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手機討論BenQ新聞多連發

瀏覽: 1404
回覆: 13
共1頁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41:00
明基積極進軍內地手機市場 估首季營收增50%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4日 10:29 ZDNet China

  ZDNet China3月4日北京消息:台灣明基週三表示,受手機及LCD等產品的成長帶動,預計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將增長50%,較上季增長10%。並表示,中國內地市場仍是公司的發展重心。

  據路透社報道,明基總經理李錫華證實公司與中電通信(CECT)的合資案,稱明基將持新公司51%的股權。未來該合資公司將提供明基手機切入中國內地市場的快捷方式,以解
決明基尚未取得大陸手機內銷權的問題。

  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表示,“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品牌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是絕對要深耕的地方。明基在亞太市場投入很多,因為該地區數字產品成長最快,對新科技的接受度非

http://tech.sina.com.cn/it/t/2004-03-04/1029300706.shtml




豬頭立方 於 2016-05-28 16:50:34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8-24 18:31:36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42:00
手機:明基走向巨人的轉折點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5日 13:29 ChinaByte

  為了一張在國內生產手機的牌照,明基(BenQ)爭取了四年時間,可惜至今未成功。沒有獲得手機牌照的明基在2002年年底曾公開表示,無論採用誰的牌照,明基將不惜一切代價在2003年進入手機領域,但終未如願。直到現在,依然飽受牌照問題困擾著的明基在進軍內地自有品牌市場上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使用“借牌”的方式進入內地手機市場,與僑興環球的控股子公司中電通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CT)合作推出首款CECT、BenQ雙品牌手機。


  明基和中電通信的合資公司定名為明基中電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於今年1月13日在蘇州高新區正式成立。公司掛牌后,將利用中電通信的GSM和CDMA兩張手機牌照和明基電通的技術,共同進行手機產品的研發和設計。中電通信總裁吳志陽表示,合資公司2004年的目標是銷售手機350萬部,占領國內市場5%以上的份額。據了解,可供合資雙方支配的手機產能接近3000萬台,足以左右容量為8000萬台每年的國內手機市場。

  明基為什麼要艱苦卓絕地“借牌”?

  戰略使然。

  明基電通原是Acer麾下的外設生產事業部,本來就是代工起家,獨立出來之后,以大陸為腹地,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憑著 “享受科技”的時尚理念、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曾文祺行銷理念打造出今日的明基電通,據統計明基電通在全球IT100強中排名第13位,其實力可見一般。

  在明基公司的內部刊物中,明基人向來以日本索尼、韓國三星和中國明基自比,其意為將明基打造成與綠色索尼、藍色三星相比肩的中國紅色明基,明基人也一直是以此為目標來努力的。索尼自不必說,從研發實力到產品線長度,都可以算是當之無愧的巨人;三星這兩年全全球市場突飛猛進,尤其是歐美市場的市場占有率更是證明了三星今日的巨人力量;而與前兩者相比明基無疑是最弱的,無論是從研發實力、產品線長度、市場競爭力,還是品牌價值都無法相提並論。明基起步已經很遲了,而在當今的所有電子產品當中,手機業平均10%到20%的利潤是較高的了,加上背靠中國大陸這個高速成長的市場,高額的利潤率乘上內地市場高速的成長速度,答案就是產品提供商的高速成長。對於這麼好的機會明基怎麼可視而不見?

  代工無利可圖。

  台灣是最大的代工手機生產基地,在台灣的手機代工領域,著名的有廣達、鴻海、明基、英業達。由於不斷有新的手機代工競爭者紛紛加入,手機代工的毛利率正在下滑。去年,摩托羅拉首開競標方式,尋求手機代工伙伴,每部手機報價只有30多美元,台灣手機代工的正常毛利率約12-15%,最高可達20%以上,ASP約45-50美元,現已下滑2-4成,低端手機代工毛利率已滑落到10%以下。從台灣手機業的行情看,手機代工制造每部手機的利潤也就是大約2-5美元,而為了爭奪客戶,代工廠之間還要不停地壓價。相反,如果做自、有品牌的手機就不同了,雖然手機價格在不停地下滑,但對於不斷擴大的大陸市場,行業的平均利潤依然維持在了20%-30%。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遠沒有完成一次開發,縣城以下的三四級市場手機的占有率還不及5%,考慮到中國向上的整體經濟環境,即使農村市場承受力有限,但縣城的三級市場還大有潛力可挖;而東部沿海較發達地區的手機使用者也在不斷地二次、三次購機,所以如果手機自有品牌再加上明基的行銷、文化,其利潤足以讓明基擺脫做代工的尷尬。

  技術支持。

  作為台灣最大的手機代工廠,明基手機既做代工,也做品牌,做品牌,明基的主攻方向是大陸市場,一直苦於沒能拿手機牌照,面對一個年消化6000萬台手機的世界第一大市場,看著對手們一個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城掠地,自己只能打下手,明基有一種如坐針氈的感覺。2002年明基自有品牌占整體手機出貨量不到3%,2003年提高到6%,也就是說明基大部分的產能都是在給別人做嫁衣。在台灣手機市場上,明基雖然僅次於排名第一的摩托羅拉和第二的諾基亞,但明基手機市場占有率雖然達到6.2%,明基去年出貨手機約有1300萬部,其自有品牌的年銷量也就400萬部,台灣市場去年的容量也就五十萬部,還大多以二次換機使用者為主。雖然明基自有品牌的手機都在增長,但卻遠遠不如代工利潤下滑幅度大。2002年,明基網路通信事業群(核心業務為手機)的營收約333億元,約占去年總營收1047億元的30%。2003年出貨量與前年大致不相上下,但全年營業收入卻只有230億元左右,比原預估的383億元少了150億元,這是欲與索尼、明基比肩的明基對此心有不甘的地方。

  由於東南亞、台灣地區等市場容量較小,多年來明基在這些地區的自有品牌推廣也卓有成效,但畢竟全台灣去年一年的市場只有五十萬台,遠遠無法滿足2003年明基年產量1300萬台的生產能力,在東南亞和台灣吃不飽的明基只有不顧一切擠進大陸市場。一直想以大陸為基地,制中土以利四方,而且一直在努力開拓歐洲市場,可惜雖然明基在手機領域擁有上百項專利,但卻始終得到大陸的生產手機的牌照,所以一直沒有在大陸推廣自己的手機品牌,看著索愛、三星手機業務在中國勢如破竹,所以申請手機牌照不可能,退而求其次“借牌”行銷就一直是明基高層最急迫的任務。

  早在2002年明基就放話出來無論如何都將在2003年“借牌”入市,去年八九月份,明基和南方高科合作生產出了一批生機,機后殼打上“ByBENQ”字樣,但宏圖大志的明基不會滿足,現在終於如願進一步合作生產自己的品牌了。為了這一番“借牌”入市,明基去年一年做了傷筋動骨的調整,手機部門負責開發明基自有品牌的研發人員由三分之一增加到一半多,明基的一切資源,從領導層到行銷層明基全力以赴倒向明基品牌手機。

  據悉,明基的自有品牌手機將借助明基現有的渠道進行推廣,中國的手機廠商向來以渠道優勢令國外同行刮目相看。和其它IT產品的渠道相比,手機的“盤子”要大得多,2003年IT分銷企業第十位的廠商大概做到了十幾億元的年營業額,而手機分銷三年前的第二十位的“盤子”就有二十多億元。這個餅太大了,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玩的,連中國最大的分銷商神州數碼對手機這種銷售模式都深為忌憚,何況明基乎?

http://tech.sina.com.cn/it/t/2004-03-05/1329301361.shtml

豬頭立方 於 2004-03-07 23:42: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48:00
http://it.sohu.com/2004/03/01/22/article219252227.shtml

明基與CECT成立合資公司 繞道挺進內地手機市場

本報訊(記者 江敏 盧維興)昨日記者從僑興環球總裁辦羅莉紅女士處了解到,僑興環球的控股子公司中電通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CT)同我國台灣地區最大的手機制造商明基電通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利用中電通信手中的兩張手機牌照從事移動通信產品的研發和制造。至此,明基終於借中電通信挺進內地手機市場。


  明基電通與中電通信攜手建立合資公司,明基實現了借道在內地生產手機。作為我國台灣地區最大手機生產企業,明基垂涎內地巨大手機市場已久,一直受困於手機生產牌照的它終於實現了繞道進軍內地市場的夙願。

豬頭立方 於 2004-03-07 23:48: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49:00
http://it.sohu.com/2004/03/04/08/article219290853.shtml
明基10萬部手機低價攪局 年中可望拿到手機牌照

本報在2月28日曾經報道明基和中電通信建立合資公司、明基借道進軍中國大陸手機市場一事。但從最近的一些跡象看,明基動作遠不止此。

  年中能拿牌照


  雖然明基和中電的合資公司———明基中電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13日成立,但貼有雙方品牌的手機早有生產。“我們今年1月份就已經開始銷售他們的第一批貨。”上海一位零售商告訴記者。根據流程,這批手機肯定早在雙方宣布合作之前就已經生產。明基手機部的居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第一批貨確實在今年1月鋪出,當時大約有1萬台,上海鋪了4000台,型號是S830C,當時售價為1980元。”

  而在2月28日中電母公司僑興宣布和明基的合作事宜前幾天,明基又推出專門面向大陸的新型手機S660C。“第二批貨大概有4萬台,全國統一售價1680元,和目前國內銷售的同檔次手機有絕對競爭力。”明基手機部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4月份明基第三批手機就會出貨。“預計會有5萬台”。

  “按計划,今年中旬應該能夠拿下牌照。”明基上海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謹慎表示,“不過這事不到最后誰也不敢打包票。你也知道,我們已經有過幾次教訓了。”

  手機行業仍有暴利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明基此時才在國內推出自有品牌手機,已經錯過大陸手機市場的最佳時機。

  湘財證券的電信分析師姚軍表示:明基此時進入內地手機市場並非最佳時刻。到2003年底,內地擁有生產牌照的手機生產企業達到37家之多,而且國產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已經上來,占據了半壁江山。更為重要的是,國產手機因為其低價策略已經把手機的價格打了下來,手機廠商的利潤是越攤越薄。

  其實,從2000年在蘇州設立手機工廠開始,明基就在為“內銷牌照”不懈努力,一方面申請自由牌照,一方面四處借牌,但屢戰屢敗。2002年和南方高科,2003年的廈門中橋,借牌計划始終有花無果。

  2000年~2003年,明基就這樣在花開花落中苦看寶貴的時光如水流走。

  明基承認錯過了進入中國大陸手機市場的最佳時機,但認為中國市場依然大有可為。在明基看來,做自有品牌手機的利潤要遠遠高於做代工的苦力費。行業分析顯示,目前台灣手機業的代工利潤每部也就2~5美元,而為了爭奪客戶,代工廠之間還要不停壓價。而這幾年手機價格雖然持續下跌,但行業平均利潤依然維持在20%~30%,在電子行業內仍屬於暴利。

  大陸市場也龐大得讓一直困在中國台灣市場打轉的明基垂涎欲滴。根據市場統計,中國台灣一年的市場容量僅為50萬部,主要以換機市場為主,明基的份額不過6%;而內地市場手機容量2003年達6000萬部,2004年更超過1億部,而且還處在一個換機市場剛剛啟動的過程中。

  明基漸吞中電品牌

  在此次合作中,明基顯示了自己靈活但堅定的主導欲望,特別是在品牌方面。明基和中電都宣稱合資產品將採取雙品牌策略,但據記者觀察,BenQ的標志日漸膨脹,而CECT逐漸萎縮。記者在上海的築波、迪信通、蜂星等手機賣場看到,第一批生產的雙品牌翻蓋手機,只有明基JoyX和中電CECT的標志,沒有明基的BenQ標志。但第二批手機,翻蓋上BenQ標志赫然在目,CECT的標志在下面。據悉,4月份出貨的那批手機,翻蓋外面只有BenQ和JoyX的標志,里面的屏幕,也是BenQ標志在上,CECT標志在下。

  至於研發、生產還是市場推廣、銷售方面,似乎也是明基走在前面。據介紹,此前生產的手機都是明基在台灣的研發中心設計的,但以后將以南京和蘇州的研發中心為主。據明基介紹,目前,蘇州的網絡、通信方面研發人員有200多人,正在興建的南京基地有300多人,專注的就是無線通信這塊,而且在今后幾年工程師就會達到1000人。李焜耀在去年接受採訪時表示,明基會花3億元人民幣打造這個基地。

  在銷售方面,明基和中電都在充分應用自己的渠道進行銷售。不過,雙方側重點不一樣:中電主要在經銷商一方面,明基主打零售終端。不過,明基顯然希望為自己以后獨立品牌手機打造銷售渠道。明基希望到2004年底終端零售和經銷商的份額控制在7:3左右。

豬頭立方 於 2004-03-07 23:49: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50:00
http://tech.sina.com.cn/it/2004-03-03/1035300107.shtml

據稱明基控股與CECT的合資公司並主導管理層

 新浪科技訊 3月3日,台灣地區有媒體報道指出,台灣手機廠商明基電通,在苦等獨資內銷手機牌照多年后,最近終於和內地民營企業僑興集團旗下的中電通信(CECT)合資,透過明基控股51%、中電通信49%的模式,採取雙品牌策略,把明基的自有品牌——BenQ打入內地手機市場。

  報道指出,明基與中電通信的這家合資公司,名為“明基中電通信科技公司”,董
事長、總經理職位分別由明基總經理李錫華,明基(蘇州)副總經理黃漢洲擔任,明基主導的色彩相當濃厚。

  據悉,未來這家合資公司,將在明基進軍內地手機市場中扮演研發的關鍵性角色;因為擁有GSM與CDMA兩張牌照的中電通信,將為明基中電生產其所研發出來的手機,再以CECT、BenQ雙品牌在當地銷售。由於明基在蘇州擁有龐大的生產與研發中心,這家以研發為主的合資手機企業,設立地點將在蘇州。

  明基還在大學雲集的南京設立了第二手機研發基地,據明基中國營銷總經理曾文祺透露,這個仍在擴大中的研發中心,未來的研發工程師將超過千人。

豬頭立方 於 2004-03-07 23:50: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52:00
http://tech.sina.com.cn/it/t/2004-03-03/1050300139.shtml

明基與CECT合資成局 用雙品牌策略力推BenQ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 10:50 賽迪網

  【賽迪網訊】週三,據台灣地區媒體報道,台灣手機廠商明基電通,在苦等獨資內銷手機牌照多年后,最近終於和內地民營企業僑興集團旗下的中電通信(CECT)合資,透過明基控股51%、中電通信49%的模式,採取雙品牌策略,把明基的自有品牌——BenQ打入內地手機市場。

  報道指出,明基與中電通信的這家合資公司,名為“明基中電通信科技公司”,董
事長、總經理職位分別由明基總經理李錫華,明基(蘇州)副總經理黃漢洲擔任,明基主導的色彩相當濃厚。

  據悉,未來這家合資公司,將在明基進軍內地手機市場中扮演研發的關鍵性角色;因為擁有GSM與CDMA兩張牌照的中電通信,將為明基中電生產其所研發出來的手機,再以CECT、BenQ雙品牌在當地銷售。由於明基在蘇州擁有龐大的生產與研發中心,這家以研發為主的合資手機企業,設立地點將在蘇州。

  明基還在大學雲集的南京設立了第二手機研發基地,據明基中國營銷總經理曾文祺透露,這個仍在擴大中的研發中心,未來的研發工程師將超過千人。

  作者:孜孜

豬頭立方 於 2004-03-07 23:52: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52:00
明基合資公司任命新經理 手機研發貼近消費者

http://it.sohu.com/2004/03/03/68/article219276841.shtml

ChinaByte 3月3日 消息(記者 於藝婉)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傳來消息,由其副總經理黃漢洲出任合資公司“明基中電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早在1994年,明基就開始在台灣發力手機研發,曾出現過連續虧損六年的局面,但董事長李焜耀卻始終堅持這個方向。如今,明基已經成為台灣地區手機研發的老大。據明基消息人士稱,明
基手機在台灣地區的銷量排在第三位,僅次於摩托羅拉和諾基亞。

  明基在其合資公司中主要負責手機的研發。蘇州和南京在明基5個研發中心占了兩個席位,其余三個分布在台北、新竹和美國聖地牙哥。目前,明基在中國大陸有一支500多人的研發隊伍,該人士稱,合資公司成立后他們還要招兵買馬。

  “合資公司為大陸提供適合大陸消費者的手機”該人士說。明基於去年開始推出翻蓋手機,現任設計總監王千睿曾是保時捷汽車的設計師。雖然常駐台灣,但是,他每月都回蘇州指導工作。(完)


豬頭立方 於 2004-03-07 23:52: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54:00
明基新款手機隆重上市
http://it.sohu.com/2004/03/02/69/article219266983.shtml

爭取數年手機牌照未果的明基(BenQ),在進軍內地自有品牌市場的道路上又前進一步,繼與中電通信(CECT)合作推出首款CECT、BenQ雙品牌手機之后,將推出一款雙品牌標識的帶攝像頭機種———S670C。

  經曆與南方高科合作的不歡而散,中間又與廈門中橋合作,明基在2003年6月推出產品背面印有“ByBenQ”標識的“中橋”品牌手機。但合作兩款產品之后,最終雙方的合作也陷入沉寂。此
次明基與中電通信合作,除了採取OEM代工方式外,這其實是明基尚未拿到手機牌照的尷尬和開辟自有品牌市場中採取的“下策”。雖然申請手機牌照已有兩年之久,但截至目前,明基仍未拿到牌照,且具體何時能拿到也不得而知。

  據悉,明基2003年手機總體出貨已突破1300萬部,2004年則朝1400~1500萬部邁進,且在東南亞、台灣地區等市場自有品牌耕耘也卓有成效,同時還在積極開辟歐洲市場。雖然我國內地市場已躍居全球最大手機市場,但因未取得手機牌照,明基只能望洋興嘆。

  明基此次與中電通信合作已有時日,在市場上共推出三四款產品,但目前市場上僅有一款產品S660C,其隨后將推出一款可照相折疊手機———S670C。該款手機內置30萬像素攝像頭,採用65536色全彩大屏幕,具有MMS多媒體短信傳輸以及支持Java游戲功能。

豬頭立方 於 2004-03-07 23:54: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55:00
明基借牌登陸內地手機市場 各方關係微妙
http://tech.sina.com.cn/it/t/2004-03-02/1115299615.shtml

喊了幾次“狼來了”之后,明基終於借牌成功,在國內市場姍姍而至。

  2月28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僑興環球電話有限公司披露,其控股的中電通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CT)和台灣地區最大的手機制造商明基電通已經成立合資公司,將攜手進軍潛力巨大的中國大陸手機市場。


  合資公司明基控股

  這一消息從美國傳回之后,記者立即向有關雙方求證。CECT董事長兼總裁吳志陽和明基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曾文祺均向記者證實了此事。

  據透露,位於江蘇省蘇州高新區的新合資公司——明基中電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於1月13日正式成立,目前營業執照也已拿到。明基在合資公司中處於控股地位,主要負責手機的研發和制造,而CECT掌握的GSM和CDMA兩張手機牌照則成為產品在國內行銷的“通行證”。

  曾文祺向記者表示,合資公司的總經理將由明基設在蘇州的手機工廠的廠長擔任。公司生產的手機產品將會以“明基”和“CECT”雙品牌的形式出現,而且主要借助明基的現有渠道進行行銷。至於其它細節,他表示稍后會以書面形式向外界正式公布。

  借牌之路一波三折

  作為台灣最大的手機制造企業,明基自有品牌和代工的手機去年共生產了約1600萬台,在台灣的市場占有率僅次於摩托羅拉和諾基亞。不過,狹小的台灣市場畢竟容量有限,面對龐大的內地市場,明基急欲進入的野心在業界是人盡皆知。特別是2000年明基在蘇州設立手機工廠之后,明基也踏上了申請手機牌照的漫漫之路。但可惜的是,明基比台灣同行大霸電子晚來了一步,中國政府已經決定不再頒發新的GSM手機牌照。

  到了2002年底,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明基再不進入將很可能錯過最后的市場機會。彼時,明基曾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在2003年進入內地手機領域。

  期間,明基動過與廈華合作的心思,但無疾而終;后來,與南方高科的聯姻傳得沸沸揚揚,據說一度到了簽定協議的最后關頭,卻因為“某個不可抗的原因”而突然夭折。再后來,明基與廈門中橋進入了蜜月期,還在國內合作推出了M770GT和M568G兩款手機。手機雖使用“中橋”品牌,但手機的背面打上了“By BenQ”的字樣,實際上完全是由明基生產。

  然而,正當雙方漸入佳境之時,突然殺出個程咬金——LG電子中途橫刀奪愛,購得廈門中橋25%的股權。被置於尷尬境地的明基,面臨兩個選擇:要麼重新迅速尋找合作對象,以股份換取市場時機;要麼堅持到2005年大陸應WTO的要求開放手機市場,再以自有品牌形象進入。

  顯然,明基已沒有耐心也沒有勇氣再等了。據一位僑興人士透露,明基與CECT去年11月正式開始合資談判,去年12月即開始早擬合同,期間停滯了一段時間,但總體還比較順利。其實,明基去年底已經借用CECT手機牌照在國內推出了自己的暢銷機型S830C,現在看來這正是雙方合資的前兆。

  成功借牌助力明基品牌戰略

  與CECT的合資,使明基苦候多年之后終於修成正果,從此得以名正言順地拓展國內市場。

  曾文祺稱,這次合資對明基的品牌發展戰略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從一家代工企業起步,明基以索尼、蘋果為杆竿,正踏上一條以中國大陸為腹地的自有品牌之路。而在內地市場,明基長期以電腦外設為主打產品,難以支撐起品牌形象。如果能在手機這樣的大眾消費品上取得突破,無論是對於銷售規模,還是提高知名度,都將起到根本的改變作用。

  不過,明基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卻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維護與合資伙伴的關係。據說,根據雙方簽定的保護協議,合資公司的產品線避免與CECT、僑興原有的產品線過於重疊和發生正面沖突。

  明基不得不顧及可能還有自己的代工客戶——摩托羅拉的感受。最近兩年,摩托羅拉的訂單占到了明基手機總出貨量的50%-80%,明基堅定地走自有品牌路線,特別是在未來的內地市場,將很可能直接和摩托羅拉產生正面競爭。

  雖然明基方面表示,代工和自有品牌部門是兩個完全獨立分開運作的部門,明基內部有一套很好的機制保證代工客戶的利益。但是,明基推自有品牌路之勢幾乎已經不可逆轉。

  本報記者 巫偉

豬頭立方 於 2004-03-07 23:55: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07 23:56:00
明基苦候牌照4年不得 借牌擠進內地手機市場

http://tech.sina.com.cn/it/t/2004-03-02/0751299440.shtml

本報訊 (記者 劉奇) 在苦苦等待信產部手機牌照4年未果之后,台灣最大的手機制造商明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使用“借牌”的方式進入內地手機市場。昨天,記者從僑興集團了解到,僑興旗下的控股子公司中電通信(CECT)已經與明基達成協議,雙方共同成立手機合資公司。明基通過技術換牌照的方式,終於實現了其在內地生產和銷售自有品牌“BENQ”手機的目的。


  據僑興集團總裁辦羅莉紅女士透露,明基和中電通信的合資公司將設在蘇州,定名為明基中電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掛牌后,將利用中電通信的GSM和CDMA兩張手機牌照和明基電通的技術,共同進行手機產品的研發和設計。中電通信總裁吳志陽表示,合資公司2004年的目標是銷售手機350萬部,占領國內市場5%以上的份額。據了解,可供合資雙方支配的手機產能接近3000萬台,足以左右容量為8000萬台/年的國內手機市場。

  作為台灣最大的手機代工廠,明基迫切需要進軍內地的主要原因是代工利潤的下降。去年以來,代工手機的利潤已經被壓低到2-5美元/台左右,而為了爭奪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大客戶,代工廠的價格戰也愈演愈烈。相比明基微薄的代工利潤,台灣大霸電子卻搶先在2000年成為惟一一家拿到內地手機牌照的台灣手機企業,並推出了“迪比特”品牌的手機,享受著10%以上的手機行業的平均利潤。

  去年,明基準備入股廈門中橋以取得手機牌照,結果被LG捷足先登。在信產部今年重提“5號令”,表示不會頒發新的獨立手機牌照后,採取和中電通信合資避開牌照壁壘,已經成為手機生產巨頭明基最后的機會。


豬頭立方 於 2004-03-07 23:56: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13 17:31:00
2004.03.03

主導合資公司 行銷BenQ空間大

 吳筱雯/台北報導 CECT(中電通信)宣布與明基成立手機合資公司,行銷BenQ與CECT的雙品牌手機,不過在明基主導合資公司下,明基在雙品牌限制下操作自有品牌的空間,相當寬廣,但如此做法畢竟不是最完美,從長治久安考量,目前明基還是積極向信產部爭取自己的內銷執照,而大陸國產品牌手機業者也多認為明基拿到自己的執照的機會很大。

 明基申請大陸手機內銷執照已經超過四年,但一直無法如願,讓明基曾經考慮併購規模較小的廠商以取得內銷權。不過大陸公司帳目不清,怕買小公司的內銷執照到最後變成大錢坑,因此後來又打退堂鼓。好不容易熬到大陸加入WTO,大陸必須階段性開放市場,不料信息產業部又釋出不願意放棄五號文件的消息,不打算輕易對外資手機廠商放出內銷執照。

 不過,積極發展自有品牌的明基,怎麼能在今年手機需求一片大好的節骨眼,自外於這個全球手機需求量最大的市場?不少業界人士判斷,這正是即使與CECT成立合資公司,最多只能被限制在銷售雙品牌產品,明基仍願意投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早在明基與CECT成立合資公司之前,在大陸已經四處可見明基以BenQ為唯一品牌名稱,在各主要城市主打新款彩色手機S660C,也暗示合資公司的雙品牌策略,似乎將與BenQ 單一品牌並存,而出貨形式(如CECT與BenQ商標的擺放位置、大小),甚至只掛上BenQ單一商標手機的出貨比重,則端看信息產業部的忍耐底線而定。

 而即使透過合資公司讓BenQ手機進軍大陸市場,明基也沒有放棄自己拿到內銷執照的機會,畢竟若以最嚴格的標準審視合資公司雙品牌出貨形式、甚至BenQ單一品牌夾帶出貨的做法,就會發現明基的方式,並非百分之百合乎信產部的規定。因此就長遠而言,能夠以明基的名義申請到內銷配額,才是最安全保險的做法。

 而且,信息產業部對內銷執照的想法瞬息萬變,發放內銷執照給在大陸投資比例高的業者,一向合乎大陸官方的獎勵策略,包括海爾在內的大陸國產手機品牌業者也多認為,明基今年下半年拿到執照的機會很高。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tech/m9330333.htm












2004.03.03

媲美強勢品牌 立足大陸關鍵

 李道成 各類光電、電腦週邊產品齊聚大陸、且品牌效應逐漸發酵的明基電通,基於整體戰略考量,即使目前彼岸手機市場,正陷入一片殺價混亂局面,但集團仍力挺這個對於BENQ品牌完整性,具有重要地位的產品前進中國。

 擁有手機產業垂直整合體系與龐大產能的明基,雖然以往曾有幾次機會,能以合資模式搶進大陸市場,但相當堅持生產、行銷主導性的原則,讓這家近年來在大陸內銷市場成績亮麗的台資企業,似乎與當地的手機市場漸行漸遠。

 不過在外商群雄並起,尤其是明基假想敵─ 韓國三星,在大陸打響品牌之外,還創造了不錯的獲利;另外台資多普達坐穩高階手機市場後,明基堅持的主導性有了變化。

 即使選擇了合資方式進入市場,明基仍掌握了控股權,並主導這家公司;雖然要把研發成果與夥伴同享,然而因此取得的內銷權,應該足以抵銷之前的悵然若有所失。

 明基這一步,不論是選擇合資對象,或是控股的談判上,都發揮了其「大廠效應」,未來以明基強大的手機研發、生產,與其之前就建立的完全行銷通路來看,前景應是一片美好,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隱憂。

 首先是製造部分仍由中電通信負責,以大陸手機製造廠商普遍存在故障率高的情況,如何能要求CECT在中高階手機製造上的品質,能夠媲美諾基亞、三星等強勢品牌,將會是BENQ品牌登陸,能否順利站穩第一步的重要關鍵。

 另外,中電通信與明基合資後,仍保留雙品牌行銷,未來如何做好BENQ與CECT的市場、價格與通路區隔,可能也得大費周章。面對這種現象,不論是同業或明基內部普遍都認為,明基中電的合作模式,應該只是過渡性質,未來包括生產、行銷,由明基主導的日子應該不會太久。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tech/m9330334.htm










2004.03.03

明基與中電通信合資成局BenQ手機 大陸通

 李道成/台北報導 覬覦中國大陸手機內銷市場已久的明基電通公司,在苦等獨資內銷手機牌照多年後,最近終於和大陸民營企業僑興集團旗下的中電通信(CECT)合資,透過明基控股五一%、中電通信四九%的模式,藉由雙品牌策略,把BenQ打入大陸手機市場。

 明基與中電通信的這家合資公司,名為「明基中電通信科技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位分別由明基總經理李錫華,明基(蘇州)副總經理黃漢洲擔任,明基主導的色彩相當濃厚。

 未來這家合資公司,將在明基進軍大陸手機市場中扮演研發的關鍵性角色;因為擁有GSM 與CDMA兩張牌照的中電通信,將為明基中電生產其所研發出來的手機,再以CECT、BenQ雙品牌在當地行銷。

 由於明基在蘇州擁有龐大的生產與研發中心,這家以研發為主的合資手機企業,設立地點將在蘇州;但明基還在名牌大學雲集的南京設立了第二手機研發基地,據明基中國營銷總經理曾文祺透露,這個仍在擴大中的研發中心,未來的研發工程師將超過千人。

 據了解,原本與明基洽談合資案的大陸手機企業有好幾家,中電通信最後脫穎而出,一方面是基於其大股東僑興集團的民營企業背景,具有更為靈活操作空間的優勢,方便合資公司日後的營運。

 另外,中電通信的總經理谷雷與明基(蘇州)副總經理黃漢洲,兩人是北京清華大學EMBA 的同班同學;在能夠互補的前提下,藉由谷、黃二人的居中溝通撮合,才成就了明基中電的合資案。

 由於CECT在大陸市場的手機,原本就是以中高檔為主,正好符合明基行銷BenQ的方向;曾文祺指出,初期雙方的合作,將主要集中在研發方面,至於生產與行銷則由中電通信負責。

 除了經由研發的合資公司取得內銷牌照外,明基不排除未來乘勝追擊,再成立一家生產型的合資企業,以進一步深耕彼岸市場。甚至原本屬意的獨資手機牌照,往後也會持續向信息產業部申請。

 明基這種以技術換市場的做法,二年前宏達電子也曾與大陸國有企業中原電子合資,共同成立多普達,進軍內銷手機市場;不同的是,當時是由中方控股五一%,台資四九%。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tech/m9330331.htm

豬頭立方 於 2004-03-13 17:31: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4-03-13 17:46:00
2004/3/10 點閱數: 440
衝刺自有品牌,明基手機事業恐將經歷陣痛期
〈拓墣產業研究所〉
新聞提要:明基於3/5日召開法人說明會,除了發表較預期更樂觀的第一季營收預估外,明基也對今年自有品牌營運相當樂觀。過去兩年明基自有品牌佔營收比重一直維持在二至三成間,隨著品牌全球通路佈建完成、消費者認知度提高並轉換成實際購買行動,今年品牌營收估計可達800億元上下,與代工對營收貢獻度的比例,有機會達到各半。
而在各產品線方面,明基總經理李錫華預期第一季手機出貨量可達四百萬支,今年全年手機出貨量可望超過去年1,300萬支的成績,尤其在自有品牌對網通事業群營收貢獻度已達25%下,今年手機營收成長幅度將遠高於出貨量成長。至於明基與摩托羅拉代工關係,明基強調,隨著自有品牌佔出貨比重漸高、自有品牌手機平均出貨單價超過100美元,摩托羅拉佔網通事業群營收比重將持續下滑。

明基日前舉辦2003年第四季法說會。會中最受到關切的,就是與Motorola之間的手機代工關係。針對此點,明基除表示訂單延遲主要是由於客戶半導體部門發生問題外,更以 ”2004年明基手機出貨量將高於去年的1300萬隻,其中自有品牌營收比重可望提昇”,來澄清手機代工業務出現危機的疑慮。然而,綜觀明基手機事業佈局,筆者認為其手機事業整體發展與品牌效益之發揮,恐怕不免要經歷一段陣痛期。

一、手機代工未來:歐美手機大廠下訂單傾向保守,代工事業堪慮

目前明基手機代工客戶主要有二:Motorola和大陸貼牌。在Motorola這個部分,不論之前削減訂單是否真實、理由為何,Motorola對於明基力打自有品牌的動作顯然有點感冒,先是分散代工訂單至華寶和奇美,如今明基品牌搶攻的兩個目標市場—大陸和歐洲,又都和Motorola進軍的市場區域重疊。再加上摩托羅拉目前也正值重整旗鼓階段,全面彩色化、強調娛樂多媒體與消費者導向的中高階手機陸續推出,和明基的手機產品訴求亦有不少雷同之處。面對明基這個潛在的、甚至是即將直接衝突的對手,不只是Motorola,其他手機品牌業者的下單態度都將會趨向於保守。事實上,手機產品演進至此,儘管低、中、高階手機功能略有不同,在同一個價格區間的手機基本上已是大同小異,要在這之上追求產品差異化的難度越來越高。若是在同一個價格區間內,要做到自有品牌產品差異化,還要做到與代工客戶手機產品的差異化,則勢必要在市場區隔裡做取捨。

二、自有品牌發展:大陸市場初起步、歐洲市場待觀望

明基在自有品牌的發展上,和CECT合資設廠算是一大突破。明基過去一直致力於獲得大陸手機內銷權,現在搭配CECT的銷售許可,明基可用雙品牌的方式進入市場。不過,大陸手機市場目前競爭已經十分激烈,市面上隨時都可以看到上百隻的新款手機,其他品牌大廠和大陸本土手機廠也開始深耕,明基似乎已經錯過了進入大陸市場的黃金時機。而歐洲市場部分,明基預計於第二季開始出貨,在歐洲這塊品牌大廠的根本之地,獲得品牌形象認同的象徵性意義遠重於實質的營收數字。整體來說,明基以大中華地區作為自有品牌的起點,確實有其優勢之處,不過手機產品本身目前尚未發揮出明基在大中華地區的特色,這個部分則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誤和磨合。筆者認為,明基的手機事業在代工不樂觀、自有品牌尚未成熟之下,保守地縮短戰線、專攻特定區域,才為著眼長遠發展的作法。(TRI資訊通訊研究中心_研究員:張意珮)


http://www.2300.com.tw/column/ShowContent.asp?contentid=13156

豬頭立方 於 2004-03-13 17:46:00 修改文章內容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