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手機討論MITSUBISHI ELECTRIC 400萬CCD CAMERA

瀏覽: 1368
回覆: 6
共1頁
發文數:4
發表時間:2004-10-20 16:10:00
http://it.nikkei.co.jp/it/news/newsCh.cfm?i=2004101909123j0&h=1

陌生的訪客 於 2016-05-28 16:50:45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9-13 11:01:24
發文數:4
發表時間:2004-10-20 16:13:00

發文數:21569
發表時間:2004-10-20 18:56:00
當消費型數位相機紛紛以7百萬畫素為標準!照相手機提升MP是很正常的!MITSUBISH一向採購FUJI的CCD元件◎

HOOK 於 2004-10-20 18:56: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7559
發表時間:2004-10-21 00:44:00
明年的DoCoMo新機應該會採用吧

希望外型不要像是三星那一種畸型機就好了

奧提斯 於 2004-10-21 00:44: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
發表時間:2004-10-21 06:04:00
本次三菱電機開發的400萬 CCD CAMERA 為自社開發生產

http://www.itmedia.co.jp/mobile/articles/0410/20/news030.html

陌生的訪客 於 2004-10-21 06:04: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21569
發表時間:2004-10-21 16:16:00
《CCD Size 》
CCD 和 CMOS 的製造過程和電子半導體技術息息相關,不同於傳統底片採用化學製程,CCD 感光原件是在晶圓上(Circular disk) 藉由加工技術『蝕刻』出來。由於 90年代初期 CCD 規格較為混亂,特別是各發展廠商希冀以不同的生產技術和切割方式,創造最佳利潤,以致於部分規格在沒有規範的情況下出現許多例外的發展。現今有能力量產 CCD 的公司只剩下: 『SONY、Philps、Kodak、Matsushita、Fuji、SANYO和Sharp』,相關技術和規格幾乎已由日本廠商統一制訂。
過去發表 DC 相關技術和測試報告時,最讓一般讀者困惑的應該是 CCD Size 尺寸的判讀。一般觀念認為 CCD 尺寸越大,所能容納的畫素應該越多;然而對照目前的生產技術,這個觀念是『對』也是『不對』。事實上,畫素開口面積大小與線路佈局精細度也是影響 CCD 尺寸的關鍵因素之一,也就是說,當製程技術越精密,線路所需佔得的空間就越小,相對畫素開口面積固定下,可以靠得更緊密,也就可以達到進一步縮小面積的目的。此一要素稱為 Fill Factor (光填充率);在應用上不斷的進步下,大尺寸高畫素的 CMOS 已經可達到量產規模。
CCD Size 影響成本與設計
越來越多的 LCD 寬螢幕為了滿足人類視覺比例,跳脫傳統 4:3 的規格走向 16:9 /16:10 更寬廣的界線。然而,CCD 的長寬比卻依然沿襲 1950 年代電視規格標準剛制訂時 4:3的標準(少有 3:2 或中片幅、專業數位機背才享有特殊規格比的感光原件)。主要是這方面設計變更不僅會影響成本,也會牽動至後續相機與鏡頭的設計。
CCD 畫素開口的大小對於生產成本和感光度之影響。晶圓規格為 2 Mega pixel, 13mm pixel,ISO 200-1600 Imager (31 per 6 inch wafer) 規格則是 CCD Size:1/2英吋 Format, 2 Mega pixel, 4.5mm pixel, ISO 50-100 Imager (300 per 6 inch wafer)。一來一往之間差距高達 269塊 CCD ,而ISO 感光能力的差距也擴大至 16倍(同為兩百萬畫素,單位畫素開口大小不同)。由此可看出在同樣 6吋晶圓之製程之中,不同設計所能節省下的成本和增加的產能。
不過,這些 CCD Size 數據和說明多半都不會列在DC的規格表之中,因為這牽涉到更深一層的相機成本制訂和性能表現(單CCD 的基本規格並不一定能決定後續製作出數位相機的表現,還必須視數位相機內部的韌體設計與計算回路而定)。所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僅有基本畫素(總畫素)和尺寸大小的縮稱!然而,聰明的學子們還是有可能透過公式直接演算回原始資料,但大多數的人就不一定會有此閒情逸致去深究這樣的訊息。
規格表中的 CCD Size 資訊
簡單的說 『CCD Size』並不是什麼新名詞,其使用的單位與用來解釋你家中14、30吋電視螢幕大小之面積比例道理是完全一致。基本上,常用的 CCD 尺寸並不是『單位』而是『比例 』!要瞭解 CCD Size,首先必須先認識在工程師眼中 『1英吋』的定義是什麼?業界通用的規範就是 1英吋 CCD Size = 長 12.8mm X 寬 9.6mm = 對角線為 16mm 之對應面積。透過國中數學中的『畢式三角定理』,可得出該三角之三邊比例為 4:3:5;換句話說,我無須給你完整的面積參數,只要給你該三角形最長一邊長度,你就可以透過簡單的定理換算回來。有了固定『單位』的 CCD 尺寸就不難瞭解餘下 CCD Size 比例定義了,例如: 1/2" CCD Size 的對角線就是 1"的一半為8mm,面積約為 1/4,1/4" 就是 1"的1/4,對角線長度即為 4mm。
CCD Size 的表達慣例
目前市面上消費型DC的數量幾乎佔掉了總產量的7成,這一類型的特色多是輕薄短小,使用 Aspect Ratio 長寬比皆為 4:3,清一色都是 1" 以下的設計;比較常見的有:1/3.2"、1/3"、1/2.7" 、1/2"、1/1.8"、2/3"等。至於,等同傳統底片面積的 CCD 或 CMOS 因為所使用的長寬比由 4:3放成3:2,就不以『英吋』作為表達方式,而改為 Full Frame 或 35mm Film Size (面積:36×24mm)直接稱呼,比這小一號的或稱為 APS(25.1×16.7mm) / APS-C size(23.7×15.6mm)也是同樣的道理。近來,為了補足 APS-C 以下的 CCD 尺寸空間,由日本 Olympus 主導的 4/3 系統(比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的 1吋型CCD 再大上 1/3 (22.5 ÷ 16mm)),但比例不是 3:2 而是 4:3 ,是故沿用『英吋』的稱法,命名為 4/3 或是 1又 1/3 系統。

HOOK 於 2004-10-21 16:16:00 修改文章內容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