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手機討論[轉貼]和信板主阿文所發表的IMODE發展上的阻礙

瀏覽: 1029
回覆: 1
共1頁
發文數:2731
發表時間:2002-12-14 22:43:00
其實時空戰士 (spilban)兄、IMODE(net18)兄及豬頭立方(sidra)兄三位都說的很有道理,在三位前輩面前,小弟就先厚顏報告自己的感想吧!

小弟之前曾多次提及和信在台灣推行i-mode服務的三塊大石頭:
一、傳輸費過高。
二、沒有手機可以選。
三、缺乏殺手級的應用。
後來又加了兩塊上去:
四、不夠充份的教育訓練。
五、不夠重視個人網頁。
這幾塊大石頭不除,i-mode服務難以成氣候。
依小弟個人微薄的觀察能力來看,五塊大石頭中,與和信有絕對關係的是第一、第四及第五點(傳輸費過高、不夠充份的教育訓練、不夠重視個人網頁),與和信有一半有關的是第三點(缺乏殺手級的應用),與和信較無關的是第二點(沒有手機可以選)。

今天小弟的感想重點正是放在"第二點:沒有手機可以選。"
其它部份先簡單說明一下:
"一、傳輸費過高。":據說和信高層已在考慮傳輸費的調整,到底結果如何或是要以何方式呈現,就要看和信高層的經營策略和是否有"足夠的智慧"了~~呵呵
"三、缺乏殺手級的應用。":和信只是提供一個i-mode服務入口與內容審核的工作,內容的充實與否,還是要看內容供應商(CP)所提供的內容而定,但是和信制訂的拆帳規則,是否合宜,卻是可以左右CP商投入的熱切程度。所以此項只能列為"與和信有一半的關係"。
"四、不夠充份的教育訓練。":這泛指使用者的教育(廣告內容及產品定位與說明)及i-mode網頁製作的教育(包含簡易的教學文件及定期舉辦i-mode網頁設計大賽等)
"五、不夠重視個人網頁。":指官方網站未提供免費的個人i-mode網頁空間及個人網頁入口搜尋分類功能。
以上四點簡易說明完畢。

現在回歸重點"沒有手機可以選。"這方面來說:

不是小弟要幫和信這家公司說話,其實"沒有手機可以選",或是"推出來的手機很難用這一方面",這基本上是比較不關和信的事的。先回頭看看上面那篇去年的新聞,內有日本DoCoMo所曾經說過的話:
"NTT DoCoMo與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onics)、新力索尼(SONY)、東芝(Toshiba)、夏普(Sharp)、及NEC等日本5家行動電話製造大廠洽談策略聯盟,由這5家廠商生產i-mode over GPRS的新款手機,在全球銷售..........."
再回頭看看現在i-mode over GPRS的手機又有多少款式呢?一支是nec的n530i,另一支是將要推出的t535i(這不是只有台灣是這樣,而是全世界除日本外,有推行i-mode的國家都遭遇此問題)~~~~當初所說的日本5大廠要推出的來的i-mode over GPRS手機,目前只見有二大廠推出,功能上還不是很高階。

眾所皆知的是一隻GSM手機光開模的經濟規模就須100萬隻(指二線廠,一線大廠就需要更大規模囉!),以台灣的市場規模而言,沒有DoCoMo背後支應,和信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去和任何一家手機製造商來談i-mode over GPRS手機的訂做的,因為i-mode是封閉型市場,不像MMS & Java是開放式規格,如上面時空戰士 (spilban)兄所提及的GD88 & i98,這兩支手機基本上有GSM的地方就能用,引進國內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選單中文化、輸入法中文化及鍵盤中文化。這就是i-mode over GPRS手機難產的原因,要怪就要怪日本在2G系統的時代走的是鎖國路線,所以在日本本土種類繁多、功能超強的i-mode手機,拿到日本以外的國家,卻是一支也不能用。

i-mode手機這個問題實在很難解,小弟有限的智慧實在無法想像NTT DoCoMo要如何解決這樣重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單是台灣的和信,全世有推行i-mode國家的業者,都是一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吃著一樣的虧,手機在行動通信的環節裡,雖然只是使用者終端的產品,確是消費者切身感受與最重視的一環。

小弟非工作於通信界,所以發表的言論不免不夠週延,若有舉例、用詞及內容錯誤之處,敬請各位網內前輩糾正、指教!也請關心台灣未來通信產業走向的網內前輩們,一齊來參與討論!

南宮傲霜 於 2016-05-28 16:43:39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10-15 07:48:19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