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11-24 10:53:00
發表時間:2002-11-24 10:53:00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INFOTECH/COMMUNICATION/1085634.shtml
通訊產業 追求無線便利
【徐愛蒂】
一、前言
根據通訊產業所發展的歷程來看,早期無線通訊網路(Wireless)、電信網路 ( Tele-com)、數據網路 (Datacom)、及纜線網路 (Cable) 是四個彼此獨立的區塊。
在語音交換方面,初期是以電信網路為主;而無線電廣播及電報,則擔負了早期資料及文字的傳遞,是為無線通訊網路的開端。
二、通訊產業
重點產品之發展趨勢由 1980 年代 Internet 的出現、HTTP 標準的制定、Browser的產生、以及電信網路與數據網路的整合,一般民眾可利用Analog Modem 連接上 Internet,從事人際間的溝通、資料的搜尋、及商業上的應用。
而 1980 年代後期,Ethernet Switch 的出現,使得各區域間的連結及傳輸更為快速及有效率。1990 年初,行動電話 GSM 系統營運的開始,無線網路的基地台與有線網路的交換機可互相連結,使得移動式即時遠距通訊不再是夢想。
至 1990 年代末期, ADSL Modem、Cable Modem、WLAN 與Bluetooth 等標準相繼正式制定,寬頻、行動的需求與發展,使得無線通訊與有線網路,正式匯流,並成為人們不同通訊需求的解決方式。
從有線網路的角度來看,電信、數據、纜線三種網路形式的匯流,透過接取設備的連結 (ADSL Modem、Cable Mo-dem),使得許多整合產品應運而生,如 VoIP,即是透過 Soft Switch 與 ITG,讓語音以封包 (package) 方式透過 Internet 來傳輸,而非走傳統 PSTN 的線路。
使用者只需負擔網路接續及使用費,較傳統線路的語音通訊來得便宜,也使得國內及國際長途電話的費用可大幅下降。若是網內互打,更可享受完全免費的通訊。
此一技術也同時解決了許多企業對於降低成本的需求。未來更可朝向結合 3G 技術,使 VoIP應用於無線通訊,讓消費者享受更低廉的通話與服務。
從無線網路的角度來看,行動電話的出現,及 WAP、GPRS、3G等通訊協定的相繼制訂,利用傳輸技術的改變及頻寬加大,使得手機無線上網成為可能,並衍生出許多的相關服務 (如 SMS、MMS)。
另一方面,由於 WLAN、Bluetooth 等短距離無線傳輸標準的制定,使得人們只要有相關設備 (如無線網路卡 ),及系統的支援配合,就可以手持終端 (如 Notebook、PDA) 進行短距離無線上網 (如透過 AP) 及傳輸控制。這即是四大區塊網路整合後的新應用型態。
從上述可知,通訊產業的匯流發展及人們的便利需求衍生出許多新型態的產品及應用。
在接取設備方面,以 ADSL Modem 與 Cable Modem 為主要裝置;而 VoIP 的主要設備,則以 Soft Switch 與 ITG 為主;行動通訊方面,以 Mo-bil Phone 為目前的設備大宗,日後Bluetooth 也將會應用在行動通訊及較短距離、各小型電子或週邊產品間相互通訊的傳輸控制上 (如 PC 與 Scan-ner、手機與耳機之間 )。
WLAN 則結合了 Ethernet 及 Wireless,以其高速傳輸的特性,應用於企業內部、公共區域,甚至一般家庭,使其成為目前短距離無線傳輸的主流,並穩據無線區域網路市場。
GPS 則是由於汽車導航系統的需求大增,以及有救援、遠距影音傳輸的服務功能,使得未來成長亦指日可待。根據表一所列目前全球通訊產業的重點產品,IEK 推估,除了 AD-SL Modem、CableModem、及 Mobil Phone 目前成長趨於緩慢,屬產品生命週期的成長中期到成熟期外,其餘產品均有在 15% 以上的年複合成長率,相較於 Dataquest 估算今年整體通訊設備的平均成長率 8%來看,這些產品均有水準以上的成長。
不過由於目前 SoftSwitch、ITG、及 Bluetooth 這些產品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萌芽期到成長初期階段,基期太小而使成長率是以驚人倍數增加。
另一方面,雖然 ADSL Mo-dem 與 Cable Modem 呈緩慢成長,但隨各國加速展開寬頻建設,並推動寬頻上網,使得未來仍有成長空間。而 Mobil Phone 也可能會因新技術的導入,而有另一波成長的開始。
三、結論與建議
從目前全球通訊產業的重點產品觀之,由於人們越來越趨向可攜式、可移動、及低成本的便利需求,並需要更大的頻寬來做為影音資料的傳輸及娛樂的應用。
行動通訊與寬頻網路的結合,隨著基礎建設的完成、技術及設備的進步、與周圍環境的改變,無線上網成為未來生活及工作的趨勢所需,各種整合型服務也會隨之而生,通訊產業產品的發展將會朝向「行動更無限、生活更便利」的概念而行。
(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 I-TIS 計畫產業分析師)
【2002/11/24 經濟日報】
通訊產業 追求無線便利
【徐愛蒂】
一、前言
根據通訊產業所發展的歷程來看,早期無線通訊網路(Wireless)、電信網路 ( Tele-com)、數據網路 (Datacom)、及纜線網路 (Cable) 是四個彼此獨立的區塊。
在語音交換方面,初期是以電信網路為主;而無線電廣播及電報,則擔負了早期資料及文字的傳遞,是為無線通訊網路的開端。
二、通訊產業
重點產品之發展趨勢由 1980 年代 Internet 的出現、HTTP 標準的制定、Browser的產生、以及電信網路與數據網路的整合,一般民眾可利用Analog Modem 連接上 Internet,從事人際間的溝通、資料的搜尋、及商業上的應用。
而 1980 年代後期,Ethernet Switch 的出現,使得各區域間的連結及傳輸更為快速及有效率。1990 年初,行動電話 GSM 系統營運的開始,無線網路的基地台與有線網路的交換機可互相連結,使得移動式即時遠距通訊不再是夢想。
至 1990 年代末期, ADSL Modem、Cable Modem、WLAN 與Bluetooth 等標準相繼正式制定,寬頻、行動的需求與發展,使得無線通訊與有線網路,正式匯流,並成為人們不同通訊需求的解決方式。
從有線網路的角度來看,電信、數據、纜線三種網路形式的匯流,透過接取設備的連結 (ADSL Modem、Cable Mo-dem),使得許多整合產品應運而生,如 VoIP,即是透過 Soft Switch 與 ITG,讓語音以封包 (package) 方式透過 Internet 來傳輸,而非走傳統 PSTN 的線路。
使用者只需負擔網路接續及使用費,較傳統線路的語音通訊來得便宜,也使得國內及國際長途電話的費用可大幅下降。若是網內互打,更可享受完全免費的通訊。
此一技術也同時解決了許多企業對於降低成本的需求。未來更可朝向結合 3G 技術,使 VoIP應用於無線通訊,讓消費者享受更低廉的通話與服務。
從無線網路的角度來看,行動電話的出現,及 WAP、GPRS、3G等通訊協定的相繼制訂,利用傳輸技術的改變及頻寬加大,使得手機無線上網成為可能,並衍生出許多的相關服務 (如 SMS、MMS)。
另一方面,由於 WLAN、Bluetooth 等短距離無線傳輸標準的制定,使得人們只要有相關設備 (如無線網路卡 ),及系統的支援配合,就可以手持終端 (如 Notebook、PDA) 進行短距離無線上網 (如透過 AP) 及傳輸控制。這即是四大區塊網路整合後的新應用型態。
從上述可知,通訊產業的匯流發展及人們的便利需求衍生出許多新型態的產品及應用。
在接取設備方面,以 ADSL Modem 與 Cable Modem 為主要裝置;而 VoIP 的主要設備,則以 Soft Switch 與 ITG 為主;行動通訊方面,以 Mo-bil Phone 為目前的設備大宗,日後Bluetooth 也將會應用在行動通訊及較短距離、各小型電子或週邊產品間相互通訊的傳輸控制上 (如 PC 與 Scan-ner、手機與耳機之間 )。
WLAN 則結合了 Ethernet 及 Wireless,以其高速傳輸的特性,應用於企業內部、公共區域,甚至一般家庭,使其成為目前短距離無線傳輸的主流,並穩據無線區域網路市場。
GPS 則是由於汽車導航系統的需求大增,以及有救援、遠距影音傳輸的服務功能,使得未來成長亦指日可待。根據表一所列目前全球通訊產業的重點產品,IEK 推估,除了 AD-SL Modem、CableModem、及 Mobil Phone 目前成長趨於緩慢,屬產品生命週期的成長中期到成熟期外,其餘產品均有在 15% 以上的年複合成長率,相較於 Dataquest 估算今年整體通訊設備的平均成長率 8%來看,這些產品均有水準以上的成長。
不過由於目前 SoftSwitch、ITG、及 Bluetooth 這些產品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萌芽期到成長初期階段,基期太小而使成長率是以驚人倍數增加。
另一方面,雖然 ADSL Mo-dem 與 Cable Modem 呈緩慢成長,但隨各國加速展開寬頻建設,並推動寬頻上網,使得未來仍有成長空間。而 Mobil Phone 也可能會因新技術的導入,而有另一波成長的開始。
三、結論與建議
從目前全球通訊產業的重點產品觀之,由於人們越來越趨向可攜式、可移動、及低成本的便利需求,並需要更大的頻寬來做為影音資料的傳輸及娛樂的應用。
行動通訊與寬頻網路的結合,隨著基礎建設的完成、技術及設備的進步、與周圍環境的改變,無線上網成為未來生活及工作的趨勢所需,各種整合型服務也會隨之而生,通訊產業產品的發展將會朝向「行動更無限、生活更便利」的概念而行。
(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 I-TIS 計畫產業分析師)
【2002/11/24 經濟日報】
阿文 於 2016-05-28 17:34:49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8-25 19: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