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1742
發表時間:2003-01-09 03:41:00
發表時間:2003-01-09 03:41:00
CCD 與 CMOS 在數位相機與行動電話上之應用
數位相機原文叫做Digital Still Camera, 簡稱的話可以是DSC,也可以是DC,意思是補捉靜態數位影像的照相機。它與傳統相機的最大不同,是感光媒介的部份;因此,外界光線進入了鏡頭的部份,包含對焦以及測光這些大致上是相同的,只是傳統相機用軟片來記綠影像,而數位相機最後接受光線像的是一塊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在接受經過鏡頭片組折射聚焦後的光線,將光線強弱以及顏色轉換成電子訊號,經過運算之後,壓縮傳送至儲存卡上記憶起來,便完成一次拍攝。
數位相機的功能主要可以分成感光元件、鏡頭、曝光控制、取景裝置、影像大小、輔助光源系統、色彩校正系統、電力系統、儲存系統與附屬功能等。以下將就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CCD及CMOS做詳述的說明。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感光耦合元件)
CCD為數位相機中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功能類似傳統相機的底片,通常以百萬像素為單位。CCD上感光元件的表面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並以矩陣的方式排列。當其表面感受到光線時,會將電荷反應在元件上,整個CCD上的所有感光元件所產生的訊號,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在消費市場上,我們通常會注意CCD的感光面對角線的尺寸及多少像素,例如1/2.7吋3百萬像素的彩色CCD,其中1/2.7吋,就是CCD的對角線長度為1/2.7吋,而3百萬像素,就是指所使用的CCD具有3百萬個感光單位。
一般來說,CCD的像素數目越多,所拍攝圖檔的尺寸也就越大,影像也會更清晰。至於到底需購買多少萬畫素的數位相機?須視個人使用上的需要而定,通常像素數量愈大,代表整個畫面中的整體影像質量比較大。如果使用最佳品質模式拍攝,無論使用電腦螢幕輸出或印刷等紙張輸出,影像質量比較大的影像,可以輸出的面積比較大。也就是說如僅止於網頁上的製作和小尺寸(3X5或4X6)的照片輸出,則100萬畫素的機種已足夠使用,如果你是需要較大尺寸的照片輸出,像是5X7,6X8, 則必須考慮200萬畫素的機種,而300萬畫素的機種則可支援A4尺寸的照片輸出,而A3尺寸的輸出則需使用400萬畫素以上的機種。如果沒有大尺寸照片輸出的需求,實在沒有追求高畫素的機種。因為畫素越高代表拍攝照片的檔案越大,檔案越大則越佔你的記憶卡空間且數位相機在處理、存取檔案所需的時間越長,如果數位相機的影像處理速度不夠快,則容易發生常常都在等待下一張拍攝的情形。
備註: 如Panasonic GD88內建之行動相機雖只有11萬畫素,但若只是要列印大頭貼(長x寬:3x2cm)其實就已足夠了。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 conductor, 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
CMOS和CCD一樣同為在數位相機中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CMOS 的製造技術和一般電腦晶片沒有什麼差別,主要是利用矽和鍺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使其在CMOS上共存著帶N(帶-電)和P(帶+電)級的半導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晶片記錄和解讀成影像。然而,早期的CMOS的缺點就是太容易出現雜點,這主要是因為CMOS在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電流變化過於頻繁而會產生過熱的現象。不過,由於COMS的成本低,耗電需求少,加上便於製造,可以與影像處理電路同處於一個晶片上。因此,CMOS感光元件被大量地應用於低價網路型的數位相機上。
CCD與CMOS影像模組在數位相機的競爭由來數年,目前是兩雄割據各成一方霸。CCD在210萬畫素以上機種佔絕大多數,CMOS則是在210萬畫素以下機種取得壓倒性的勝利。然而影像模組在手機跟數位相機的應用,卻有相當多的不同。例如目前手機所應用的行動相機,無論是內建或是外掛式的數位相機,畫素多僅有30萬(VGA)、10萬(CIF)畫素兩種,比較要求電源管理與效率,由於CMOS在30萬、10萬畫素的區隔,不論在電源管理方面與價格上都較具吸引力,所以如J-Phone等業者一開始都採用CMOS的影像感測模組的設計。
機 型
感光元件
畫素
Nokia N7650
CMOS
30萬
Nokia 外接式行動相機
CMOS
30萬
Panasonic GD88
CMOS
11萬
Sharp GX-i98
CMOS
11萬
Siemens S57外接式行動相機
CMOS
30萬
SonyEricsson外接式行動相機
CMOS
30萬
從技術的架構來看,CCD感測IC在影像品質上,有顯著的優勢。兩者相比較,特別在感光度上比較敏感,例如一般的CMOS影像感測器,在5個勒克司(lux)以下,就很難將黑暗中的影像清晰的拍攝,但是CCD卻可以克服此限制。另外在影像飽和度、雜訊比上,CCD也比CMOS感測IC,有更好的表現。
根據Nikkei BP對日本民眾的一項調查發現,使用者多於晚上7點到8點後使用手機上的相機功能,所以NTT DoCoMo、AU業者就特別強調他們推出手機上的影像感測模組,有較強的夜間拍攝及影像品質,並隨後在市場上獲得熱烈的迴響。也使得原先採用CMOS影像感測模組的手機話務業者,如J-Phone與提供手機製造的Sharp、Sanyo、Toshiba等公司,都必須強調影像感測模組已經改採CCD的感測IC。
在供貨來源的穩定度比較上,CMOS影像感測器產業整體的彈性與穩定度,明顯優於CCD影像感測器。這是因為CCD的製程目前多掌握於日系廠商,其中真正有穩定規模對外銷售的僅SONY、Panasonic、Sharp,假如有製程轉換問題或是供貨吃緊狀況發生,對下游系統廠商的營運風險甚鉅,所以目前手機系統廠商,在不確定CCD產能供應順暢下,多採CMOS、CCD兩種影像感測模組並存的設計,甚至某些韓系的大廠,採用CMOS的款式還多於CCD影像模組。
日本市場雖是目前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最主要的應用地區,但是並不能代表全球市場。基於以上諸多考量,MIC認為目前CMOS與CCD影像感測器在手機上的應用,現今在日本市場會以CCD暫時領先。但是展望正崛起的全球各區域市場,以及未來幾年的發展,由於CCD還是有供貨不穩定、整體成本高以及採用技術門檻等問題,所以將會往高階手機與日系大廠代工的手機發展,而中階的手機與全球市場,則多數傾向採用CMOS影像感測模組。全球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產業,在關鍵零組件採用方面,未來將會呈現CMOS與CCD兩種架構並存的狀況。
數位相機原文叫做Digital Still Camera, 簡稱的話可以是DSC,也可以是DC,意思是補捉靜態數位影像的照相機。它與傳統相機的最大不同,是感光媒介的部份;因此,外界光線進入了鏡頭的部份,包含對焦以及測光這些大致上是相同的,只是傳統相機用軟片來記綠影像,而數位相機最後接受光線像的是一塊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在接受經過鏡頭片組折射聚焦後的光線,將光線強弱以及顏色轉換成電子訊號,經過運算之後,壓縮傳送至儲存卡上記憶起來,便完成一次拍攝。
數位相機的功能主要可以分成感光元件、鏡頭、曝光控制、取景裝置、影像大小、輔助光源系統、色彩校正系統、電力系統、儲存系統與附屬功能等。以下將就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CCD及CMOS做詳述的說明。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感光耦合元件)
CCD為數位相機中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功能類似傳統相機的底片,通常以百萬像素為單位。CCD上感光元件的表面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並以矩陣的方式排列。當其表面感受到光線時,會將電荷反應在元件上,整個CCD上的所有感光元件所產生的訊號,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在消費市場上,我們通常會注意CCD的感光面對角線的尺寸及多少像素,例如1/2.7吋3百萬像素的彩色CCD,其中1/2.7吋,就是CCD的對角線長度為1/2.7吋,而3百萬像素,就是指所使用的CCD具有3百萬個感光單位。
一般來說,CCD的像素數目越多,所拍攝圖檔的尺寸也就越大,影像也會更清晰。至於到底需購買多少萬畫素的數位相機?須視個人使用上的需要而定,通常像素數量愈大,代表整個畫面中的整體影像質量比較大。如果使用最佳品質模式拍攝,無論使用電腦螢幕輸出或印刷等紙張輸出,影像質量比較大的影像,可以輸出的面積比較大。也就是說如僅止於網頁上的製作和小尺寸(3X5或4X6)的照片輸出,則100萬畫素的機種已足夠使用,如果你是需要較大尺寸的照片輸出,像是5X7,6X8, 則必須考慮200萬畫素的機種,而300萬畫素的機種則可支援A4尺寸的照片輸出,而A3尺寸的輸出則需使用400萬畫素以上的機種。如果沒有大尺寸照片輸出的需求,實在沒有追求高畫素的機種。因為畫素越高代表拍攝照片的檔案越大,檔案越大則越佔你的記憶卡空間且數位相機在處理、存取檔案所需的時間越長,如果數位相機的影像處理速度不夠快,則容易發生常常都在等待下一張拍攝的情形。
備註: 如Panasonic GD88內建之行動相機雖只有11萬畫素,但若只是要列印大頭貼(長x寬:3x2cm)其實就已足夠了。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 conductor, 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
CMOS和CCD一樣同為在數位相機中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CMOS 的製造技術和一般電腦晶片沒有什麼差別,主要是利用矽和鍺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使其在CMOS上共存著帶N(帶-電)和P(帶+電)級的半導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晶片記錄和解讀成影像。然而,早期的CMOS的缺點就是太容易出現雜點,這主要是因為CMOS在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電流變化過於頻繁而會產生過熱的現象。不過,由於COMS的成本低,耗電需求少,加上便於製造,可以與影像處理電路同處於一個晶片上。因此,CMOS感光元件被大量地應用於低價網路型的數位相機上。
CCD與CMOS影像模組在數位相機的競爭由來數年,目前是兩雄割據各成一方霸。CCD在210萬畫素以上機種佔絕大多數,CMOS則是在210萬畫素以下機種取得壓倒性的勝利。然而影像模組在手機跟數位相機的應用,卻有相當多的不同。例如目前手機所應用的行動相機,無論是內建或是外掛式的數位相機,畫素多僅有30萬(VGA)、10萬(CIF)畫素兩種,比較要求電源管理與效率,由於CMOS在30萬、10萬畫素的區隔,不論在電源管理方面與價格上都較具吸引力,所以如J-Phone等業者一開始都採用CMOS的影像感測模組的設計。
機 型
感光元件
畫素
Nokia N7650
CMOS
30萬
Nokia 外接式行動相機
CMOS
30萬
Panasonic GD88
CMOS
11萬
Sharp GX-i98
CMOS
11萬
Siemens S57外接式行動相機
CMOS
30萬
SonyEricsson外接式行動相機
CMOS
30萬
從技術的架構來看,CCD感測IC在影像品質上,有顯著的優勢。兩者相比較,特別在感光度上比較敏感,例如一般的CMOS影像感測器,在5個勒克司(lux)以下,就很難將黑暗中的影像清晰的拍攝,但是CCD卻可以克服此限制。另外在影像飽和度、雜訊比上,CCD也比CMOS感測IC,有更好的表現。
根據Nikkei BP對日本民眾的一項調查發現,使用者多於晚上7點到8點後使用手機上的相機功能,所以NTT DoCoMo、AU業者就特別強調他們推出手機上的影像感測模組,有較強的夜間拍攝及影像品質,並隨後在市場上獲得熱烈的迴響。也使得原先採用CMOS影像感測模組的手機話務業者,如J-Phone與提供手機製造的Sharp、Sanyo、Toshiba等公司,都必須強調影像感測模組已經改採CCD的感測IC。
在供貨來源的穩定度比較上,CMOS影像感測器產業整體的彈性與穩定度,明顯優於CCD影像感測器。這是因為CCD的製程目前多掌握於日系廠商,其中真正有穩定規模對外銷售的僅SONY、Panasonic、Sharp,假如有製程轉換問題或是供貨吃緊狀況發生,對下游系統廠商的營運風險甚鉅,所以目前手機系統廠商,在不確定CCD產能供應順暢下,多採CMOS、CCD兩種影像感測模組並存的設計,甚至某些韓系的大廠,採用CMOS的款式還多於CCD影像模組。
日本市場雖是目前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最主要的應用地區,但是並不能代表全球市場。基於以上諸多考量,MIC認為目前CMOS與CCD影像感測器在手機上的應用,現今在日本市場會以CCD暫時領先。但是展望正崛起的全球各區域市場,以及未來幾年的發展,由於CCD還是有供貨不穩定、整體成本高以及採用技術門檻等問題,所以將會往高階手機與日系大廠代工的手機發展,而中階的手機與全球市場,則多數傾向採用CMOS影像感測模組。全球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產業,在關鍵零組件採用方面,未來將會呈現CMOS與CCD兩種架構並存的狀況。
少東 於 2016-05-28 17:30:25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8-28 11:54:12

發文數:1742
發表時間:2003-01-09 06:45:00
發表時間:2003-01-09 06:45:00
沒人感興趣嗎
少東 於 2003-01-09 06:45: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21569
發表時間:2004-04-04 18:04:00
發表時間:2004-04-04 18:04:00




HOOK 於 2004-04-04 18:04: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21569
發表時間:2004-04-05 02:17:00
發表時間:2004-04-05 02:17:00



的確◎



HOOK 於 2004-04-05 02:17: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284
發表時間:2004-04-05 06:19:00
發表時間:2004-04-05 06:19:00

Pinky 於 2004-04-05 06:19: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21569
發表時間:2004-06-21 17:32:00
發表時間:2004-06-21 17:32:00


HOOK 於 2004-06-21 17:32:00 修改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