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09-30 23:53:00
發表時間:2002-09-30 23:53:00
資料來源:http://www4.chinesenewsnet.com/cgi-bin/newsfetch.cgi?unidoc=big5&src=SocDigest/Economy/092920022258L:201246496.htm
新華社布魯塞爾9月29日電經濟觀察:3G牌照與電信泡沫
新華社記者田帆
9月27日,德國移動電信公司宣布了一個並不讓人吃驚的消息:停止在德國3G網絡建設領域的投資。這使得該公司成為繼芬蘭和西班牙電信公司後又一家退出德國3G競爭的歐洲電信公司。
所謂3G,它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3G技術可以提供高速的因特網接入和音頻、視頻等服務,被認為將給移動通信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因而成為各家電信廠商競相角逐的對象。兩年前,德國移動花費了84億歐元才獲得一張德國的3G牌照。如今被迫退出,也純屬無奈。實際上,在德國移動的大股東法國電信公司7月份宣布停止向德國移動注資後,早已債台高築的德國移動便再也無力在“無底洞般”的3G領域投資了。
其實,德國移動也不能責怪法國電信無情。法國電信早已自身難保。今年上半年,法國電信虧損額高達122億歐元,負債額更是累計達到天文數字般的697億歐元,比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要高。雖然法國電信有法國政府這一大股東為其撐腰,但法國電信的命運也是岌岌可危了。
德國移動和法國電信的危局,正是歐洲電信業在泡沫破裂後陷入債務困境的一個縮影。英國電信集團的債務總額為210億歐元,而荷蘭KPN電信在大裁員和壓縮開支後,好不容易才將債務水平穩定在150億歐元左右。在芬蘭、西班牙與意大利,各傳統電信公司都開始實施“瘦身計劃”,以擺脫危局。
如果將歐洲電信危機全都歸咎於兩年前蓆卷歐洲的“3G牌照熱”,也許不夠公平。但過高的3G牌照價格,使歐洲各家電信公司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且不能自拔,確是不爭的事實。
2000年3月,英國政府第一個以競拍形式出售5份許可証,從運營商那裡獲得385億歐元。德國政府緊隨其後,以500億歐元的天價發放了6張3G牌照。據統計,歐洲各國政府一共從各家電信公司手中收取了超過1000億歐元之巨的3G牌照費。可以說,在電信泡沫形成的過程中,歐洲各國政府“殺雞取卵”的做法也是起了推波助瀾作用的。
當然,泡沫的主角還是各家電信運營商。對電信市場潛力的過高估計使他們不惜血本,投入了這場“世紀豪賭”。曾幾何時,電信類股票還是股市的寵兒,電信公司在股市“日進鬥金”,股價和市值成倍地往上翻。自覺財大氣粗的電信公司開始四處兼併,并投入巨資舖設昂貴的通訊網絡。結果,在泡沫消散之後,只剩下沉重的債務包袱。
更令人遺憾的是,為了3G牌照,歐洲移動運營商們不惜向銀行大舉借債,但取得牌照後,各電信公司還必須投入數十億歐元進行設備和網絡建設,而這已使得各公司無力承擔,不得不通過廉價拋售資產、凍結研發投資和裁員來減少債務。但這種做法的後果,卻使得3G技術難以成熟完善,3G服務在歐洲各國的推出也一再推遲。
移動通信領域本是歐洲人的自豪所在,被視為是對美國人在因特網佔統治地位的一種回應。可現在卻因頭腦發熱,陷入債務泥潭而元氣大傷。更為糟糕的是,在3G的技術標準之爭中,歐洲人力薦的WCDMA也大有被美國人推出的CDMA2000搶得先手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一度置身事外的歐盟委員會和各國政府開始行動起來。有消息說,歐洲電信主管部門準備對3G牌照規定的網絡建設進度、涵蓋范圍、提供服務時間等條款放松要求,甚至允許各電信公司分擔網絡建設的費用,對3G牌照進行轉讓等,以拯救負債累累的歐洲電信業。
對德國移動等公司而言,巨資投入3G領域無疑是一場噩夢。但多數歐洲電信公司仍相信,噩夢醒來是早晨,畢竟3G代表著移動通信革命的方向。歐洲電信業能否重振旗鼓,尚難預料,但無論是興衰成敗,對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電信業而言,都會有一些借鑒之處。
新華社布魯塞爾9月29日電經濟觀察:3G牌照與電信泡沫
新華社記者田帆
9月27日,德國移動電信公司宣布了一個並不讓人吃驚的消息:停止在德國3G網絡建設領域的投資。這使得該公司成為繼芬蘭和西班牙電信公司後又一家退出德國3G競爭的歐洲電信公司。
所謂3G,它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3G技術可以提供高速的因特網接入和音頻、視頻等服務,被認為將給移動通信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因而成為各家電信廠商競相角逐的對象。兩年前,德國移動花費了84億歐元才獲得一張德國的3G牌照。如今被迫退出,也純屬無奈。實際上,在德國移動的大股東法國電信公司7月份宣布停止向德國移動注資後,早已債台高築的德國移動便再也無力在“無底洞般”的3G領域投資了。
其實,德國移動也不能責怪法國電信無情。法國電信早已自身難保。今年上半年,法國電信虧損額高達122億歐元,負債額更是累計達到天文數字般的697億歐元,比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要高。雖然法國電信有法國政府這一大股東為其撐腰,但法國電信的命運也是岌岌可危了。
德國移動和法國電信的危局,正是歐洲電信業在泡沫破裂後陷入債務困境的一個縮影。英國電信集團的債務總額為210億歐元,而荷蘭KPN電信在大裁員和壓縮開支後,好不容易才將債務水平穩定在150億歐元左右。在芬蘭、西班牙與意大利,各傳統電信公司都開始實施“瘦身計劃”,以擺脫危局。
如果將歐洲電信危機全都歸咎於兩年前蓆卷歐洲的“3G牌照熱”,也許不夠公平。但過高的3G牌照價格,使歐洲各家電信公司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且不能自拔,確是不爭的事實。
2000年3月,英國政府第一個以競拍形式出售5份許可証,從運營商那裡獲得385億歐元。德國政府緊隨其後,以500億歐元的天價發放了6張3G牌照。據統計,歐洲各國政府一共從各家電信公司手中收取了超過1000億歐元之巨的3G牌照費。可以說,在電信泡沫形成的過程中,歐洲各國政府“殺雞取卵”的做法也是起了推波助瀾作用的。
當然,泡沫的主角還是各家電信運營商。對電信市場潛力的過高估計使他們不惜血本,投入了這場“世紀豪賭”。曾幾何時,電信類股票還是股市的寵兒,電信公司在股市“日進鬥金”,股價和市值成倍地往上翻。自覺財大氣粗的電信公司開始四處兼併,并投入巨資舖設昂貴的通訊網絡。結果,在泡沫消散之後,只剩下沉重的債務包袱。
更令人遺憾的是,為了3G牌照,歐洲移動運營商們不惜向銀行大舉借債,但取得牌照後,各電信公司還必須投入數十億歐元進行設備和網絡建設,而這已使得各公司無力承擔,不得不通過廉價拋售資產、凍結研發投資和裁員來減少債務。但這種做法的後果,卻使得3G技術難以成熟完善,3G服務在歐洲各國的推出也一再推遲。
移動通信領域本是歐洲人的自豪所在,被視為是對美國人在因特網佔統治地位的一種回應。可現在卻因頭腦發熱,陷入債務泥潭而元氣大傷。更為糟糕的是,在3G的技術標準之爭中,歐洲人力薦的WCDMA也大有被美國人推出的CDMA2000搶得先手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一度置身事外的歐盟委員會和各國政府開始行動起來。有消息說,歐洲電信主管部門準備對3G牌照規定的網絡建設進度、涵蓋范圍、提供服務時間等條款放松要求,甚至允許各電信公司分擔網絡建設的費用,對3G牌照進行轉讓等,以拯救負債累累的歐洲電信業。
對德國移動等公司而言,巨資投入3G領域無疑是一場噩夢。但多數歐洲電信公司仍相信,噩夢醒來是早晨,畢竟3G代表著移動通信革命的方向。歐洲電信業能否重振旗鼓,尚難預料,但無論是興衰成敗,對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電信業而言,都會有一些借鑒之處。
阿文 於 2016-05-28 17:34:35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9-15 08:48:40

發文數:266
發表時間:2002-10-01 16:35:00
發表時間:2002-10-01 16:35:00
中華民國在臺灣
取得3G的電信業者
也是過於樂觀
財務壓力也很沉重
KGT衝刺2.5G最聰明
取得3G的電信業者
也是過於樂觀
財務壓力也很沉重
KGT衝刺2.5G最聰明
R8 於 2002-10-01 16:35: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10-01 18:56:00
發表時間:2002-10-01 18:56:00
放棄3G執照,是好是壞,還有待觀察。現階段看有來有3G無3G,確實無差。但是,技術會突破,情勢會改變,一年後,二年後,是不是還是這樣,就不得而知了。
就目前情形而言,小弟只知和信只有跟時間競賽,和信的2.5G的網路建設確實是領先其它的業者,但是領先的幅度有限,也有其弱點(如:東部未開通,西部部份較偏遠地區也未完全可使用),依小弟看來和信2.5G的優勢正在快速消失中。
辜先生曾說:『和信成為「華人隨身寬頻服務的領導者」為企業願景』,有願景是不錯,但懂得保握現形的優勢,快速的導入符合用戶需求的應用,才是實現願景的保證。
小弟個人觀點,若有不當,敬請指正!
就目前情形而言,小弟只知和信只有跟時間競賽,和信的2.5G的網路建設確實是領先其它的業者,但是領先的幅度有限,也有其弱點(如:東部未開通,西部部份較偏遠地區也未完全可使用),依小弟看來和信2.5G的優勢正在快速消失中。
辜先生曾說:『和信成為「華人隨身寬頻服務的領導者」為企業願景』,有願景是不錯,但懂得保握現形的優勢,快速的導入符合用戶需求的應用,才是實現願景的保證。
小弟個人觀點,若有不當,敬請指正!
阿文 於 2002-10-01 18:56:00 修改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