鏡頭夜間與室內實拍
多焦段鏡頭實拍
夜景模式


4K 錄影
Nothing Phone (2a) 實測日間錄影:Nothing Phone (2a) 實測夜間錄影:
Nothing Phone (2a) 特色功能
Nothing Phone (2a) 本次採用基於 Android 14 作業系統打造的 Nothing OS 2.5 操作介面,整體表現與前幾代 Nothing OS 大致相同,系統流暢性的確不錯,點陣字型的小工具也很有特色,另外也可以搭配 ChatGPT 預設的桌面小工具,或是配合 Nothing Ear 與 Nothing Ear (a) 觸發 ChatGPT 下達語音指令。除了前面提到的項目,Nothing Phone (2a) 剩下的主要亮點還是 Glyph Interface 光條的部分,不過因為 Nothing Phone (2a) 相較於 Nothing Phone (1) 與 Nothing Phone (2) 屬於比較入門的機種,所以在 Glyph Interface 光條的配置上也不是那麼完整,儘管如此,Nothing Phone (2a) 依舊可以針對不同的鈴聲、通知,自訂不同的 Glyph 燈光效果。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Nothing 提醒 Glyph 燈效介面有可能對癲癇症患者,以及其他患有畏光症的患者不安全,各位使用上要特別留意。
Nothing Phone (2a) 效能測試
Nothing Phone (2a) 採用的是台積電第二代 4 奈米製程的客製版聯發科天璣 7200 Pro 八核心處理器,分別有 8GB + 128GB、12GB + 256GB 兩種容量版本,本次實測的版本為 12GB + 256GB 。Nothing Phone (2a) 擁有 3,200mm² 的超大熱導板配置,不僅可使熱傳導更快速、更均勻,搭配 12,000mm² 的 0.11mm 厚石墨層大面積冷卻,更能加速手機的散熱表現。聯發科天璣 7200 Pro 的架構使用 Cortex-A715 + Cortex-A510(2 + 6)的 8 核心設計,CPU 時脈為 2.8GHz + 2GHz,GPU 則是使用 Mali-G610 MC4。
安兔兔跑分
3DMark 跑分
Geekbench 5 跑分
PCMark 電池續航
Nothing Phone (2a) 產品評價
綜合來說,Nothing Phone (2a) 確實是款好用的手機,無論是螢幕顯示、系統順暢度、相機體驗等,表現都有在水準以上,儘管外型很有特色,但好不好看這點畢竟見仁見智,放眼其他網路評論對 Nothing Phone (2a) 的評價大多僅限於外型設計,側面也能說明這款手機的確沒有太多的其他特色,也就是說這款中階手機雖然好用但亮點不足,更直白的說法就是卻乏關鍵的產品優勢。就我的看法來分享,雖然 Nothing 致力成為對標蘋果的科技品牌,但多數用戶普遍還是習慣選購「有聽過的」知名品牌,至於少數願意對新創品牌買單的數位愛好者,Nothing Phone (2a) 相較其他品牌手機也並沒有什麼獨特的產品優勢,頂多就是背蓋上的 Glyph Interface 光條算是比較吸睛罷了,但 Glyph Interface 光條目前能夠自定義的設定還是有限,可玩性也不高。
其實 Nothing Phone 系列既然主打的就是一個外型獨特,那麼就更該建立起大家對於 Nothing 品牌的關鍵印象,也就是強化 Glyph Interface 背蓋的燈效設計,盡可能強化 Nothing Phone「外型獨特」的印象與體驗,否則以可玩性來說,倒不如選擇 ROG Phone 8 Pro 的 AniMe Vision 8-bit LED 背蓋顯示器還比較有特色。
至於在用戶體驗上,Nothing 更該走向有別於主流市場的第二選擇,比如說加入 3.5mm 耳機孔、記憶卡槽、紅外線遙控等實用配置,好讓 Nothing Phone 系列不僅僅是外型亮眼的展示品,更成能為一款大家願意常常使用的生活必需品,或許經過這樣的改動,Nothing 也能在手機市場順利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Sponsor

用文字撰寫科技是種浪漫,用科技點綴生活是種魔幻!你好,我是克勞德。
本文相關商品
相關新聞
2024/03/29
2024/03/06
最新消息
熱門新聞
2025/04/24
2025/04/23
留言
好機友 6/25/2024 at 5:25 PM
不好意思
規格有寫Qi 無線充電
介紹則寫不支援...
有點搞混了....
克勞德 6/26/2024 at 11:08 AM
抱歉,不支援無線充電沒錯,多謝您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