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台灣能夠看見別人使用 iPhone 的機會,恐怕比你一整天走在路上看到便利商店的次數還要多,而這個現象在科技媒體圈裡更是明顯,不要說是人手一台 iPhone 了,就算是兩三台也不需要大驚小怪。小編我 克勞德 作為一名 100% 純正的安卓手機用戶,今天就來與大家分享 iPhone 15 Pro 上手一個月的體驗心得,究竟蘋果真有這麼厲害嗎?還是一切都只不過是吹出來的?各位看官,請跟著小編盡量以理性客觀的角度,一起來看待這款由蘋果新推出的 iPhone 15 Pro 吧。
盒裝配件方面,一想到就是由蘋果帶起取消隨附盒裝快充頭的風氣,我想想就來氣,不過一想到許多 Android 品牌居然還跟進的這麼快,我也只能微微嘆口氣,畢竟我個人是屬於手機盒裝就應該要附上充電器才對的那一派,至於那些連傳輸線都不願意給的品牌....沒有錯,Sony 同學我就是在說你,你也太「環保」過頭了吧。
話又說回來,iPhone 15 Pro 這次提供的配件倒是有個小亮點,各位仔細看這條隨盒附贈的 USB-C 傳輸線,這次居然是採用編織線材製成,一般來說電競產品的線材也會以編織線製成,畢竟相比一般的傳輸線來說,編織線材的耐用性確實更高。
雖然蘋果帶頭取消充電器這點我實在不太滿意,但今年的傳輸線用料確實不差,雖然只給到 USB 2.0 多少有些可惜就是了,不過其他 Android 手機的盒裝傳輸線,貌似也都還是使用 USB 2.0 的線材呢。
至於有很多人關注的鈦金屬材質是不是容易會變色的問題,如果你是指因手指觸碰中框而導致變色這點,那麼沒有錯,的確很容易會變色,雖然小編知道這是金屬材質很正常的現象,所以我本身並不是很在意(你說因為這不是我的手機?這樣說也沒錯啦,呵呵),但如果你是那種會因為小污漬就全身不對勁的果粉,建議還是親自到展示店看一看實機會比較好。
不過撇開變色的問題,比起前一代 iPhone 14 Pro 使用不鏽鋼亮面的中框,我反而更喜歡 iPhone 15 Pro 採用霧面消光的鈦金屬中框設計。以裸機使用來說,儘管 iPhone 15 Pro 的中框還是容易印上指紋,但因為霧面的關係所以不會看得很清楚,尤其這一次的背蓋與中框間的過渡設計,表現相當滑順,手感體驗很不錯,不會像之前 iPhone 14 Pro 那樣存在非常明顯的割手感。
原色鈦金屬現在還值得各位搶購嗎?我的看法是「原色」雖然有些特別也很耐看,但如果是要買來當作主力機使用,我建議挑選自己喜歡的配色就好,如果你剛好喜歡那就可以買,假如沒有特別喜歡的話,也不需要去跟這個風,若是還需要為了「原色」而加價購買,那更是千千萬萬沒有必要。
當然,除非你希望買一台新 iPhone 然後可以顯擺一整年,那麼原色鈦金屬作為 iPhone 15 Pro 最具辨識度的款式,自然是值得購買的。
但硬要說 iPhone 15 Pro 就是目前最強的手機螢幕,我自己倒不這麼認為,畢竟我的主力機是使用 SAMSUNG Galaxy S22 Ultra 皎月白,螢幕水準同樣是目前手機市場最頂的那種,兩者相比之下,硬要拚出個勝負倒也有些不切實際。
那麼接下來,讓我們重點聊一聊有關於 iPhone 15 Pro 的「動態島」螢幕體驗。嚴格來說,我自己其實不太喜歡目前 Android 手機主流的「挖孔」螢幕設計,總覺得會有一種螢幕完整性受到破壞的感覺,所以 SAMSUNG Galaxy S22 Ultra 使用的單點挖孔螢幕,已經是我能接受的極限範圍,也因此當我去年第一次看見 iPhone 14 Pro 的「動態島」螢幕時,我內心大為震撼,說的白話一點,就是很難相信蘋果會採用這種醜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設計。
好在經過一整年的沉澱,如今當我再次看見 iPhone 15 Pro 的「動態島」螢幕,已經能夠處變不驚的沉穩應對,我想這才是一名成熟的編輯該有的表現,咳咳,話題有些扯遠了,撇開我對於那些「挖孔」螢幕的成見,其實客觀來看待「動態島」螢幕這項設計,這個存在本身還是相當的礙眼,尤其當我在看 YouTube 的 shorts,或是 IG 與 FB 的 reels 全螢幕影片等,「動態島」的存在都會嚴重影響畫面頂部的視覺,有時候在 FB 看一些梗圖漫畫,還得要手動拉一下才能看到被壓在「動態島」下方的畫面內容。
不過「動態島」也並非無可取之處,包括在使用外送點餐、查看運動比賽的比分、使用系統功能或是 Face ID 解鎖的時候,「動態島」呈現的畫面效果還是挺吸睛的,所以我覺得問題還是回到平常使用「動態島」螢幕的機會究竟有多高?
日常情況下,到底是你滑網頁、看影片、玩遊戲的時間比較多,還是透過「動態島」提供輔助視窗的次數更高,如果使用輔助視窗的機會不多,那麼為此而犧牲的顯示面積是否又真的划算呢?至少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太值得,不曉得大家怎麼看?
至於為什麼我會說 iPhone 15 Pro 的螢幕令人又愛又恨呢?以遊戲體驗為例,如果各位有嘗試使用 iPhone 15 系列玩過《原神》,那麼你應該也能感受得出來,遊戲畫質的細膩度相比 Android 版本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上,而且還能開啟 120FPS 模式,明明 Android 旗艦手機的螢幕表現也不差,但是在與遊戲廠商合作最佳化這一點,蘋果的優勢的確更高。
不過可惜的是,遊戲體驗過程中「動態島」依舊是礙眼的存在,尤其對於那些無法自由調整 UI 介面的遊戲來說,實在是一場災難。
當然,我也同樣可以理解 iPhone 用戶需要重新更換身邊線材的不便,畢竟對於安卓用戶來說,過去也有遇過將 Micro USB 轉換成 USB-C 的那段時期。不過眼看 USB-C 早已成為目前 3C 產品連接埠的主流規格,包括各位的 PC、筆電、遊戲掌機或是各種插座等,持有 USB-C 對於日常使用肯定會更加方便的。
另外補充一點,前面提到 iPhone 15 Pro 盒裝隨附的 USB-C 傳輸線,最高僅支援 USB 2.0 規格,但因為 iPhone 15 Pro 本身具備 USB 3 版本 (速度最高可達 10Gb/s),若是你有打算選購一條 USB 3 以上版本的 Type-C 傳輸線,推薦可以看看小編整理的《PD 3.0、USB 3.0 分不清楚?一分鐘看懂 Type-C 傳輸線到底該怎麼挑》的文章介紹喔!
經過實際體驗後,原來 iPhone 15 Pro 的動作按鈕並非只能用於「靜音模式、專注模式、相機、手電筒、語音備忘錄、翻譯、放大鏡」等基本操作,而是可以搭配捷徑自訂更深入的玩法,看是想要快捷開啟 LINE Pay,還是打算一鍵啟動原神也沒問題(按下動作按鈕觸發音樂播放「原神啟動」,接著系統再開啟《原神》進入遊戲中),這樣的騷操作確實挺有意思的。
不過當 iPhone 15 Pro 上手一段時間後,現在也很少會主動去把玩動作按鈕搭配捷徑的玩法,而我實際詢問身邊同樣換上 iPhone 15 Pro 的正統果粉朋友,他們雖然會使用動作按鈕,但主要還是拿來當成靜音鍵使用,進一步詢問是否會搭配捷徑功能來玩,得到的回應都是設定太麻煩了,摁,我想也是。
那麼話又說回來,iPhone 15 Pro 選擇改用動作按鈕真的有比較好用嗎?對此,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前提是你要先建立起使用動作按鈕的習慣,像我自己就習慣將 Galaxy S22 Ultra 的側鍵設定為雙擊啟用手電筒,有時候在摸黑環境下很好用,或是搭配 Good Luck 設定長按側鍵啟動 LINE Pay 應用程式,而這些操作當我用習慣後,的確是變得更好用沒錯,所以重點還是各位要嘗試多去使用,你才能真正發掘出動作按鈕這項設計的潛在能力。
iPhone 15 Pro 的確是一台表現均衡的好手機,單以生態系來說,如果想在安卓市場找到同級或是比較接近的體驗,至少在台灣我還是首推三星就是了(儘管兩者相比仍有一定的落差,但我也想不到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至於其他有關 iPhone 15 Pro 的性能表現、相機體驗環節,我們就留到下一次文章再來跟各位分享!
▲iPhone 15 Pro 與 iPhone 15 Pro Max 圖解秒懂一次看。
iPhone 15 Pro 開箱體驗
一如既往的盒裝風格,配件有小亮點
今天我們還是會以開箱的形式,循序介紹我手中的這台 iPhone 15 Pro 原色鈦金屬。首先說說盒裝的部分,今年蘋果的設計與去年相比實在沒有太大的差別,不仔細看我也分不清楚與 iPhone 14 Pro 的盒裝有哪裡不一樣,但退個幾步來說,其他 Android 手機大多也是維持與前代相同的盒裝設計套路,整體來看 iPhone 15 Pro 的盒裝風格屬於簡約清爽的類型,我個人是還蠻中意的,給過。盒裝配件方面,一想到就是由蘋果帶起取消隨附盒裝快充頭的風氣,我想想就來氣,不過一想到許多 Android 品牌居然還跟進的這麼快,我也只能微微嘆口氣,畢竟我個人是屬於手機盒裝就應該要附上充電器才對的那一派,至於那些連傳輸線都不願意給的品牌....沒有錯,Sony 同學我就是在說你,你也太「環保」過頭了吧。
話又說回來,iPhone 15 Pro 這次提供的配件倒是有個小亮點,各位仔細看這條隨盒附贈的 USB-C 傳輸線,這次居然是採用編織線材製成,一般來說電競產品的線材也會以編織線製成,畢竟相比一般的傳輸線來說,編織線材的耐用性確實更高。
雖然蘋果帶頭取消充電器這點我實在不太滿意,但今年的傳輸線用料確實不差,雖然只給到 USB 2.0 多少有些可惜就是了,不過其他 Android 手機的盒裝傳輸線,貌似也都還是使用 USB 2.0 的線材呢。
當初大缺貨的原色鈦金屬,現在還值得搶購嗎?
以實機來看,我個人覺得 iPhone 15 Pro 原色鈦金屬的確是挺好看的,但就是看上去很順眼的程度,真要我做選擇的話,我還是會果斷挑選白色款式(白色控在此),畢竟原色鈦金屬你要說它就是銀色、灰色,我也不認為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只能說蘋果在命名上很有巧思,「原色」這一詞運用的著實巧妙,聽上去就很特別,不愧為今年的特殊色代表。至於有很多人關注的鈦金屬材質是不是容易會變色的問題,如果你是指因手指觸碰中框而導致變色這點,那麼沒有錯,的確很容易會變色,雖然小編知道這是金屬材質很正常的現象,所以我本身並不是很在意(你說因為這不是我的手機?這樣說也沒錯啦,呵呵),但如果你是那種會因為小污漬就全身不對勁的果粉,建議還是親自到展示店看一看實機會比較好。
不過撇開變色的問題,比起前一代 iPhone 14 Pro 使用不鏽鋼亮面的中框,我反而更喜歡 iPhone 15 Pro 採用霧面消光的鈦金屬中框設計。以裸機使用來說,儘管 iPhone 15 Pro 的中框還是容易印上指紋,但因為霧面的關係所以不會看得很清楚,尤其這一次的背蓋與中框間的過渡設計,表現相當滑順,手感體驗很不錯,不會像之前 iPhone 14 Pro 那樣存在非常明顯的割手感。
原色鈦金屬現在還值得各位搶購嗎?我的看法是「原色」雖然有些特別也很耐看,但如果是要買來當作主力機使用,我建議挑選自己喜歡的配色就好,如果你剛好喜歡那就可以買,假如沒有特別喜歡的話,也不需要去跟這個風,若是還需要為了「原色」而加價購買,那更是千千萬萬沒有必要。
當然,除非你希望買一台新 iPhone 然後可以顯擺一整年,那麼原色鈦金屬作為 iPhone 15 Pro 最具辨識度的款式,自然是值得購買的。
「動態島」螢幕是加分還是扣分?體驗令人又愛又恨
iPhone 15 Pro 這次採用的是 6.1 吋超 Retina XDR 顯示器,結合 ProMotion 技術支援 120Hz 自動適應更新頻率,且擁有最高 2,000nits 螢幕峰值亮度,經過一個月的實際體驗,我也覺得 iPhone 15 Pro 的螢幕效果確實不錯,要坐穩目前手機市場的第一梯隊沒有問題。但硬要說 iPhone 15 Pro 就是目前最強的手機螢幕,我自己倒不這麼認為,畢竟我的主力機是使用 SAMSUNG Galaxy S22 Ultra 皎月白,螢幕水準同樣是目前手機市場最頂的那種,兩者相比之下,硬要拚出個勝負倒也有些不切實際。
那麼接下來,讓我們重點聊一聊有關於 iPhone 15 Pro 的「動態島」螢幕體驗。嚴格來說,我自己其實不太喜歡目前 Android 手機主流的「挖孔」螢幕設計,總覺得會有一種螢幕完整性受到破壞的感覺,所以 SAMSUNG Galaxy S22 Ultra 使用的單點挖孔螢幕,已經是我能接受的極限範圍,也因此當我去年第一次看見 iPhone 14 Pro 的「動態島」螢幕時,我內心大為震撼,說的白話一點,就是很難相信蘋果會採用這種醜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設計。
好在經過一整年的沉澱,如今當我再次看見 iPhone 15 Pro 的「動態島」螢幕,已經能夠處變不驚的沉穩應對,我想這才是一名成熟的編輯該有的表現,咳咳,話題有些扯遠了,撇開我對於那些「挖孔」螢幕的成見,其實客觀來看待「動態島」螢幕這項設計,這個存在本身還是相當的礙眼,尤其當我在看 YouTube 的 shorts,或是 IG 與 FB 的 reels 全螢幕影片等,「動態島」的存在都會嚴重影響畫面頂部的視覺,有時候在 FB 看一些梗圖漫畫,還得要手動拉一下才能看到被壓在「動態島」下方的畫面內容。
不過「動態島」也並非無可取之處,包括在使用外送點餐、查看運動比賽的比分、使用系統功能或是 Face ID 解鎖的時候,「動態島」呈現的畫面效果還是挺吸睛的,所以我覺得問題還是回到平常使用「動態島」螢幕的機會究竟有多高?
日常情況下,到底是你滑網頁、看影片、玩遊戲的時間比較多,還是透過「動態島」提供輔助視窗的次數更高,如果使用輔助視窗的機會不多,那麼為此而犧牲的顯示面積是否又真的划算呢?至少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太值得,不曉得大家怎麼看?
至於為什麼我會說 iPhone 15 Pro 的螢幕令人又愛又恨呢?以遊戲體驗為例,如果各位有嘗試使用 iPhone 15 系列玩過《原神》,那麼你應該也能感受得出來,遊戲畫質的細膩度相比 Android 版本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上,而且還能開啟 120FPS 模式,明明 Android 旗艦手機的螢幕表現也不差,但是在與遊戲廠商合作最佳化這一點,蘋果的優勢的確更高。
不過可惜的是,遊戲體驗過程中「動態島」依舊是礙眼的存在,尤其對於那些無法自由調整 UI 介面的遊戲來說,實在是一場災難。
遲來的配置!終於換上 USB-C 連接埠
如果要問我 iPhone 15 Pro 今年有什麼最大的看點,我肯定會告訴你就是 USB-C 連接埠,理由也很簡單,不管是要連接 PC 也好、連接單眼相機做外接顯示器也罷,或是搭配 USB-C 充電線、USB-C 耳機、USB-C 發射器(無線電競耳機的 Dongle)、USB-C 手機搖桿等,實用性真的非常高,甚至還能與使用 iPhone 15 系列的朋友,共同互用一條 USB-C 充電線,這可是過去雙方陣營都做不到的事情。當然,我也同樣可以理解 iPhone 用戶需要重新更換身邊線材的不便,畢竟對於安卓用戶來說,過去也有遇過將 Micro USB 轉換成 USB-C 的那段時期。不過眼看 USB-C 早已成為目前 3C 產品連接埠的主流規格,包括各位的 PC、筆電、遊戲掌機或是各種插座等,持有 USB-C 對於日常使用肯定會更加方便的。
另外補充一點,前面提到 iPhone 15 Pro 盒裝隨附的 USB-C 傳輸線,最高僅支援 USB 2.0 規格,但因為 iPhone 15 Pro 本身具備 USB 3 版本 (速度最高可達 10Gb/s),若是你有打算選購一條 USB 3 以上版本的 Type-C 傳輸線,推薦可以看看小編整理的《PD 3.0、USB 3.0 分不清楚?一分鐘看懂 Type-C 傳輸線到底該怎麼挑》的文章介紹喔!
可以自定義功能的動作按鈕,真的有比較好用嗎?
起初聽到蘋果打算將 iPhone 15 Pro 的靜音鍵調整為動作按鈕的時候,其實我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困惑地思考這跟 Android 手機前幾年在玩的智慧按鍵有什麼不一樣,如今 Android 手機大多取消獨立設計的智慧按鍵,主要與電源鍵整合使用,而 iPhone 15 Pro 現在才推出類似的設計,未免太沒有新意了些?經過實際體驗後,原來 iPhone 15 Pro 的動作按鈕並非只能用於「靜音模式、專注模式、相機、手電筒、語音備忘錄、翻譯、放大鏡」等基本操作,而是可以搭配捷徑自訂更深入的玩法,看是想要快捷開啟 LINE Pay,還是打算一鍵啟動原神也沒問題(按下動作按鈕觸發音樂播放「原神啟動」,接著系統再開啟《原神》進入遊戲中),這樣的騷操作確實挺有意思的。
不過當 iPhone 15 Pro 上手一段時間後,現在也很少會主動去把玩動作按鈕搭配捷徑的玩法,而我實際詢問身邊同樣換上 iPhone 15 Pro 的正統果粉朋友,他們雖然會使用動作按鈕,但主要還是拿來當成靜音鍵使用,進一步詢問是否會搭配捷徑功能來玩,得到的回應都是設定太麻煩了,摁,我想也是。
那麼話又說回來,iPhone 15 Pro 選擇改用動作按鈕真的有比較好用嗎?對此,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前提是你要先建立起使用動作按鈕的習慣,像我自己就習慣將 Galaxy S22 Ultra 的側鍵設定為雙擊啟用手電筒,有時候在摸黑環境下很好用,或是搭配 Good Luck 設定長按側鍵啟動 LINE Pay 應用程式,而這些操作當我用習慣後,的確是變得更好用沒錯,所以重點還是各位要嘗試多去使用,你才能真正發掘出動作按鈕這項設計的潛在能力。
是否考慮入手 iPhone 15 Pro?
可能大家也會好奇,既然我願意花 3 萬多買一台安卓旗艦手機,那為何不考慮 iPhone 15 Pro 呢?說句實在話,身為一名科技媒體工作者,說對 iPhone 不感興趣那是騙人的,不過這只能說明我認同 iPhone 是台用心且不錯的好手機,卻無法構成我需要去購買它的理由。雖然以前的確是因為便宜才會購買安卓手機,但隨著 Android 系統的不斷進步,各家手機品牌的花樣愈來愈多,相比什麼都好卻有些無聊的蘋果,我還是會果斷選擇購買 Android 旗艦手機。iPhone 15 Pro 的確是一台表現均衡的好手機,單以生態系來說,如果想在安卓市場找到同級或是比較接近的體驗,至少在台灣我還是首推三星就是了(儘管兩者相比仍有一定的落差,但我也想不到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至於其他有關 iPhone 15 Pro 的性能表現、相機體驗環節,我們就留到下一次文章再來跟各位分享!
iPhone 15 Pro 重點規格
iPhone 15 Pro 六面圖
iPhone 15 Pro 規格表
以下表格若無法詳細呈現,可以直接點選這裡看完整內容。系統 | iOS 17 |
雙卡雙待 | 5G 單卡上網 (搭配 eSIM 雙 5G 上網) |
尺寸 / 重量 | 146.6 x 70.6 x 8.25mm / 187g |
螢幕 | 6.1 吋 OLED 超 Retina XDR 螢幕 2,556 x 1,179pixels 解析度 (120Hz ProMotion) |
螢幕亮度 | 1000 尼特最大亮度(標準) 1600 尼特峰值亮度(HDR) 2000 尼特峰值亮度(室外) |
機身設計 |
鈦金屬設計 超瓷晶盾面板 霧面質感玻璃機背 |
處理器 |
Apple A17 Pro 6 核心 CPU 6 核心 GPU 16 核心神經網路引擎 |
儲存空間 | 128GB、256GB、512GB、1TB |
防塵防水 | IP68 防塵防水 |
前鏡頭 | 1,200 萬畫素鏡頭(F1.9 光圈) |
後鏡頭 | 4,800 萬畫素廣角鏡頭 (F1.78 光圈、24mm) 1,2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 (120 度廣角、F2.2 光圈、13mm) 1,200 萬畫素望遠鏡頭 (F2.8 光圈、77mm) 3 倍光學變焦放大 2 倍光學變焦縮小 6 倍光學變焦範圍 最高可達 15 倍數位變焦 |
連接埠 | USB-C USB 3(速度最高可達 10Gb/s) |
影片播放時間 | 最長可達 23 小時 |
快充 | 可搭配 20W 原廠快充頭 |
無線充電 | 7.5W Qi 無線充電 15W MagSafe 磁吸式充電 |
靜音鍵 |
動作按鈕 支援自定義快捷功能 |
顏色款式 | 黑色鈦金屬、白色鈦金屬、藍色鈦金屬、原色鈦金屬 |
建議售價 | 36,900 元 、40,400 元、47,400 元、54,400 元 |
iPhone 15 Pro 圖解秒懂
Sponsor
用文字撰寫科技是種浪漫,用科技點綴生活是種魔幻!你好,我是克勞德。
本文相關商品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
2025/01/19
2025/01/18
熱門新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