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12-23 11:33:00
發表時間:2002-12-23 11:33:00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INFOTECH/EMAG/1118955.shtml
e天下:■你夠「M」嗎?
40年前,一位隸屬英國情報局、編號「007」的情報員,在電影大銀幕上誕生。
他,利用隨身的各式尖端科技配備,打遍全球的壞份子;他,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但他的老闆(英國情報局長,代號M),卻總能在他擁抱美女之際,即時交付任務。
他,就是詹姆斯龐德,也是全球「行動工作者」的先驅。
這位情報員之所以風靡全球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他憑藉高科技配備,有自由、多樣、冒險刺激的工作樣貌。
對於現代的白領上班族來說,崇尚自由、不受拘束,正是愈來愈多人追求的工作方式──不打卡、不被電腦綁在辦公桌前,也沒有一大疊繁瑣文件紙張的羈絆。
●3年內近6成將是行動工作者
事實上,跨入21世紀後,現在的職場中,因為資訊科技的進展,已經到處可見007龐德的縮影。
綜觀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各種調查數字,「行動工作者」,已經是大勢所趨。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 Group)的調查顯示,2002年全球的工作者中,約1.08億人是行動工作者,超過總工作人口的25%。國外知名顧問公司Cutter也預估,到2005年時,全球企業員工有近60%將是行動工作者。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美國,根據調查機構IDC的最新估計,截至2001年底,行動工作者的比例已高達62.2﹪;到2006年,將達66%。「美國現在行動工作者數量已接近成熟,差別就在程度上的提升了,」IDC分析師曾瑞榆補充。
在台灣,「行動工作者」,是正在發生的浪潮。今年12月剛登場的「資訊月」,主題就是「邁向行動化社會」,環繞這個主題的各式隨身行動、無線連網等裝備和應用,成為今年的重頭戲,宣告「行動化社會」的來臨。
每個工作者,都勢必會被捲進這場行動革命。
台灣微軟電信事業部資深技術專員李泰生就堅信,未來,一定要成為行動工作者,才最具有職場競爭力。今年37歲、早從7年前就已經是行動工作者的他,在進入微軟任職前,在一家美商公司擔任資訊設備主管,一個人就負責所有亞太區分公司的資訊維護,一年至少有300天都在亞洲各國跑。
但是,行動工作的模式,無論就個人或企業而言,其實都是需要學習、管理的。
在不景氣下,你是否擔心被愈來愈無情的職場淘汰?如果對自己在工作上的競爭力很有信心,你是否崇尚自由、厭倦規定,或是受夠了辦公室的閉鎖空間?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yes!」,就不能再觀望,得趁早儲備個人在資訊社會的「行動競爭力」!
究竟什麼是行動工作者?當個行動工作者,又能為你和你的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四處遊牧的子民
今年初出版的《工作遊牧族》(Jobnomaden)一書,對行動化工作與生活,有詳盡的描述。作者龔朵拉‧英格莉緒(Gundula Englisch)形容,行動工作者(書中稱為「工作遊牧族」),就是「不論機場、火車站、列車乃至飯店大廳無處不見、為工作駐紮的子民,他們隨身攜帶筆記型電腦、手機、免持聽筒耳機,雖然始終在旅途中,但永遠都聯絡得上。」英格莉緒本身是一位長期沉浸在未來社會變遷與改革等議題的德國記者兼電影製片。她在《工作遊牧族》一書中,運用遊牧民族的特性和周遭實例,描繪出未來行動化社會的樣貌。
●三大類行動工作者
根據市調機構IDC的定義,行動工作者還有程度上的差別。IDC將行動工作者分為三大類:無固定上班地點者、有辦公室者、在家上班者。
在這三大類底下,各有程度不一的行動工作者。IDC針對工作者移動的程度,以及隨身行動裝置的使用度等指標,界定出「專業」、「中階」及「入門」等3等級。
台灣IDC分析師曾瑞榆舉例,若屬於有辦公室的工作者,但卻有20%以上的時間不在辦公室內,而且高度運用手機、筆記型電腦、PDA等手持式配備(Handheld Device)和無線(Wireless)方式,就稱得上是一位「中階」程度以上的行動工作者。
但若要達到「專業」的標準,還需環境的配合。精業公司電腦暨電信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萬勝嚴表示,專業的行動工作者除了具有anytime(隨時)、anywhere(隨地)的特質外,甚至還得擁有real time(即時)的能力。「而這部分,就需要高速數據傳輸以及無線網路環境的配合,」同時擔任剛於今年7月成立的「企業行動商務推動聯盟」總召集人的萬勝嚴強調。
台灣已經有很好的資訊科技基礎,奠立行動工作者的環境。遠傳電信企業客戶業務暨服務部副總經理羅國維就指出,由於台灣在手機、筆記型電腦和PDA等隨身行動裝置的使用程度很高,因此等到明年3G(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起跑,加上無線網路環境的日漸普及,「台灣的行動工作者將大有可為。」
●台灣行動工作環境潛力大
事實上,以行動工作者的基本配備──手機來說,台灣的普及率已經是世界第一。根據交通部電信總局最新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為止,台灣行動電話用戶數已經超過2,300萬戶,普及率為105%,超越盧森堡成為世界第一。
台灣的行動上網環境,也有飛快的成長。而根據交通部電信總局的統計中,還可發現截至今年第三季為止,台灣已有近百萬的行動上網用戶,約佔整體行動電話用戶數的4%;這其中包括無線上網(WAP)約57萬戶,GPRS約16萬戶,以及大眾電信PHS手機約25萬戶。
而利用筆記型電腦上網者,則可從內建無線網路卡的比例看出趨勢。根據資策會MIC統計,全球今年筆記型電腦內建無線網路卡者,佔全體出貨量約8%;但到了明年,會暴增3倍強,達到25%的比例。
「不用幾年,筆記型電腦內建無線網卡,就會跟內建有線網卡一樣普及,」負責研究無線網路環境的資策會MIC分析師孫民承說。
「行動工作者的誕生,不是革命性,而是漸進的,」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邱登崧則強調,在台灣,可以感覺到許多入門的行動工作者,已紛紛邁向進階領域了。
全球化競爭的時代,造就了行動工作者。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認為,由於資訊科技的進展,未來10年,企業的經營模式將會有重大變革。他預言,全球化的趨勢下,企業多點經營成為必要,而要在多點經營時提升競爭力,「員工就要藉著網際網路,將企業總部帶著走,」他說,行動工作者現象將因全球化而愈演愈烈。
IBM銷售營運部處長林獻仁也強調,企業全球化後,必須把不同經驗在全球調度使用。「要順應全球化,就必須mobile(行動化),」本身因業務需要經常得海內外奔波的他,斬釘截鐵地說,工作人也得藉行動化提升職場競爭力。
●效率掛帥
除了順應全球化的潮流,某些需要即時性的工作,也必須藉助行動工作者的機動特質來完成。以最講究時效的急難救護為例,目前台北市消防局內的救護人員,因為開始使用PDA輔助送院前救護,儼然已是行動工作者的先驅。
大力提倡將資訊結合醫療以增進救護效率的新光醫院教育副院長張珩表示,救護車人員即時將傷患的血壓、心跳、呼吸,以及傷狀透過PDA傳送給送診的醫院後,傷病患還未送到醫院,駐院急診醫師已經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狀況。「因為資訊化,醫療效率已可以帶到野外,」身兼災難醫學會名譽理事長的張珩強調。
●服務客戶的能力變強
行動工作者對企業效率而言,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服務客戶的能力變強了。兩年多前,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就開始貫徹「行動辦公室」概念。董事長暨總裁魏永篤認為,行動工作者為企業帶來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讓企業體認「替客戶服務的地方是無所不在的」。
對經常在外「跑業務」的工作人來說,就是希望能夠「無所不在」地服務客戶。例如,從1999年就開始使用PDA跑保險業務的ING安泰人壽區經理萬迪城回憶,有一次他的客戶因意外受傷送醫後,立刻打電話問萬迪城:「我能住什麼等級的病房?」不在辦公室的萬迪城將該客戶的身份證號輸入PDA後,「不到10秒,我就立刻瞭解他的投保狀況,並馬上在電話線上回答他的問題,」他得意地說。
萬迪城表示,以往遇到類似問題時,一般都必須先叫客戶等待,然後自己撥公司的「080」專線,透過總機瞭解該客戶投保狀況後,再回電給該客戶,一來一往至少耗費10分鐘以上。「你知道對受傷的人而言,10分鐘是多難熬嗎?」萬迪城說,「行動化」帶來的即時性,才符合真正服務客戶的精神。
●成為行動工作者非夢事
大勢所趨,你是否也想成為一名行動工作者?
台灣因為發達的資訊科技環境,稱得上是行動工作者環境的溫床。緯創旗下以提供M化解決方案業務為主的宏創科技總經理林學昌就指出,包括明年3G起跑,無線環境的陸續建置,加上系統平台廠商的努力,以及五花八門的手機、筆記型電腦、PDA等隨身行動裝置產品持續降價,「台灣是一個成為行動工作者有相當條件和誘因的地方。」
事實上,若從11月台灣高科技市場最火紅的話題--Tablet PC(平板電腦)上市來看,包括宏碁、大眾、惠普等國內外廠商都有自家產品推出,讓就算無心成為行動工作者的人,也不免為多元化的隨身行動裝置產品感到傻眼。
如果你不想鎮日被滑鼠線綁在座位上,或你已厭倦如地球繞日般重複地運行你的工作軌道,建議你,不妨往「職場007」的方向邁進,讓自己成為競爭力十足,又充滿個人丰采的行動工作者。
【2002/12/18 e天下12月號】
e天下:■你夠「M」嗎?
40年前,一位隸屬英國情報局、編號「007」的情報員,在電影大銀幕上誕生。
他,利用隨身的各式尖端科技配備,打遍全球的壞份子;他,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但他的老闆(英國情報局長,代號M),卻總能在他擁抱美女之際,即時交付任務。
他,就是詹姆斯龐德,也是全球「行動工作者」的先驅。
這位情報員之所以風靡全球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他憑藉高科技配備,有自由、多樣、冒險刺激的工作樣貌。
對於現代的白領上班族來說,崇尚自由、不受拘束,正是愈來愈多人追求的工作方式──不打卡、不被電腦綁在辦公桌前,也沒有一大疊繁瑣文件紙張的羈絆。
●3年內近6成將是行動工作者
事實上,跨入21世紀後,現在的職場中,因為資訊科技的進展,已經到處可見007龐德的縮影。
綜觀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各種調查數字,「行動工作者」,已經是大勢所趨。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 Group)的調查顯示,2002年全球的工作者中,約1.08億人是行動工作者,超過總工作人口的25%。國外知名顧問公司Cutter也預估,到2005年時,全球企業員工有近60%將是行動工作者。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美國,根據調查機構IDC的最新估計,截至2001年底,行動工作者的比例已高達62.2﹪;到2006年,將達66%。「美國現在行動工作者數量已接近成熟,差別就在程度上的提升了,」IDC分析師曾瑞榆補充。
在台灣,「行動工作者」,是正在發生的浪潮。今年12月剛登場的「資訊月」,主題就是「邁向行動化社會」,環繞這個主題的各式隨身行動、無線連網等裝備和應用,成為今年的重頭戲,宣告「行動化社會」的來臨。
每個工作者,都勢必會被捲進這場行動革命。
台灣微軟電信事業部資深技術專員李泰生就堅信,未來,一定要成為行動工作者,才最具有職場競爭力。今年37歲、早從7年前就已經是行動工作者的他,在進入微軟任職前,在一家美商公司擔任資訊設備主管,一個人就負責所有亞太區分公司的資訊維護,一年至少有300天都在亞洲各國跑。
但是,行動工作的模式,無論就個人或企業而言,其實都是需要學習、管理的。
在不景氣下,你是否擔心被愈來愈無情的職場淘汰?如果對自己在工作上的競爭力很有信心,你是否崇尚自由、厭倦規定,或是受夠了辦公室的閉鎖空間?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yes!」,就不能再觀望,得趁早儲備個人在資訊社會的「行動競爭力」!
究竟什麼是行動工作者?當個行動工作者,又能為你和你的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四處遊牧的子民
今年初出版的《工作遊牧族》(Jobnomaden)一書,對行動化工作與生活,有詳盡的描述。作者龔朵拉‧英格莉緒(Gundula Englisch)形容,行動工作者(書中稱為「工作遊牧族」),就是「不論機場、火車站、列車乃至飯店大廳無處不見、為工作駐紮的子民,他們隨身攜帶筆記型電腦、手機、免持聽筒耳機,雖然始終在旅途中,但永遠都聯絡得上。」英格莉緒本身是一位長期沉浸在未來社會變遷與改革等議題的德國記者兼電影製片。她在《工作遊牧族》一書中,運用遊牧民族的特性和周遭實例,描繪出未來行動化社會的樣貌。
●三大類行動工作者
根據市調機構IDC的定義,行動工作者還有程度上的差別。IDC將行動工作者分為三大類:無固定上班地點者、有辦公室者、在家上班者。
在這三大類底下,各有程度不一的行動工作者。IDC針對工作者移動的程度,以及隨身行動裝置的使用度等指標,界定出「專業」、「中階」及「入門」等3等級。
台灣IDC分析師曾瑞榆舉例,若屬於有辦公室的工作者,但卻有20%以上的時間不在辦公室內,而且高度運用手機、筆記型電腦、PDA等手持式配備(Handheld Device)和無線(Wireless)方式,就稱得上是一位「中階」程度以上的行動工作者。
但若要達到「專業」的標準,還需環境的配合。精業公司電腦暨電信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萬勝嚴表示,專業的行動工作者除了具有anytime(隨時)、anywhere(隨地)的特質外,甚至還得擁有real time(即時)的能力。「而這部分,就需要高速數據傳輸以及無線網路環境的配合,」同時擔任剛於今年7月成立的「企業行動商務推動聯盟」總召集人的萬勝嚴強調。
台灣已經有很好的資訊科技基礎,奠立行動工作者的環境。遠傳電信企業客戶業務暨服務部副總經理羅國維就指出,由於台灣在手機、筆記型電腦和PDA等隨身行動裝置的使用程度很高,因此等到明年3G(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起跑,加上無線網路環境的日漸普及,「台灣的行動工作者將大有可為。」
●台灣行動工作環境潛力大
事實上,以行動工作者的基本配備──手機來說,台灣的普及率已經是世界第一。根據交通部電信總局最新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為止,台灣行動電話用戶數已經超過2,300萬戶,普及率為105%,超越盧森堡成為世界第一。
台灣的行動上網環境,也有飛快的成長。而根據交通部電信總局的統計中,還可發現截至今年第三季為止,台灣已有近百萬的行動上網用戶,約佔整體行動電話用戶數的4%;這其中包括無線上網(WAP)約57萬戶,GPRS約16萬戶,以及大眾電信PHS手機約25萬戶。
而利用筆記型電腦上網者,則可從內建無線網路卡的比例看出趨勢。根據資策會MIC統計,全球今年筆記型電腦內建無線網路卡者,佔全體出貨量約8%;但到了明年,會暴增3倍強,達到25%的比例。
「不用幾年,筆記型電腦內建無線網卡,就會跟內建有線網卡一樣普及,」負責研究無線網路環境的資策會MIC分析師孫民承說。
「行動工作者的誕生,不是革命性,而是漸進的,」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邱登崧則強調,在台灣,可以感覺到許多入門的行動工作者,已紛紛邁向進階領域了。
全球化競爭的時代,造就了行動工作者。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認為,由於資訊科技的進展,未來10年,企業的經營模式將會有重大變革。他預言,全球化的趨勢下,企業多點經營成為必要,而要在多點經營時提升競爭力,「員工就要藉著網際網路,將企業總部帶著走,」他說,行動工作者現象將因全球化而愈演愈烈。
IBM銷售營運部處長林獻仁也強調,企業全球化後,必須把不同經驗在全球調度使用。「要順應全球化,就必須mobile(行動化),」本身因業務需要經常得海內外奔波的他,斬釘截鐵地說,工作人也得藉行動化提升職場競爭力。
●效率掛帥
除了順應全球化的潮流,某些需要即時性的工作,也必須藉助行動工作者的機動特質來完成。以最講究時效的急難救護為例,目前台北市消防局內的救護人員,因為開始使用PDA輔助送院前救護,儼然已是行動工作者的先驅。
大力提倡將資訊結合醫療以增進救護效率的新光醫院教育副院長張珩表示,救護車人員即時將傷患的血壓、心跳、呼吸,以及傷狀透過PDA傳送給送診的醫院後,傷病患還未送到醫院,駐院急診醫師已經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狀況。「因為資訊化,醫療效率已可以帶到野外,」身兼災難醫學會名譽理事長的張珩強調。
●服務客戶的能力變強
行動工作者對企業效率而言,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服務客戶的能力變強了。兩年多前,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就開始貫徹「行動辦公室」概念。董事長暨總裁魏永篤認為,行動工作者為企業帶來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讓企業體認「替客戶服務的地方是無所不在的」。
對經常在外「跑業務」的工作人來說,就是希望能夠「無所不在」地服務客戶。例如,從1999年就開始使用PDA跑保險業務的ING安泰人壽區經理萬迪城回憶,有一次他的客戶因意外受傷送醫後,立刻打電話問萬迪城:「我能住什麼等級的病房?」不在辦公室的萬迪城將該客戶的身份證號輸入PDA後,「不到10秒,我就立刻瞭解他的投保狀況,並馬上在電話線上回答他的問題,」他得意地說。
萬迪城表示,以往遇到類似問題時,一般都必須先叫客戶等待,然後自己撥公司的「080」專線,透過總機瞭解該客戶投保狀況後,再回電給該客戶,一來一往至少耗費10分鐘以上。「你知道對受傷的人而言,10分鐘是多難熬嗎?」萬迪城說,「行動化」帶來的即時性,才符合真正服務客戶的精神。
●成為行動工作者非夢事
大勢所趨,你是否也想成為一名行動工作者?
台灣因為發達的資訊科技環境,稱得上是行動工作者環境的溫床。緯創旗下以提供M化解決方案業務為主的宏創科技總經理林學昌就指出,包括明年3G起跑,無線環境的陸續建置,加上系統平台廠商的努力,以及五花八門的手機、筆記型電腦、PDA等隨身行動裝置產品持續降價,「台灣是一個成為行動工作者有相當條件和誘因的地方。」
事實上,若從11月台灣高科技市場最火紅的話題--Tablet PC(平板電腦)上市來看,包括宏碁、大眾、惠普等國內外廠商都有自家產品推出,讓就算無心成為行動工作者的人,也不免為多元化的隨身行動裝置產品感到傻眼。
如果你不想鎮日被滑鼠線綁在座位上,或你已厭倦如地球繞日般重複地運行你的工作軌道,建議你,不妨往「職場007」的方向邁進,讓自己成為競爭力十足,又充滿個人丰采的行動工作者。
【2002/12/18 e天下12月號】
阿文 於 2016-05-28 17:34:53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7-07 03:24:52

發文數:29
發表時間:2002-12-23 17:35:00
發表時間:2002-12-23 17:35:00
帥!!!! 這文章真棒
我就是對Tablet PC感到相當有興趣呢
真想敗一台來用用看......
我就是對Tablet PC感到相當有興趣呢
真想敗一台來用用看......
Sidney 於 2002-12-23 17:35: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12-23 20:16:00
發表時間:2002-12-23 20:16:00
呵呵~~謝謝prosper(prosper)兄的捧場!
不過說真格的,台灣在網際網路發達之餘,網路上也有很多看不完的好文章,讓人每天都能享受看好文章的喜悅,真還是要感謝這些寫文章的好作者們呢!
不過說真格的,台灣在網際網路發達之餘,網路上也有很多看不完的好文章,讓人每天都能享受看好文章的喜悅,真還是要感謝這些寫文章的好作者們呢!
阿文 於 2002-12-23 20:16:00 修改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