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2-08-21 14:46:00
發表時間:2002-08-21 14:46:00
亞洲手機製造商 再度進軍歐美市場
■編譯陳智文╱綜合香港20日電(2002-08-21 00:05)
--------------------------------------------------------------------------------
亞洲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亞洲電子公司最近和歐美行動電信商簽下一連串的行動電話供應合約,可能是亞洲手機廠再一次進軍歐美市場的先兆。
多年來,亞洲電子大廠不斷推出各種多功能的行動電話,使得亞洲消費者在手機收發電子郵件和手機兼數位相機等服務上,都領先歐美地區。現在,全球行動電信業者莫不企盼新服務能帶來成長,因此紛紛向亞洲取經。
例如荷蘭電信(KPN Mobile NV)便引進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移動通信網(NTT DoCoMo)最受歡迎的i-mode,這種服務所需的特殊手機主要是由恩益禧公司和東芝公司生產。東芝在今年3月首度宣布進軍歐洲市場,並且已經獲得初步訂單。
英國的電信業者mmO2 PLC準備在年底的假期購物季,推出夏普的內建數位相機行動電話。南韓的金星電子,也爭取到尋求市場特色的歐洲小型業者合作;Sony易利信行動通訊公司目前是美國第二大無線電信公司Cin-gular Wireless的手機供應商。
業界人士曾預言亞洲手機製造商無法將本國的經驗帶到海外,但亞洲廠商進攻歐美的第一波攻勢失敗的部分原因,其實是系統差異。恩益禧一度是歐洲市場的要角,但他們和其他日本業者開發適用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手機的腳步過慢,以致市場逐漸流失。
但第三代行動通訊服務(3G)的出現,讓日本業者看到第二次機會。恩益禧已成為和記黃埔歐洲公司的優先供應商,將提供適用於GSM 3G網路的行動電話。
亞洲業者的新一波攻勢面臨可能的困難,包括基礎深厚的對手。行動電話業依靠的是大量推出手機,如此可降低製造商的生產成本同時提高利潤。這就是諾基亞公司(Nokia)能在2001年奪下35%以上的市占率,但卻佔有更高的全球獲利率的原因。
但亞洲廠商的經驗是一項利多。去年英國伏得風公司(Vodafone)收購日本J-Phone,便順勢接收該公司與日本製造商的關係,並且毫不掩飾準備把日本經驗引入集團其他部分企圖。
(經濟日報)
■編譯陳智文╱綜合香港20日電(2002-08-21 00:05)
--------------------------------------------------------------------------------
亞洲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亞洲電子公司最近和歐美行動電信商簽下一連串的行動電話供應合約,可能是亞洲手機廠再一次進軍歐美市場的先兆。
多年來,亞洲電子大廠不斷推出各種多功能的行動電話,使得亞洲消費者在手機收發電子郵件和手機兼數位相機等服務上,都領先歐美地區。現在,全球行動電信業者莫不企盼新服務能帶來成長,因此紛紛向亞洲取經。
例如荷蘭電信(KPN Mobile NV)便引進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移動通信網(NTT DoCoMo)最受歡迎的i-mode,這種服務所需的特殊手機主要是由恩益禧公司和東芝公司生產。東芝在今年3月首度宣布進軍歐洲市場,並且已經獲得初步訂單。
英國的電信業者mmO2 PLC準備在年底的假期購物季,推出夏普的內建數位相機行動電話。南韓的金星電子,也爭取到尋求市場特色的歐洲小型業者合作;Sony易利信行動通訊公司目前是美國第二大無線電信公司Cin-gular Wireless的手機供應商。
業界人士曾預言亞洲手機製造商無法將本國的經驗帶到海外,但亞洲廠商進攻歐美的第一波攻勢失敗的部分原因,其實是系統差異。恩益禧一度是歐洲市場的要角,但他們和其他日本業者開發適用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手機的腳步過慢,以致市場逐漸流失。
但第三代行動通訊服務(3G)的出現,讓日本業者看到第二次機會。恩益禧已成為和記黃埔歐洲公司的優先供應商,將提供適用於GSM 3G網路的行動電話。
亞洲業者的新一波攻勢面臨可能的困難,包括基礎深厚的對手。行動電話業依靠的是大量推出手機,如此可降低製造商的生產成本同時提高利潤。這就是諾基亞公司(Nokia)能在2001年奪下35%以上的市占率,但卻佔有更高的全球獲利率的原因。
但亞洲廠商的經驗是一項利多。去年英國伏得風公司(Vodafone)收購日本J-Phone,便順勢接收該公司與日本製造商的關係,並且毫不掩飾準備把日本經驗引入集團其他部分企圖。
(經濟日報)
豬頭立方 於 2016-05-28 16:49:40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8-25 19: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