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3391
發表時間:2002-11-22 20:36:00
發表時間:2002-11-22 20:36:00
吳清源3大市場策略讓PHS賣到缺貨
撰文‧整理-伊芸
在台灣幾乎人手一機的情況下,大眾電信的PHS還能再賣出近40萬支手機,背後最重要的功臣,就是大眾電信總經理吳清源。
吳清源1973年從交通大學畢業,當完兵後考進中華電信,也就是以前的電信局。因為覺得一直待在公家機關沒有什麼前途,他在1993年辭職。離開電信局後,吳清源到民間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國民黨投資的博新有線電視。到了博新以後,發現上面的長官交爭利,令他非常失望,半年後又離開,自己開了家專門做寬頻有線網路的公司「聯辰科技」。
5年前,政府開放手機和呼叫器的執照,民間很少這方面的人才,大眾電腦的董事長簡明仁和新光人壽董事長吳東進找上吳清源,希望他能掛名當公司的總經理。吳清源接下了這個挑戰,也在經營多年後終於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他經歷長年虧損的壓力,苦思反敗為勝的策略和執行方法,一路走來,一步也不僥倖。在《e天下》舉辦的eMBA講座中,吳清源分享了PHS成功背後的點點滴滴。
在這5年中,大眾電信有4年是虧損的。經營呼叫器業務,第一年建網路,第二年開始拓展業務,當時顛峰時期客戶達到50萬。但是,隨著手機的費率愈降愈快、普及率愈來愈高、收訊品質愈來愈好,呼叫器逐漸式微。如今,台灣呼叫器的用戶,據我判斷,總共不會超過20萬;我估計再過兩、三年,呼叫器可能就會全部死光光了。
大眾電信在2000年2月取得低功率行動電話執照,2001年6月正式推出服務。什麼是PHS呢?它的英文是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也就是「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PHS的原理很簡單:我們每個人家裡都有無線電話,距離不能超過主機的50公尺左右,家用電話的發射功率很小,只有10個毫瓦;手機如果能維持這樣的安全性,就算用個5年、10年,對身體也沒有傷害。PHS等於是將家用無線電話延伸到整個都會區。
走過初期的低潮
嚴格說起來,PHS規格不是日本訂的,而是美國人訂的;但美國人沒有推展,日本人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1999年日本推出PHS時,第二年的客戶就高達700多萬,但從第二年年底時,用戶數字突然開始往下掉,剩下約540萬左右。為什麼會往下掉呢?主要是因為通訊品質方面的問題。
大眾電信推出PHS時碰到很嚴厲的挑戰。回顧去年6月大眾電信推出PHS前,當時台灣的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105~107%左右,幾乎可以說是「人手一機」。在如此飽和的市場,如何還有PHS生存的空間?
其次,我們推出時被記者逼得很緊:「你們為什麼一直延遲推出,是不是推不出來?」匆忙之下,我們推出時在台北縣市和基隆縣市只有2,300個基地台(目前約有8,000多個),去年剛推出時大約還有30%在室內是收不到訊號的。事後檢討起來,當初室內和地下室的涵蓋率並不是很好。
更慘的是,當時的PHS被記者描寫成給老人家、菜籃族、青少年用的,估計平均每位用戶一個月的帳單只有300元;日本的經驗也好不到哪裡去,跟這個數字相去不遠。幸好,後來證明情況不是這樣,否則我們早就「掛掉」了。
去年PHS推出時,WAP已經確定失敗了,WAP手機幾乎都賣不出去,WAP客戶也只佔整體客戶的0.5%。市場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質疑:PHS有機會把市場攻下來嗎?包括我自己、公司的員工都沒有信心。因為市場上的競爭者如此強大,廣告、手機補貼都嚇死人,中華電信一支手機經過補貼只要900多元,我們卻一推出就要賣5,900元。
不補貼是因為,如果手機賣得便宜,一個客戶進來差不多就要補貼5,000元左右,其中包括手機和行銷獎金。你可以幫手機公司算算看:假設今年新客戶是50萬,補貼就得花費25億,我們怎麼可能拚得過?所以我們乾脆不拚,把價格拉高。拉高的好處是什麼呢?一個肯從腰包裡掏出5,900元的客戶,才是真正的用戶;反之,用贈送的手機最沒有用,常常連包裝都沒有打開。這點對很多行業的行銷人員而言,都是可以參考的。
祭出3大策略,拚了!
展開行銷以前,我們一直檢討:自己的優點在哪裡?整個廣告的訴求是否應該朝這個方向發展?由此定出3個品牌資產的主軸:第一是「健康」,我們的手機對電子設備和健康都沒有影響,這點是其他大哥大無法做到的;第二是通話費「超值」;第三則是「先進」,也就是在數據傳輸方面,我們的傳輸速率是標榜64K,扣掉傳輸中的損耗,實際傳輸速率也達59.2K,比中華電信室內撥接的56K來得快。
為了在飽和的市場上攻下一片江山,我們訂了3個市場策略。第一個是低通話費。第二是用data(數據)帶動voice(語音)的需求。例如新聞記者,以前如果看世棒賽,必須在看完比賽後立即跳上計程車趕回報社;現在不用了,只要筆記型電腦搭配PHS連線上網,當場就可以發完稿回家。所以我們當初針對記者、業務人員族群特別去行銷,藉由數據的需求,來帶動他們使用語音服務。
第三個策略是「以小博大」。我們沒有本錢和其他品牌全面開戰,所以就從他們不能進去的地方開始:例如醫院、高科技公司,因為大哥大手機對儀器都有影響。
低通話費的策略是經過特殊的設計,我們特別將其設定和大哥大通話約有50%的差距。為什麼呢?第一,要符合自己的成本,要能賺錢。第二,一定要讓大哥大公司不敢用殺價跟我們競爭。計算的結果,這個價錢可能會獲利,也確定最賺錢的大哥大公司也不敢降價競爭,因為500億的營業額話費降個20%,損失的利潤可能會讓股價大幅波動,董事會不可能點頭。
我們在話費上還採取終身免月租費。當初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反對,只有我堅持要終身免月租費。大哥大有很多不同的費率,讓人看得頭都昏了,月租費還可以折抵通話費。我的想法卻是:難道一個客戶連100、200元都打不到嗎?如果收取月租費抵通話費,我們的帳務系統也會變得很忙,行銷訴求也不容易做。
終身免月租費的訴求力量很大,除了讓客戶覺得很划算,而且就算碰到收訊不好的問題,也頂多不用,不用擔心一直付月租費被佔了便宜。
「終身免月租費」力量發酵
去年6月上線最多2萬多人,接下來卻因為收訊欠佳遇到瓶頸,賣到10月份,倉庫中還有將近20萬支手機,賣不出去公司可能就垮掉。那時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覺得自己可能真的得準備引咎辭職。
沒想到,「終身免月租費」的效果在11月開始發酵,11月上線的客戶就達3萬個,到了12月手機是用搶的,公司門口每天都排隊,當月上線大約5萬8,000個客戶。12月底,公司的門市、直營店都打電話來抱怨手機缺貨,要求免月租費的方案一定得延後。所以我們就順應民意,延後到今年1月截止,1月上線的用戶超過 8萬多個。在市場逐漸穩固下,明年1月起,PHS就要開始收月租費,以及調高費率10~20%。
總而言之,PHS已經有優勢在,大哥大業者的網路在過度負荷下,不可能再削價競爭;而我們的64K無線上網更是帶給許多人方便。在我們的系統中,有60%的客戶曾上網下載數據資訊,和大哥大相較,這樣的數字相當驚人。我們也統計過,PHS現有客戶中有需要隨時使用手機無線上網的,大約有2萬8,000個。
在手機業務方面,我們是以直銷為主、經銷為輔。所謂的直銷,就是直接針對特定族群推銷,或是代理商在街頭擺攤位。
為什麼以經銷為輔呢?其實也是不得已。一般的通訊行開始時都不願意賣我們的產品,因為PHS剛出來,店員也不是很了解功能,許多地方收訊也不好,他們怕賣出以後被客戶抱怨、退貨。其次,一般大哥大公司給他們的行銷獎金,包括手機補貼,加起來約5,000元左右,但我們只給1,000元。因為獎金微薄,通訊行未來會賣我們產品的機會仍舊不大。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以直銷為主力,直銷的數量大約佔總數量的75%。我們也積極開設直營店,已經開了13家,到年底希望能夠開到20家,目標是每個行政區都有我們的直營店,客戶需要服務時可以就近取得。
提前體驗3G服務
我希望PHS讓人提前體驗3G的服務。現在外面一天到晚在講MMS(多媒體訊息服務),其實我們的手機早就有MMS了。我們常問用PHS無線上網的客戶使用感想,回應都非常好。現在的WAP、GPRS,甚至未來的3G,都「錯把馮京當馬涼」,強調用手機來作各種影像、電影服務。試想,你會想用手機看電影嗎?手機的畫面這麼小,連一個人都看不清楚了,更何況是電影。所以用手機作影像的應用,我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市場。台灣消費者人手一機,很難說服他們再多花一萬元買一支可以收data的手機。
也有人會問:那為什麼日本的i-mode這麼成功?其實,i-mode也碰到很大的危機。目前data上來了,用手機傳簡訊的量很大,每個月的通話和簡訊量幾乎各佔一半,結果反而造成NTT DoCoMo的營收下降,因為簡訊的收入沒有通話的收入多。
另一方面,i-mode成功也是因為日本特有的生活環境。第一,日本家庭的電腦比台灣少很多,台灣的小孩子有完善快速的電腦網路環境,哪裡還會在小小的手機上看data?第二,日本人花很多時間坐電車,通車時沒有事做,玩手機變成了特有的電車文化。
前一陣子日本NTT DoCoMo到德國發展i-mode時,我就預測不會成功。在台灣,我反而希望和信的i-mode成功,因為如果台灣的內容服務只有大眾電信賣得出去,營收不多。台灣做內容的廠商如果只靠我們30多萬的客戶,根本賺不到錢。我們希望大哥大廠商也能夠幫這些廠商賺錢,他們
撰文‧整理-伊芸
在台灣幾乎人手一機的情況下,大眾電信的PHS還能再賣出近40萬支手機,背後最重要的功臣,就是大眾電信總經理吳清源。
吳清源1973年從交通大學畢業,當完兵後考進中華電信,也就是以前的電信局。因為覺得一直待在公家機關沒有什麼前途,他在1993年辭職。離開電信局後,吳清源到民間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國民黨投資的博新有線電視。到了博新以後,發現上面的長官交爭利,令他非常失望,半年後又離開,自己開了家專門做寬頻有線網路的公司「聯辰科技」。
5年前,政府開放手機和呼叫器的執照,民間很少這方面的人才,大眾電腦的董事長簡明仁和新光人壽董事長吳東進找上吳清源,希望他能掛名當公司的總經理。吳清源接下了這個挑戰,也在經營多年後終於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他經歷長年虧損的壓力,苦思反敗為勝的策略和執行方法,一路走來,一步也不僥倖。在《e天下》舉辦的eMBA講座中,吳清源分享了PHS成功背後的點點滴滴。
在這5年中,大眾電信有4年是虧損的。經營呼叫器業務,第一年建網路,第二年開始拓展業務,當時顛峰時期客戶達到50萬。但是,隨著手機的費率愈降愈快、普及率愈來愈高、收訊品質愈來愈好,呼叫器逐漸式微。如今,台灣呼叫器的用戶,據我判斷,總共不會超過20萬;我估計再過兩、三年,呼叫器可能就會全部死光光了。
大眾電信在2000年2月取得低功率行動電話執照,2001年6月正式推出服務。什麼是PHS呢?它的英文是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也就是「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PHS的原理很簡單:我們每個人家裡都有無線電話,距離不能超過主機的50公尺左右,家用電話的發射功率很小,只有10個毫瓦;手機如果能維持這樣的安全性,就算用個5年、10年,對身體也沒有傷害。PHS等於是將家用無線電話延伸到整個都會區。
走過初期的低潮
嚴格說起來,PHS規格不是日本訂的,而是美國人訂的;但美國人沒有推展,日本人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1999年日本推出PHS時,第二年的客戶就高達700多萬,但從第二年年底時,用戶數字突然開始往下掉,剩下約540萬左右。為什麼會往下掉呢?主要是因為通訊品質方面的問題。
大眾電信推出PHS時碰到很嚴厲的挑戰。回顧去年6月大眾電信推出PHS前,當時台灣的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105~107%左右,幾乎可以說是「人手一機」。在如此飽和的市場,如何還有PHS生存的空間?
其次,我們推出時被記者逼得很緊:「你們為什麼一直延遲推出,是不是推不出來?」匆忙之下,我們推出時在台北縣市和基隆縣市只有2,300個基地台(目前約有8,000多個),去年剛推出時大約還有30%在室內是收不到訊號的。事後檢討起來,當初室內和地下室的涵蓋率並不是很好。
更慘的是,當時的PHS被記者描寫成給老人家、菜籃族、青少年用的,估計平均每位用戶一個月的帳單只有300元;日本的經驗也好不到哪裡去,跟這個數字相去不遠。幸好,後來證明情況不是這樣,否則我們早就「掛掉」了。
去年PHS推出時,WAP已經確定失敗了,WAP手機幾乎都賣不出去,WAP客戶也只佔整體客戶的0.5%。市場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質疑:PHS有機會把市場攻下來嗎?包括我自己、公司的員工都沒有信心。因為市場上的競爭者如此強大,廣告、手機補貼都嚇死人,中華電信一支手機經過補貼只要900多元,我們卻一推出就要賣5,900元。
不補貼是因為,如果手機賣得便宜,一個客戶進來差不多就要補貼5,000元左右,其中包括手機和行銷獎金。你可以幫手機公司算算看:假設今年新客戶是50萬,補貼就得花費25億,我們怎麼可能拚得過?所以我們乾脆不拚,把價格拉高。拉高的好處是什麼呢?一個肯從腰包裡掏出5,900元的客戶,才是真正的用戶;反之,用贈送的手機最沒有用,常常連包裝都沒有打開。這點對很多行業的行銷人員而言,都是可以參考的。
祭出3大策略,拚了!
展開行銷以前,我們一直檢討:自己的優點在哪裡?整個廣告的訴求是否應該朝這個方向發展?由此定出3個品牌資產的主軸:第一是「健康」,我們的手機對電子設備和健康都沒有影響,這點是其他大哥大無法做到的;第二是通話費「超值」;第三則是「先進」,也就是在數據傳輸方面,我們的傳輸速率是標榜64K,扣掉傳輸中的損耗,實際傳輸速率也達59.2K,比中華電信室內撥接的56K來得快。
為了在飽和的市場上攻下一片江山,我們訂了3個市場策略。第一個是低通話費。第二是用data(數據)帶動voice(語音)的需求。例如新聞記者,以前如果看世棒賽,必須在看完比賽後立即跳上計程車趕回報社;現在不用了,只要筆記型電腦搭配PHS連線上網,當場就可以發完稿回家。所以我們當初針對記者、業務人員族群特別去行銷,藉由數據的需求,來帶動他們使用語音服務。
第三個策略是「以小博大」。我們沒有本錢和其他品牌全面開戰,所以就從他們不能進去的地方開始:例如醫院、高科技公司,因為大哥大手機對儀器都有影響。
低通話費的策略是經過特殊的設計,我們特別將其設定和大哥大通話約有50%的差距。為什麼呢?第一,要符合自己的成本,要能賺錢。第二,一定要讓大哥大公司不敢用殺價跟我們競爭。計算的結果,這個價錢可能會獲利,也確定最賺錢的大哥大公司也不敢降價競爭,因為500億的營業額話費降個20%,損失的利潤可能會讓股價大幅波動,董事會不可能點頭。
我們在話費上還採取終身免月租費。當初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反對,只有我堅持要終身免月租費。大哥大有很多不同的費率,讓人看得頭都昏了,月租費還可以折抵通話費。我的想法卻是:難道一個客戶連100、200元都打不到嗎?如果收取月租費抵通話費,我們的帳務系統也會變得很忙,行銷訴求也不容易做。
終身免月租費的訴求力量很大,除了讓客戶覺得很划算,而且就算碰到收訊不好的問題,也頂多不用,不用擔心一直付月租費被佔了便宜。
「終身免月租費」力量發酵
去年6月上線最多2萬多人,接下來卻因為收訊欠佳遇到瓶頸,賣到10月份,倉庫中還有將近20萬支手機,賣不出去公司可能就垮掉。那時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覺得自己可能真的得準備引咎辭職。
沒想到,「終身免月租費」的效果在11月開始發酵,11月上線的客戶就達3萬個,到了12月手機是用搶的,公司門口每天都排隊,當月上線大約5萬8,000個客戶。12月底,公司的門市、直營店都打電話來抱怨手機缺貨,要求免月租費的方案一定得延後。所以我們就順應民意,延後到今年1月截止,1月上線的用戶超過 8萬多個。在市場逐漸穩固下,明年1月起,PHS就要開始收月租費,以及調高費率10~20%。
總而言之,PHS已經有優勢在,大哥大業者的網路在過度負荷下,不可能再削價競爭;而我們的64K無線上網更是帶給許多人方便。在我們的系統中,有60%的客戶曾上網下載數據資訊,和大哥大相較,這樣的數字相當驚人。我們也統計過,PHS現有客戶中有需要隨時使用手機無線上網的,大約有2萬8,000個。
在手機業務方面,我們是以直銷為主、經銷為輔。所謂的直銷,就是直接針對特定族群推銷,或是代理商在街頭擺攤位。
為什麼以經銷為輔呢?其實也是不得已。一般的通訊行開始時都不願意賣我們的產品,因為PHS剛出來,店員也不是很了解功能,許多地方收訊也不好,他們怕賣出以後被客戶抱怨、退貨。其次,一般大哥大公司給他們的行銷獎金,包括手機補貼,加起來約5,000元左右,但我們只給1,000元。因為獎金微薄,通訊行未來會賣我們產品的機會仍舊不大。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以直銷為主力,直銷的數量大約佔總數量的75%。我們也積極開設直營店,已經開了13家,到年底希望能夠開到20家,目標是每個行政區都有我們的直營店,客戶需要服務時可以就近取得。
提前體驗3G服務
我希望PHS讓人提前體驗3G的服務。現在外面一天到晚在講MMS(多媒體訊息服務),其實我們的手機早就有MMS了。我們常問用PHS無線上網的客戶使用感想,回應都非常好。現在的WAP、GPRS,甚至未來的3G,都「錯把馮京當馬涼」,強調用手機來作各種影像、電影服務。試想,你會想用手機看電影嗎?手機的畫面這麼小,連一個人都看不清楚了,更何況是電影。所以用手機作影像的應用,我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市場。台灣消費者人手一機,很難說服他們再多花一萬元買一支可以收data的手機。
也有人會問:那為什麼日本的i-mode這麼成功?其實,i-mode也碰到很大的危機。目前data上來了,用手機傳簡訊的量很大,每個月的通話和簡訊量幾乎各佔一半,結果反而造成NTT DoCoMo的營收下降,因為簡訊的收入沒有通話的收入多。
另一方面,i-mode成功也是因為日本特有的生活環境。第一,日本家庭的電腦比台灣少很多,台灣的小孩子有完善快速的電腦網路環境,哪裡還會在小小的手機上看data?第二,日本人花很多時間坐電車,通車時沒有事做,玩手機變成了特有的電車文化。
前一陣子日本NTT DoCoMo到德國發展i-mode時,我就預測不會成功。在台灣,我反而希望和信的i-mode成功,因為如果台灣的內容服務只有大眾電信賣得出去,營收不多。台灣做內容的廠商如果只靠我們30多萬的客戶,根本賺不到錢。我們希望大哥大廠商也能夠幫這些廠商賺錢,他們
哈囉傑克 於 2016-05-28 17:36:39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5-16 08: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