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3391
發表時間:2002-12-13 01:36:00
發表時間:2002-12-13 01:36:00
中華電信推MOD MSO緣何緊張? 12/12
--------------------------------------------------------------------------------
Source -- [ 資訊傳真周刊 ]
被形容為是電信業者和有線電視業者「異業對抗」的數位電視市場,在資訊月中悄悄拉開了帷幕。中華電信原本在今年下半年主打的多媒體隨選視訊服務(Multimedia on Demand;MOD),在新聞局還未通過營運計畫書的情形下,以預約下單的方式展開佈局,而挾有有線電視資源的東森寬頻電信也預備推出四合一(即結合有線電視、網際網路、電話、數位機上盒)服務。
掌控了電話線、在全省擁有824個交換局(715以上局裝置DSLAM)、ADSL網路佈建率達86.8%的中華電信,意欲以MOD和以混合光纖同軸網路(HFC)與用戶連結、超過80%有線電視普及率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分食每年500億元的有線電視市場大餅。中華電信挾電信資源一路擴張事業版圖,讓擁有媒體資源,卻分別在寬頻上網市場和固網事業鍛羽的和信和東森兩大集團頗不是滋味,中華電信這廂卻認為以其雄厚的電信經驗經營隨播隨選的視訊平台,絕對收編數位電視市場。
●MSO如臨大敵
中華電信預備推出的MOD服務,是以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ADSL)的傳輸模式,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使用的纜線傳輸不同,但由於MOD鎖定的目標市場是既有的電視用戶,Cable業者自然有如臨大敵之感。而Cable業者所推出的四合一服務,則是透過雙向的有線電視同軸光纖電纜(HFC)網路,再透過一個數位機上盒的整合,可以同時提供上網、打電話、看有線電視及隨選付費頻道等服務。在數位科技匯流下,電信與有線電視互跨經營已是趨勢,只是在台灣,由於寬頻上網公平競爭環境仍未健全,使得出身有線電視系統的業者不得不從網路思維回歸本業電視思維。而根據統計資料,全台每戶家庭平均擁有1.68台電視,每人每天花3.68小時看電視,電視廣大的市場難以被忽視。既然中華電信和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皆相爭食數位電視的市場大餅,就得看看誰有囊括這塊市場的實力。
●頻寬:CHT優於MSO
ADSL是藉由局端連接至用戶端的電話線,讓用戶以專線的形態連接網際網路,至於採用有線電視原有廣播網路架構的Cable寬頻網路,則是讓所有使用者在事先規範的的頻道內共享頻寬,並且根據用戶端Cable modem所提出的time slot請求來取得適當頻寬。
由於Cable網路的頻寬會隨著用戶數增加而逐漸減少,因此對於網路傳輸品質需求較高的一些網路多媒體應用(例如:互動電視、遠距教學、線上影像播放、視訊會議等)則較適合於採用ADSL,頻寬品質不會因多人共享而遞減。
但Cable業者為解決此問題,於是藉由動態監測網路流量與用戶的傳輸需求,採取彈性開闢頻道以增加網路頻寬的方式,以及在HFC架構中增添Optical Nodes來提升網路傳輸速率。
根據Cable業者的說法,這套系統使用的技術是將語音訊號調變為數據訊號後,以專屬頻道傳送,所以既不會影響上網速度及頻寬,也不影響有線電視收看。
至於MOD,則是透過家用電話線附掛之ADSL寬頻網路與機上盒(Set-Top-Box),連接家中的電視機即可收看,但是中華電信目前推出的MOD服務,其ADSL用戶中,只要是屬於下載512k/上傳64k或者上傳/下載都是512k頻寬的使用者,在MOD至少要1.5M的頻寬要求下,都沒有辦法使用MOD服務。儘管中華電信表示,他們推出的MOD服務主要是給菁英級客戶使用,但這似乎就違背了資訊經營法則裡使用人數數多的技術或服務就越受歡迎的市場原則。
由於MOD理論上必須同時提供2萬ADSL用戶高達3Mbps頻寬的影音與網際網路服務,而且提供的不只是高畫質的電視節目,更高難度的是,如何讓使用者自由的操控這些影音節目,利用互動的方式,提升用戶的滿意度。要完成這項任務,中華電信就必須整合包括寬頻網路、高速率寬頻串流、機頂盒、服務上線及維運系統等不同領域的技術,要完美整合這些技術,仍待實務營運經驗。
●市場基礎各不同
由於Cable寬頻上網是針對家庭市場的有線電視收視戶,並且在未來還會隨著STB附加Cable modem機制的整合型產品問世,而在此一市場區隔當中擁有穩定的客戶基礎。另一方面,ADSL則由於電話線可同時涵蓋企業與家庭,所以市場基礎更為雄厚。以涵蓋率來看,中華電信ADSL以95%的ADSL涵蓋率略勝75%~80%的Cable涵蓋率。
●CHT/MSO各花大錢投資佈局
中華電信第一階段鎖定距機房2.5公里內的30萬ADSL用戶,內容輸出終端為PC或電視。而Cable業者的投資則從頭端、傳輸設備至視訊轉換器(set-top-box;STB),東森投入新台幣360億元投資數位電視設備,完成預估480萬家庭收視的數位電視計畫,而成本最大宗是安裝於用戶家中的數位視訊轉換機上盒。
東森預計一開始推出30個頻道的數位節目試探市場,其中,線上學習是經市調家庭需求最大的數位內容,兒童以及成人英語都將是主力節目,最後是以達600個寬頻影音頻道為目標。另外和信集團由去年獲香港衛星電視(Star TV)2.4億美元(近新台幣80億元)投資的中嘉網路公司,也正進行旗下有線電視系統數位化和雙向網路升級工程,也預計在年底前推出互動電視服務,第一階段將先在200個家庭測試。
●服務內容 CHT的挑戰
由於互動電視讓過去只能被動收看節目的觀眾,找回觀賞電視、選擇節目的主動權,電視加裝一台數位視訊轉換機上盒,再配合服務業者接上有線電視纜線或電話線,就可以自己做電視的主人,安排自己的電視節目表。所以,內容提供相當重要。和信集團中嘉網路東森集團,首波主打的內容則是現有80多個頻道未滿足的教學節目。東森預計將新增30個數位頻道,其中包含6個付費頻道,其他陸續推出婦女資訊、高爾夫、平劇、歌仔戲等分眾頻道,互動部分則有已具基礎的購物台。至於中華電信「實驗」性在台北推出,由於避開有線電視已有頻道節目,內容將以隨選互動為主,例如隨選電影、遊戲、卡拉OK、個人化金融理財等。
只不過中華電信雖然標榜洽談中的美國八大電影片商的強檔影片將是主力之一,但他們也承認,以他們現在所擁有的媒體內容資源,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所掌握的龐大影視內容,是難以匹敵的。
●數位電視大戰 勝敗猶未定
互動電視的商機雖然可期,但截至目前為止,國際間尚未有互動電視服務成功的案例。儘管國外分析師認為,IP語音技術的成熟將帶給MSO三重競爭優勢,即提供消費者一次購足語音、視訊、數據傳輸的服務,但中華電信和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數位電視大戰,到底孰勝孰敗,仍在未定之天。
--------------------------------------------------------------------------------
Source -- [ 資訊傳真周刊 ]
被形容為是電信業者和有線電視業者「異業對抗」的數位電視市場,在資訊月中悄悄拉開了帷幕。中華電信原本在今年下半年主打的多媒體隨選視訊服務(Multimedia on Demand;MOD),在新聞局還未通過營運計畫書的情形下,以預約下單的方式展開佈局,而挾有有線電視資源的東森寬頻電信也預備推出四合一(即結合有線電視、網際網路、電話、數位機上盒)服務。
掌控了電話線、在全省擁有824個交換局(715以上局裝置DSLAM)、ADSL網路佈建率達86.8%的中華電信,意欲以MOD和以混合光纖同軸網路(HFC)與用戶連結、超過80%有線電視普及率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分食每年500億元的有線電視市場大餅。中華電信挾電信資源一路擴張事業版圖,讓擁有媒體資源,卻分別在寬頻上網市場和固網事業鍛羽的和信和東森兩大集團頗不是滋味,中華電信這廂卻認為以其雄厚的電信經驗經營隨播隨選的視訊平台,絕對收編數位電視市場。
●MSO如臨大敵
中華電信預備推出的MOD服務,是以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ADSL)的傳輸模式,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使用的纜線傳輸不同,但由於MOD鎖定的目標市場是既有的電視用戶,Cable業者自然有如臨大敵之感。而Cable業者所推出的四合一服務,則是透過雙向的有線電視同軸光纖電纜(HFC)網路,再透過一個數位機上盒的整合,可以同時提供上網、打電話、看有線電視及隨選付費頻道等服務。在數位科技匯流下,電信與有線電視互跨經營已是趨勢,只是在台灣,由於寬頻上網公平競爭環境仍未健全,使得出身有線電視系統的業者不得不從網路思維回歸本業電視思維。而根據統計資料,全台每戶家庭平均擁有1.68台電視,每人每天花3.68小時看電視,電視廣大的市場難以被忽視。既然中華電信和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皆相爭食數位電視的市場大餅,就得看看誰有囊括這塊市場的實力。
●頻寬:CHT優於MSO
ADSL是藉由局端連接至用戶端的電話線,讓用戶以專線的形態連接網際網路,至於採用有線電視原有廣播網路架構的Cable寬頻網路,則是讓所有使用者在事先規範的的頻道內共享頻寬,並且根據用戶端Cable modem所提出的time slot請求來取得適當頻寬。
由於Cable網路的頻寬會隨著用戶數增加而逐漸減少,因此對於網路傳輸品質需求較高的一些網路多媒體應用(例如:互動電視、遠距教學、線上影像播放、視訊會議等)則較適合於採用ADSL,頻寬品質不會因多人共享而遞減。
但Cable業者為解決此問題,於是藉由動態監測網路流量與用戶的傳輸需求,採取彈性開闢頻道以增加網路頻寬的方式,以及在HFC架構中增添Optical Nodes來提升網路傳輸速率。
根據Cable業者的說法,這套系統使用的技術是將語音訊號調變為數據訊號後,以專屬頻道傳送,所以既不會影響上網速度及頻寬,也不影響有線電視收看。
至於MOD,則是透過家用電話線附掛之ADSL寬頻網路與機上盒(Set-Top-Box),連接家中的電視機即可收看,但是中華電信目前推出的MOD服務,其ADSL用戶中,只要是屬於下載512k/上傳64k或者上傳/下載都是512k頻寬的使用者,在MOD至少要1.5M的頻寬要求下,都沒有辦法使用MOD服務。儘管中華電信表示,他們推出的MOD服務主要是給菁英級客戶使用,但這似乎就違背了資訊經營法則裡使用人數數多的技術或服務就越受歡迎的市場原則。
由於MOD理論上必須同時提供2萬ADSL用戶高達3Mbps頻寬的影音與網際網路服務,而且提供的不只是高畫質的電視節目,更高難度的是,如何讓使用者自由的操控這些影音節目,利用互動的方式,提升用戶的滿意度。要完成這項任務,中華電信就必須整合包括寬頻網路、高速率寬頻串流、機頂盒、服務上線及維運系統等不同領域的技術,要完美整合這些技術,仍待實務營運經驗。
●市場基礎各不同
由於Cable寬頻上網是針對家庭市場的有線電視收視戶,並且在未來還會隨著STB附加Cable modem機制的整合型產品問世,而在此一市場區隔當中擁有穩定的客戶基礎。另一方面,ADSL則由於電話線可同時涵蓋企業與家庭,所以市場基礎更為雄厚。以涵蓋率來看,中華電信ADSL以95%的ADSL涵蓋率略勝75%~80%的Cable涵蓋率。
●CHT/MSO各花大錢投資佈局
中華電信第一階段鎖定距機房2.5公里內的30萬ADSL用戶,內容輸出終端為PC或電視。而Cable業者的投資則從頭端、傳輸設備至視訊轉換器(set-top-box;STB),東森投入新台幣360億元投資數位電視設備,完成預估480萬家庭收視的數位電視計畫,而成本最大宗是安裝於用戶家中的數位視訊轉換機上盒。
東森預計一開始推出30個頻道的數位節目試探市場,其中,線上學習是經市調家庭需求最大的數位內容,兒童以及成人英語都將是主力節目,最後是以達600個寬頻影音頻道為目標。另外和信集團由去年獲香港衛星電視(Star TV)2.4億美元(近新台幣80億元)投資的中嘉網路公司,也正進行旗下有線電視系統數位化和雙向網路升級工程,也預計在年底前推出互動電視服務,第一階段將先在200個家庭測試。
●服務內容 CHT的挑戰
由於互動電視讓過去只能被動收看節目的觀眾,找回觀賞電視、選擇節目的主動權,電視加裝一台數位視訊轉換機上盒,再配合服務業者接上有線電視纜線或電話線,就可以自己做電視的主人,安排自己的電視節目表。所以,內容提供相當重要。和信集團中嘉網路東森集團,首波主打的內容則是現有80多個頻道未滿足的教學節目。東森預計將新增30個數位頻道,其中包含6個付費頻道,其他陸續推出婦女資訊、高爾夫、平劇、歌仔戲等分眾頻道,互動部分則有已具基礎的購物台。至於中華電信「實驗」性在台北推出,由於避開有線電視已有頻道節目,內容將以隨選互動為主,例如隨選電影、遊戲、卡拉OK、個人化金融理財等。
只不過中華電信雖然標榜洽談中的美國八大電影片商的強檔影片將是主力之一,但他們也承認,以他們現在所擁有的媒體內容資源,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所掌握的龐大影視內容,是難以匹敵的。
●數位電視大戰 勝敗猶未定
互動電視的商機雖然可期,但截至目前為止,國際間尚未有互動電視服務成功的案例。儘管國外分析師認為,IP語音技術的成熟將帶給MSO三重競爭優勢,即提供消費者一次購足語音、視訊、數據傳輸的服務,但中華電信和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數位電視大戰,到底孰勝孰敗,仍在未定之天。
哈囉傑克 於 2016-05-28 17:36:44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9-13 05:25:27

發文數:3391
發表時間:2002-12-13 01:42:00
發表時間:2002-12-13 01:42:00
MOD的危機 10/22
--------------------------------------------------------------------------------
Source -- [ 資訊傳真周刊 ]
備受爭議的中華電信多媒體隨選視訊服務(MOD),立法院科技及資訊委員會上週有條件地同意該公司推出服務,但在推出MOD實驗服務前,應向交通部和新聞局提出具體實驗營運計畫,並明訂實驗期間。中華電信計畫推出實驗性試營範圍的區域包括宜蘭、基隆、台北、桃園、新竹五個縣巿,規模以兩萬戶為限。
新聞局也計畫修正廣電三法,將新增 「新興媒體」 的管理機制,以更開放自由的態度來面對多媒體隨選視選服務、第三代行動通訊(3G)等新服務,新的廣電三法將在今年底呈送立法院。目前有線電視全省劃分為五十一區,但已有卅區面臨獨家壟斷的情形,因此也才出現法務部長陳定南、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等人,在行政院會抱怨看不到英語新聞頻道的窘況。在新科技的推動下,一旦電信業者開始經營 MOD業務,可以有效引進競爭機制,打破現有一區一家的壟斷情況。
從應用層面而言,MOD利用ADSL的電信網路傳送影像,它所提供的服務可隨時中止或從頭開始,配合使用者的喜好與時間,比起有線電視的單向傳播而言,應該具有更多的利多空間,即使推出後可能嚴重衝擊有線電視巿場,但只要解決適用有線廣播電視法的爭論,相信新的服務出現在市場上應是具有正面效益的事。整體而言,這些都是正向發展的趨勢,應該予以鼓勵。
但是,當中華電信大張旗鼓準備推出MOD服務之際,我們仍要適時地扮演「烏鴉」的預警角色,而非是「喜鵲」只報喜不報憂。本刊曾在670期的封面故事刊出「解讀ADSL大騙局!」,刊出後,引起重大迴響,許多用戶才恍然大悟,號稱資訊高速公路的ADSL,何以在某些時段出現「塞車」情形。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擔心,如果中華電信不能先做好完善的基礎骨幹建設,貿然推出MOD服務,屆時可能出現資訊塞車情形,讓滿心期待的用戶空歡喜一場,最後反而讓MOD在台灣徹底失敗,屆時不但中華電信損失龐大的投資,更可能讓上述希望藉由MOD服務而興革的事宜,也跟著賠上改革進步的契機。再者,在國際上,嘗試用ADSL進MOD的計畫多已失敗或終止。
中華電信固然可以指稱兩萬名MOD用戶不會同時使用,加上「交叉使用」、「正常分散」等網路應用特性,故頻寬消耗程度,絕對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因此無需準備滿載頻寬。但這項說法可說是建立在寬頻應用成長有限的前提之下,目前ADSL用戶雖然已突破兩百萬戶,但其下載的資訊與即將上場的MOD比較,顯然「輕鬆」得多,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平常車子不多,遇上放假卻會嚴重塞車,MOD可能讓資訊高速公路一下子就處於長期「放假」的塞車情形,電信業者目前估計頻寬足資因應的說法,恐怕太過樂觀,更何況擴充骨幹不是一、兩天就能辦到的事,等到骨幹完成擴充,用戶早就失去信心了。
對於一項新的科技發展,在正反雙方各有堅持之下,我們呼籲交通部及新聞局審查中華電信即將提出的MOD營運計畫時,除了過去已浮出檯面的爭議之外,應該特別深究台灣的基礎網路環境是否足以負荷MOD服務的基本問題,別讓MOD步上VOD、WAP等電信服務的後塵。中華電信目前仍具備國營事業的半官方身分,更有義務建設國內的電信基礎環境,我們期待一種兼具社會責任的科技發展,而非為了搶佔市場的應急措施。
--------------------------------------------------------------------------------
Source -- [ 資訊傳真周刊 ]
備受爭議的中華電信多媒體隨選視訊服務(MOD),立法院科技及資訊委員會上週有條件地同意該公司推出服務,但在推出MOD實驗服務前,應向交通部和新聞局提出具體實驗營運計畫,並明訂實驗期間。中華電信計畫推出實驗性試營範圍的區域包括宜蘭、基隆、台北、桃園、新竹五個縣巿,規模以兩萬戶為限。
新聞局也計畫修正廣電三法,將新增 「新興媒體」 的管理機制,以更開放自由的態度來面對多媒體隨選視選服務、第三代行動通訊(3G)等新服務,新的廣電三法將在今年底呈送立法院。目前有線電視全省劃分為五十一區,但已有卅區面臨獨家壟斷的情形,因此也才出現法務部長陳定南、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等人,在行政院會抱怨看不到英語新聞頻道的窘況。在新科技的推動下,一旦電信業者開始經營 MOD業務,可以有效引進競爭機制,打破現有一區一家的壟斷情況。
從應用層面而言,MOD利用ADSL的電信網路傳送影像,它所提供的服務可隨時中止或從頭開始,配合使用者的喜好與時間,比起有線電視的單向傳播而言,應該具有更多的利多空間,即使推出後可能嚴重衝擊有線電視巿場,但只要解決適用有線廣播電視法的爭論,相信新的服務出現在市場上應是具有正面效益的事。整體而言,這些都是正向發展的趨勢,應該予以鼓勵。
但是,當中華電信大張旗鼓準備推出MOD服務之際,我們仍要適時地扮演「烏鴉」的預警角色,而非是「喜鵲」只報喜不報憂。本刊曾在670期的封面故事刊出「解讀ADSL大騙局!」,刊出後,引起重大迴響,許多用戶才恍然大悟,號稱資訊高速公路的ADSL,何以在某些時段出現「塞車」情形。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擔心,如果中華電信不能先做好完善的基礎骨幹建設,貿然推出MOD服務,屆時可能出現資訊塞車情形,讓滿心期待的用戶空歡喜一場,最後反而讓MOD在台灣徹底失敗,屆時不但中華電信損失龐大的投資,更可能讓上述希望藉由MOD服務而興革的事宜,也跟著賠上改革進步的契機。再者,在國際上,嘗試用ADSL進MOD的計畫多已失敗或終止。
中華電信固然可以指稱兩萬名MOD用戶不會同時使用,加上「交叉使用」、「正常分散」等網路應用特性,故頻寬消耗程度,絕對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因此無需準備滿載頻寬。但這項說法可說是建立在寬頻應用成長有限的前提之下,目前ADSL用戶雖然已突破兩百萬戶,但其下載的資訊與即將上場的MOD比較,顯然「輕鬆」得多,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平常車子不多,遇上放假卻會嚴重塞車,MOD可能讓資訊高速公路一下子就處於長期「放假」的塞車情形,電信業者目前估計頻寬足資因應的說法,恐怕太過樂觀,更何況擴充骨幹不是一、兩天就能辦到的事,等到骨幹完成擴充,用戶早就失去信心了。
對於一項新的科技發展,在正反雙方各有堅持之下,我們呼籲交通部及新聞局審查中華電信即將提出的MOD營運計畫時,除了過去已浮出檯面的爭議之外,應該特別深究台灣的基礎網路環境是否足以負荷MOD服務的基本問題,別讓MOD步上VOD、WAP等電信服務的後塵。中華電信目前仍具備國營事業的半官方身分,更有義務建設國內的電信基礎環境,我們期待一種兼具社會責任的科技發展,而非為了搶佔市場的應急措施。
哈囉傑克 於 2002-12-13 01:42:00 修改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