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傳電信 FarEastone 討論【行動數據】企業M化六大迷思

瀏覽: 2166
回覆: 1
共1頁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12-31 11:59:00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INFOTECH/BNEXT/1130167.shtml

■企業M化六大迷思

◎數位時代
和資訊化、e化一樣,M化最大的效益,就是透過工具來達到流程的改造,降低營運成本,進而增加獲利。但在M化之前,更重要的是觀念得先改變。以下羅列了企業M化的六大迷思,藉由觀念的釐清,可以幫助企業規劃的目標更清晰。

●迷思一:買了PDA就是M化
許多想要進行企業M化的老闆,最常聽到的聲音就是,「老闆,對手公司的業務人員,每個人都配了一台PDA,對業務很有幫助喔。」結果老闆下令,要每個業務員添購一台PDA,每個業務員都花上萬塊買一台PDA,但是業績不但沒增加,反而讓業務員抱怨連連,大罵「浪費錢」。

「這是最常見的迷思,」飛雅高科技行動商務事業部協理黃教益觀察。

就像一年多前的壽險業,吹起一陣買PDA風潮,好像沒有PDA就會落伍。當時絕大部份壽險業者都還沒有把後端的客戶管理系統跟PDA連結,業務員買了PDA只能做個人行事曆和記電話號碼,並無法提高生產力,加上這些業務員又不是科技狂熱分子,很快就把PDA擱在一邊不用。

PDA只是企業推動M化的一項前端工具,M化真正的重點在於,「能否讓員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使用任何工具取得必要資訊,」黃教益強調。

●迷思二:M化很單純
不少企業主認為,公司已經進行電腦化、e化,所謂的M化不過是添幾項新工具,簡簡單單就可以完成。

「M化實際上就是一次的企業流程再造,」常遇到這類狀況的精業達總經理張麗玉說。相對於e化而言,M化可能牽涉到的問題或許沒有那麼廣泛,並不代表它跟企業的流程無關。

以導入行動業務管理系統的精業來說,過去主管都是從業務員的工作日報表與差旅單來進行業績與成本管理。這中間必須經過助理與秘書把資料鍵入電腦,再彙整給主管,耗費不少時間與人力。

導入M化系統後,鍵入資料的工作,轉到第一線業務員身上,可以省下秘書與助理重複鍵入的成本,也使得管理時間縮短,從過去半個月才看到業績,縮短到每天都可以查詢最新業績數字。

這件工作看起來簡單,但在導入過程中,卻影響到工作流程中每個人的作業模式。像業務員過去可能一個禮拜才填寫一次日報表與差旅費,現在必須每天填寫,而主管看白紙黑字簽公文的模式,也變成在PDA上用電子簽章批閱,若沒有經過縝密的教育訓練與宣傳推廣,常會引發反彈,導致M化失敗。

●迷思三:M化一定要使用無線網路
實際上,M化不代表就是無線,只要能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取得企業必要的資訊,就是M化。

無線取得資訊的方式,只是M化的一環。有很多老闆以為,一定要用行動電話網路立即取得資訊才叫做M化;但實際上,使用傳統的電話線路,接上網際網路轉回公司的資料庫取得資訊,也是M化的一種,費用也較便宜。

以新光醫院為例,整個M化系統並不是完全架構在無線網路上,而是透過定點的工作站,讓醫生的PDA與後端的管理系統相連結,在主治醫師巡房的過程中,把看診的醫囑輸入PDA,回到醫療站之後,透過醫療站上的PDA連結埠把剛剛的醫囑轉入電腦之中,讓護士與住院醫生進行後續的工作。

之所以不在病房內使用無線網路,除了考量到無線電波可能對醫療儀器產生干擾,以時間的急迫性而言,病房內對資料的需求還未到達即時連線的迫切性。「在資訊即時性與成本兩造的考慮下,企業可以善用無線與有線兩大網路,讓公司M化的效益達到最高,」精誠資訊副總經理劉繕源表示。

●迷思四:M化等於抱著電腦資料到處跑
企業M化不代表公司所有資料都可以到處跑。現階段像手機和PDA等前端工具,運算的效能與畫面上,都不可能等同於放在辦公室內的電腦一樣。「這是最可怕的迷思,」掌幄科技副總經理游振福說。

在PDA的畫面上,想要顯示15吋電腦內上龐大資料,根本不可能,而PDA的操作也不等同於電腦,它沒有鍵盤,大多要用觸控筆,因此在操作介面上,必須要能夠更直覺、簡化,傳統設計電腦程式的模式將不適用於此。

在M化市場多年的游振福,遇到不少客戶以為M化就是把資料放到PDA這麼簡單,但實際使用後,才發現過於「陽春」,和電腦比起來實在太精簡。

真要把電腦的資料都帶著跑,會造成硬體投資提高,而且在程式的執行效率上,又遠不如電腦,常使得企業對這項投資失望。

●迷思五:別人M化,所以我要跟進
看到競爭對手都在進行企業M化,就要求整個公司推動M化,立意雖佳,但在沒有搞清楚本身真正需求前,常會以失敗告終。「就跟企業e化一樣,M化也是要審慎思考的問題,」智盟科技副總經理蕭輔民說。

以壽險業為例,讓業務員用PDA提供給客戶投保資訊,客戶就會向業務員投保?答案當然不是絕對的,因為在整個投保的流程中,影響客戶投保的關鍵並不只一個,諸如後勤支援的問題、顧客關係的建立與維持,都會影響到每一筆交易。

另外,客戶是不是這麼在乎時效?「快」是不是對客戶最好?客戶究竟在乎些什麼?通常企業在導入M化之前,必須要先弄清楚客戶的需求。「就像客戶在選擇一家披薩店,究竟是因為披薩店的外送時間最短,還是因為它做的披薩最好吃一樣,」蕭輔民反問。

●迷思六:M化一次就可做完
與e化相較,M化很容易讓企業主看出投資報酬率(ROI),原因是M化的目標與部門都很明確,而且絕大部分都與業務與客戶服務相關,因此很多老闆都會想,「可以一次做完?」大部份進行M化的部門,都不是對科技有高度興趣的人員,而且一開始的參與度都不高。因此,在企業推動M化的過程,最好還是選定實驗團隊,從小規模開始做起,從「點」到「線」,最後再連成一個「面」,透過成功的實驗團隊,讓員工感受到M化對他們工作上的幫助,進一步把觀念滲透到各個部門,才可能讓排斥的阻力降低,M化的成功率提升。

以台灣惠普推動「行動辦公室」來說,一開始選定一個樓層,降低員工排斥感,再進行下一個部門或樓層的改變。「就像企業e化一樣,M化也不是一次可以做完的,每一階段都為下一階段累積經驗,」台灣惠普企業系統事業群總經理賴昭輝說。
【2002/12/26 數位時代雙週M化企業行動指南】

阿文 於 2016-05-28 17:34:54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8-24 18:31:36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