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傳電信 FarEastone 討論【國內電信】最後一哩解決方案

瀏覽: 2507
回覆: 3
共1頁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12-08 19:02:00
資料來源:http://www.find.org.tw/focus_disp.asp?focus_id=229

最後一哩解決方案
--------------------------------------------------------------------------------
綜觀當前我國新進三大固網業者,在推動寬頻網路發展時常有相當大的阻礙,但其最終的問題仍在「最後一哩」問題之上。
--------------------------------------------------------------------------------
(2002/11/26)
一、六百萬寬頻到家目標有賴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
由當前全世界各國競相發展寬頻網路建設,以及我國政府在「挑戰2008: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數位台灣計畫中,明訂「六百萬寬頻到家」為目標,可以端倪出寬頻產業已成為全球各國在推動國家競爭力之重要趨動要素。然而根據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FIND的調查統計資料可知,截至2002年第三季我國寬頻用戶數僅達186萬戶,距離政府的明訂目標仍有一段相當大的差距。

為達此一既定目標,除了透過政府以更明確的政策推動產業發展,更有賴業者的共同配合與投資,然而綜觀當前我國新進三大固網業者,在推動寬頻網路發展時常有相當大的阻礙,但其最終的問題仍在「最後一哩」問題之上。

故如何透過政府公權力與中華電信繼續協商談判,尋求中華電信提供新進固網業者解決用戶迴路問題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另外的配套措施值得思考。由最近的新聞媒體得知,東森寬頻目前朝向佈建光纖網路,以開拓另一套寬頻網路替代方案。但政府是否亦應提供租稅減免或其他獎勵措施鼓勵其他業者效仿,深值各界共同思考,以使我國提早達到邁向寬頻網路科技島之願景目標。

二、最後一哩解決方案

(一)政府公權力介入

固定通信綜合網路業務自民國八十九年三月開放新進固網業者加入市場以來,各業者均積極從事固定通信網路管線基礎設施之建設。交通部電信總局為了協助業者推動網路建設,依據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第三十七條規定,報請交通部於八十九年公告將「橋樑、隧道、用戶大樓引進管、電信室」等四項列為瓶頸設施。嗣後,交通部並針對業者纜線佈設、道路挖埋申請及電信機房用地取得方面所遭遇之諸多困難,多次邀請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協商排除障礙,並函請各單位積極協助固網業者於各地之纜線佈設、道路挖埋申請。

之後為協助固網業者在「最後一哩」之建設,交通部亦於九十一年二月六日公告新增「建築物屋內垂直水平電信管線」為固定通信綜合網路業務通信網路瓶頸所在設施項目,要求業者間應開放建築物屋內垂直水平電信管線之有償共用,以充分運用既有之建築物管道空間及纜線,俾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並兼顧消費者選擇不同電信服務者的權利。為避免新進業者於用戶建築物內欲提供服務時,必須另行由建築物外部或屋內其他部分建置管道及纜線,認為建築物之管道空間及纜線,實符合瓶頸所在設施之定義,爰建請交通部公告為瓶頸設施項目,並經交通部於九一年二月六日將「建築物屋內垂直水平電信管線」新增列入固網通信網路瓶頸所在設施項目之一。

但是,現今新進民營固網業者更希望能公告「市內用戶迴路」為瓶頸設施,以成本價格約100元至120元的價格供租,但此卻無法被中華電信接受,故仍必須解決例如資料透明度低、市內用戶迴路成本計算困難等問題,此亦需要政府大刀闊斧才能解決。

(二)其他替代方案

綜觀全球,不只是我國新興民營固網業者有「最後一哩」的問題,其他國家亦有類似的情事發生,觀察其他國家的解決方案,其實可以發現還有許多解套的方法。

1.舖設光纖

除了租用中華電信的用戶迴路之外,其實民營固網業者可以朝更高新的技術投資及提供服務,例如,提供光纖到府服務,或是光纖到社區,再搭配區域無線上網,如此一來,「最後一哩」的問題亦可得到解決。

此時雖亦有龐大的成本支出問題,但若站在公平原則下,筆者認為應可向政府申請是否可以配合租稅優惠,以及核發獎勵金等方式,以積極方式協助民營固網業者,建設寬頻網路及無線傳輸所需要的光纖、基地台等等。

過去美國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為提供隨選視訊服務大多是透過固接網路寬頻(如ADSL和專線等方式)提供給用戶,因此隨選視系市場主要是由有線電信業者所主導,從2001年中開始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開始利用有線電視網路寬頻(如Cable Modem)積極投入隨選視訊市場,不僅使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更提高數位電視為用戶帶來的價值,因為光纖可提供語音、數據、網路等多項應用,此稱為第二寬頻替代網路。

2. LMDS

LMDS 的全名是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稱為區域多點分佈服務(或稱區域多點傳送系統、區域多點接取系統、區域多點分散式服務),是一種以無線微波做點對多點(Point to Multipoint)傳輸寬頻信號的技術,主要的應用包括提供雙向語音(Audio)、數據(Data)及視訊(Video)的多媒體服務。

LMDS使用無線微波高頻帶頻譜技術,可以達到雙向及寬頻的互動,早期被引用作為無線有線電視(wireless cable)的傳輸方式之一。其後美國引領釋放頻譜資源,開放民間企業參與投資以做為數據及語音資料雙向傳送所需之服務。美國於1998年2月完成頻譜分配(規劃A、B兩區,A區頻帶為1150Mhz、B區為150Mhz)。就傳輸速度來看,由於LMDS的上傳速率可達1.544Mbps、下傳速率則可達51.84Mbps至155.52Mbps,下傳頻寬與SONET(OC1~OC3)光纖傳輸相當,因此又常被稱為無線光纖傳輸技術。

就建置成本與時間來看,由於建設LMDS網路只需要全方向的天線、區域化的基地台、用戶天線、機上盒(Set-top Box),以及一些網路設備,在用戶端只要花兩個小時即可裝設完畢,且日後用戶並不需要太多的維修費用。再加上具有高速的傳輸效能,還可依用戶數彈性增建基地台>對新進的固網業者來說,LMDS這種末端科技無疑是競爭「最後一哩」的最佳利器。尤其更可以節省基礎建設的龐大成本,這是LMDS最主要的優點。

但是,由於LMDS的無線傳輸路徑必須是直線傳輸,所以LMDS的傳輸路徑必須為直線而且不可有障礙物,例如過密的高樓大廈。不然無線微波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會減弱,因此傳輸距離不遠。

阿文 於 2016-05-28 17:34:51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8-24 03:41:57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12-08 19:02:00
另一篇相關主題:
===============================================
資料來源:http://www.find.org.tw/focus_disp.asp?focus_id=228

新進三家民營固網業者創業惟艱
--------------------------------------------------------------------------------
三家新進的民營固網業者自九十年八月正式開台至今,已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但是根據交通部電信總局的統計資料得知,三家新進的民營固網業者一年來多的成績只不過是搶下超過30%的國際電話市場,在市內電話方面卡在最後一哩 (last mile)到府線路網路佈建問題。
--------------------------------------------------------------------------------
(2002/11/15)
隨著全球電信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趨勢腳步,以及因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必須調整開放我國電信化政策,我國政府自八十六年起逐步開放電信業務與相關規定,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八十九年三月固網開放,將以往由中華電信一家獨大的固網業務,增為四家業者相互競爭。交通部之所以開放固網業務,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普遍建置全台寛頻網路,尤其是寬頻用戶迴路,以滿足資訊化社會多媒體網路傳輸服務的需求。

然而三家新進的民營固網業者自九十年八月正式開台至今,已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但是根據交通部電信總局的統計資料得知,三家新進的民營固網業者一年來多的成績只不過是搶下超過30%的國際電話市場,在市內電話方面卡在最後一哩 (last mile)到府線路網路佈建問題,故市占率還不到1%,這與三家新進固網業者最初所設定的目標相差許多。分析這三家新進民營固網業者遭遇到最的主要問題是在基礎建設佈建上遇到重重困難,包括(1)由於自行建置網路架構曠日費時,且所費不貲,(2)各縣市地方政府為了市容考量常不允許固網業者開挖馬路,這使得業者常常收到許多罰單,甚至是被強行徵收過路費,(3)管線佈建到社區和大樓門口,卻發現電信箱所有權為中華電信等問題。

固網開台最初遇到的問題主要在於,新進固網業者與中華電信之間的網路互連。此一問題透過業者多次的協商溝通以及在前任交通部部長葉菊蘭的一聲令下終於在九十年八月完成互連,之後如何完成「最後一哩」的佈建問題則成為至今各業者有待解決的難題。

何謂「最後一哩」呢?若以人的身體來比擬,骨幹網路就如同是人體的大動脈,而「最後一哩」就是微血管,如果沒有微血管,那麼血液則無法順利流送到身體的每個部分;若以交通公路來描述,骨幹網路就像是高速公路,「最後一哩」就是通往每個都市的交流道。相信透過這些比喻可以讓人更加瞭解「最後一哩」的重要性及其佈建的困難。

為解決此一難題,骨幹網路雖可由各家廠商通力合作鋪設線路或光纖等,以共同節省重複鋪設的浪費,但「最後一哩」的線路事關競爭所帶來的服務差異化與消費者選擇權益的問題,法令規定不可以共用,於是「最後一哩」成為各家固網業者決勝的主戰場。

若要三家新進民營固網業者自行建置全台各地「最後一哩」的網路架構不僅曠日費時,而且所費不貲,這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以過去中華電信在一家獨大且受到政府法令雙重保障的情形下,也耗時近四十年的時間才建設全島百分之九十的網路。若再加上現今其他有關開挖馬路等問題,三家業者自行建置最後一哩更顯得困難重重,因此三家新進民營固網業者目前欲採取的解決方案是租用中華電信既有的用戶迴路。此所謂的「用戶迴路」是指,從市話交換機房到用戶端的電信電路,一般又可稱為「最後一哩」的線路。

由於中華電信在民營化之前是頂著國營事業的招牌,進行數十年的國家電信建設,在這段期間其享受政府的法令保護以及公共資源進行線路鋪設,在沒有競爭者的情形下,鋪設起從主幹網路到家家戶戶裡的「最後一哩」網路。因此,其建置的電信線路在民營化之後是否應該視為國家擁有的公共財,或是私有企業的財產,產生了相當大的爭議。此與目前在歐盟國家相當熱門的LLUB (Local Loop Unbundling)成本計算與實施內容及時程的問題相似。

所謂的Local Loop是指終端迴路,Unbundling則是將終端迴路與交換機分別看待的意思。假設法令規範許可,而且中華電信又願意提供LLUB的服務時,那麼所謂的LLUB指的就是,民營固網可以將自己的交換機擺進中華電信的機房內(即co-location),並直接連結中華電信的終端迴路。如此新興固網業者不僅可以藉此大幅降低網路建置成本,又可透過xDSL技術,將原本只是銅線迴路提升為寬頻網路;而且另一方面,因為是直接接取終端迴路,因此較不受到既有固網業者的掣肘,所以不管在策略定價或市場行銷上,新興固網業者都具有更寬廣的操作空間。

雖然三家新進民營固網業者希望中華電信以成本計算的方式租讓其用戶迴路,但有些人卻認為由於中華電信已民營化,在企業經營及追求股東最大權益之目標下,要求政府強迫中華電信提供其私有財產(用戶迴路)供民營固網使用,又明顯地侵犯中華電信的私有財產權,故成為兩造爭論多時的焦點話題。

不管到底那一方孰對孰錯,其實各有其道理所在,但真正歸究問題的徵結點是在於當初中華電信民營化時,政府並沒有將「最後一哩」的問題考量進去。當出依靠政府龐大的資源所建設到每一家戶的電信線路,應該「獨立」出來,以「開放管道」模式供各家業者使用。如今,中華電信以公司民營化為由,有充足的理由回絕民營固網業者的要求。故當時將最後一哩劃歸中華電信之考量是否周到,值得商確。

阿文 於 2002-12-08 19:02: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
發表時間:2002-12-08 19:49:00
這種問題? 每天在各大網站? 電信討論版~~ 每天都有!升斗小民; ; 或
有識之人~~ 在不斷的在發表文章。

每天上演一樣的戲碼~~~ 民眾說~~中華電信隴斷 市場。訂價太高。簽約制太嚴。

民營固網~~ 也叫不平。又怖建線路實在相困難。路線又租不到。莫可奈何。

受害最深的是~~~ 消費者。無法享受自由寬頻~~ 的市場

還要被迫簽約二年約。;


陌生的訪客 於 2002-12-08 19:49:00 修改文章內容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