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 輕鬆化解影音侵權難題

瀏覽: 2650
回覆: 1
共1頁
發文數:17506
發表時間:2013-08-23 02:10:00
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 輕鬆化解影音侵權難題
有效控管被上傳的版權影音內容 台灣文創產業行銷如虎添翼

原創影音是 YouTube 最重要的資產,同時也是許多創作者嘔心瀝血的成果。為此 YouTube 數年來投入超過 6,000 萬美金,建立一套完善的版權內容管理工具「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 (Content)」,讓影音內容擁有者自行選擇「封鎖」、「追蹤」和「獲利」三種處理方式,來控管那些符合自己版權內容、上傳到 YouTube 的影片,不但巧妙化解侵權危機、保護創作者權益,更可為文創產業打造出健全的宣傳環境、以及雙贏的行銷模式。


▲由左至右:民視電視公司資訊部主任曹哲毓、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影音資料中心協理李天芳、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YouTub e 大中華區技術管理負責人葉佳威、創映電影部經理江秉承。

網路影音的崛起,使台灣獨特的文創內容在短短數年內而蜚聲國際,但網路平台共享的特性也使侵權事件屢見不鮮,如何兼顧「內容」與「權益」便成為影視內容產業最關注的議題。透過 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版權擁有者僅需向 YouTube 提供原創影音的參考檔案,該系統就會針對全球所有上傳到的影音進行自動掃描,只要比對出任何符合的聲音和影像內容,便會立刻通知版權擁有者,根據他們之前所做的設定「封鎖」、「追蹤」或「獲利」其中之一的方式進行處理,即使是非常細微的片段、品質不佳的影音內容,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都可一一辨別。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全球每月有 10 億名使用者造訪 YouTube,而且他們每月在 YouTube 上觀看影片的總長度超過 60 億小時,可見 YouTube 已成為影音創作者向全球發聲的重要管道。為了保障這些優秀創作者的權益,我們傾足全力投入先進技術及大量資源,研發出這套 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不但為台灣打造出一個健全的文創環境,鼓勵創作者產出更多優秀的在地影音內容,更可以幫助他們透過全新型態的行銷模式宣傳、獲利。我們非常期待更多台灣的內容合作夥伴加入 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的使用行列。」



YouTube 大中華區技術管理負責人葉佳威認為:「過去版權擁有者必須投注極大的心力和成本在 YouTube 上尋找侵權影片,但全球每分鐘上傳到 YouTube 的影片長度就超過 100 小時,自行監控彷彿在茫茫大海裡撈針,且申請下架的審核流程嚴謹,等待過程中難免蒙受損失。透過 YouTube 內容識別這套完全免費、全自動的內容管理工具,版權擁有者便可省去諸多麻煩,快速有效地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來處理 YouTube 上含版權內容的影片。如今該系統成效斐然,YouTube 已順利處理了超過 2 億筆侵權影片。」


▲YouTube 大中華區技術管理負責人葉佳威。

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提供三種極具彈性的侵權影片處理方式,為文創產業樹立行銷新典範。除了最直接防止侵權影音在 YouTube 上播放的「封鎖」功能,版權擁有者還可選擇允許含版權內容的影音繼續播放、但觀看影片詳細資訊的「追蹤」功能,甚至是與 YouTube 分享該影音所帶來廣告收入的「獲利」功能。愈來愈多版權擁有者採用「封鎖」以外的功能,目前全球超過三分之一在 YouTube 的可分享獲利影片,都是來自 YouTube 內容識別的授權設定。

創映電影部經理江秉承認為:「國片市場的復甦與興起,有賴民眾以行動進電影院支持。假如票房不及製作成本,電影產業也將隨之沒落。我們在電影『天台』上映之際,也曾煩惱於嚴重的網路侵權問題,但透過和 YouTube 的夥伴關係、利用內容識別幾個簡單的設定程序,我們得以確保電影全片不外流,進而影響宣傳及票房效益。」

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影音資料中心協理李天芳表示:「滾石音樂目前在 YouTube 已上傳 2,600 多部影片以及 7,000 多首錄音著作,每天我們經由 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至少追蹤 1,000 筆以上的歌曲動態。YouTube 無遠弗屆的傳播威力讓這些歌曲成功行銷全球,而現在透過 YouTube 內容識別所提供的統計資料等功能,使我們更能掌握觀眾對影音的喜好程度。」

民視電視公司資訊部主任曹哲毓表示:「『管理不易』是我們在上傳原創戲劇影片時所遇到的最大挑戰。現在 YouTube 內容識別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讓我們能夠因地制宜,在每個市場妥善管理原創影音內容。未來我們將持續上傳更多優質影視作品,讓全球閱聽眾更了解台灣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YouTube 內容識別在全球行之有年,截至 2012 年 11 月,全球已有超過 4,000 個夥伴使用「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其中包括各大媒體機構、電影、唱片公司以及電視台。「YouTube 內容識別」在台灣也已推廣數年,累積了豐碩的成果,創映電影、滾石音樂及民視等多家大型合作夥伴都已透過「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成功克服棘手的版權挑戰,擁抱全新的影音行銷模式。


YouTube 內容識別 (Content ID) 簡介

YouTube 內容識別,是一套版權政策及內容管理工具,協助版權擁有者掌控原創影音內容!藉由 YouTube 的先進技術 Audio ID 與 Video ID,YouTube 內容識別為版權擁有者的版權內容建立 ID 檔,並自動比對其他使用者上傳的影音檔案,一旦搜尋到相同的內容,版權擁有者可選擇 YouTube 所提供的三種處理方式:封鎖、獲利、或者追蹤,輕鬆管理 YouTube 上的影音內容。

建立 YouTube 內容識別的 ID

版權擁有者可以提供給 YouTube 其所擁有內容的參考檔案,例如 純音訊檔案或影片檔案,並描述該內容的中繼資料。之後,YouTube 將會為這些影音檔建立「識別檔案」,也就是製作檔案的「指紋」做為識別之用。

內容識別系統提供三種處理侵權內容的方式
  1. 封鎖:侵權內容將會從網站移除,因此再無法在 YouTube 平台上被觀看,同時侵權者也會被通知已侵犯版權擁有者的著作權;另外,重複侵犯版權擁有者內容的帳號也會被停用。
  2. 追蹤:版權擁有者可選擇讓侵權內容繼續在網站上被觀看,並能追蹤侵權內容觀看者的資料及該內容最常被觀看的地區。
  3. 獲利:版權擁有者可選擇將侵權內容授權給 YouTube,並決定讓該內容繼續在網站上被觀看。同時,版權擁有者可在該侵權網頁置入廣告,獲利由版權擁有者和 YouTube 共享。

YouTube 內容識別相關數據

  • YouTube 內容識別每日掃描的影音檔案總長度超過 250 年。
  • YouTube 內容識別資料庫中的參考檔案數量逾 1,500 萬,總長度超過 150 萬小時 ,是全球最完備的影音資料庫之一。
  • YouTube 內容識別已處理超過 2 億個侵權影片。
  • 超過 1/3 可分享獲利的 YouTube 影片是來自內容識別的授權。
  • 截至 2012 年 11 月,全球已有超過 4000 個夥伴使用 YouTube 內容識別系統,其中包括各大新聞聯播網、電影及唱片公司。
  • 至今 YouTube 已耗資 6,000 萬美元於內容識別系統的建制。

水杉而 於 2015-05-25 09:05:51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8-12 16:56:58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