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426
發表時間:2009-04-02 03:56:00
發表時間:2009-04-02 03:56:00
http://www.zdnet.com.tw/enterprise/technology/0,2000085680,20134700,00.htm
Android:商務人士 掰掰
土豆伯
2008/12/01 05:00:00
看好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市場,Google在推出智慧型手機系統作業平台Android後,進一步以高額獎金「利誘」全球開發高手,盼可以Android在智慧型手機平台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然而,目前Google與其協力廠商(Third-party)提供的多項極具創意的應用程式(App),尚未找到獲利方程式,也無法滿足智慧型手機最大使用族群─商務人士─之需求。如此看來,商務人士若「肖想」透過Android完成「不在辦公室、也能辦公事」的夢想,還得再等等。
ADC創意發想無遠弗屆 商業應用付之闕如
2007年11月5日,網路搜尋引擎巨人Google正式公布其手機系統作業平台Android;為推廣此平台,Google進一步協同其他數十個手機廠商成立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OHA)。緊接著,2008年10月22日,由國內手機大廠宏達電(HTC)代工、首款採用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T -Mobile G1(簡稱G1),也正式在美國上市。
而為了進一步推廣Android系統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普及度,Google在2008年1月舉辦Google開發者大賽(Android Developer Challenge;ADC),端出高達1,000萬美元的獎金總額,獎勵全球各地開發高手為Android打造各式創新應用程式。
很可惜的是,ADC熱鬧有餘,精彩不足;從第一階段的結果來看,與其說ADC在「為智慧型手機平台Android鋪路」,不如說ADC是讓全球「創意高手匯聚一堂的盛大嘉年華會」。
從ADC公布的第一階段結果來看(見圖1),接近四成的應用程式是以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為主,其他則分別隸屬於音樂與娛樂、安全、生活與其他領域,即,這些創新應用程式比較貼近一般消費大眾需求,而非商務人士。
舉例來說,有個開發團隊發想出結合手機與衣櫥的應用程式MyCloset,使用者在拍攝自有衣物並存於手機後,只要再結合行事曆,即可隨時隨地依行程安排造型搭配…其他還有在手機上編輯相片、透過Google Maps尋找通訊錄上的友人等,不一而足(按編:對ADC作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ADC網址)。
與商務相關的應用程式?非常抱歉,一個都沒有。
就我觀察,已進入ADC最後一輪競賽階段,參賽作品中真正與企業應用相關的作品仍是付之闕如。
反觀同樣打著「智慧型手機」行走江湖的黑莓機(Black Berry)製造商RIM,雖然他們家的作業系統(OS)不夠開放,卻已成功拉攏商業應用程式業者,如Salesforce.com、IBM Cognos、SAP等,分別在客戶關係管理(CRM)、商業智慧(BI)上有所著墨,讓商務人士能夠倚賴智慧型手機順利辦公
就連蘋果(Apple)的iPhone都已與微軟(Microsoft)攜手合作,如架構在微軟Exchange Server的即時郵(Push Mail)能夠「推」到iPhone上,而Google只能用瀏覽器搭配Gmail收信。我想,從RIM與Apple的動向反觀Google,已經很明顯看出誰比較注重商務市場。
轉戰消費市場 智慧型手機商機何在?
就已目前的OHA成員來看,OHA雖然成功拉攏多家軟體公司,如Ascender、eBay、Esmertec、Google、LivingImage、LiveWire Mobile、Nuance Communications、PacketVideo、SkyPop與SONiVOX等,但上述業者甚少是專門為商務人士設計應用服務的業者,多半側重多媒體應用與Web 2.0等新興創意,由此來看,OHA似乎有意將智慧型手機引導至消費大眾能接受的領域,而這,與過去智慧型手機的主要使用族群,似乎不大相同。
轉戰消費市場,或許是身為智慧型手機後進者Google搶佔市場的唯一路線。但是,「智慧型手機在消費市場有商機?」
以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來看,空機價格動輒新台幣上萬元,若再搭配每月新台幣六、七百元的月租費,要讓口袋沒有相當飽、或有公務需要的消費大眾擁抱「高」單價智慧型手機,實在是難上加難(Google若能帶動低價智慧型手機興起,也是一件美事)。
此外,除了單機價格、月租費居高不下外,電信業者與獨立軟體開發商(ISV)如何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分一杯羹,也還是一個大問號。
的確,目前參與Android不需要授權費(Royalty),但並不等於完全免費,也不等於參與Android陣營的廠商不想獲得營收。
若以目前進入ADC最後一輪的參賽作品來看,從提供觸控螢幕寫作的ShapeWriter、協助尋找興趣點(POI)的Beetaun,或是創作與分享音樂的SplashPlay等業者所提供的服務,實在很難從中獲得營收。
如果不能帶來實質收入,ADC充其量也只是刺激大腦活絡的創意競賽,獲利,空談。
有趣的是,在Android一步步走向消費大眾的同時,也等於向商務人士說再見。
正如前述,ADC並沒有看到太多商務人士需要的應用服務,而目前OHA的成員中也僅有少數幾家商業軟體供應商加入。如果這類情況沒有改變(或是Google不打算改變?),業者也沒辦法從上述創新應用服務中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未來,Android將與商務人士愈離愈遠,屆時,可能愈來愈難見到Google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中的身影。
Android:商務人士 掰掰
土豆伯
2008/12/01 05:00:00
看好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市場,Google在推出智慧型手機系統作業平台Android後,進一步以高額獎金「利誘」全球開發高手,盼可以Android在智慧型手機平台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然而,目前Google與其協力廠商(Third-party)提供的多項極具創意的應用程式(App),尚未找到獲利方程式,也無法滿足智慧型手機最大使用族群─商務人士─之需求。如此看來,商務人士若「肖想」透過Android完成「不在辦公室、也能辦公事」的夢想,還得再等等。
ADC創意發想無遠弗屆 商業應用付之闕如
2007年11月5日,網路搜尋引擎巨人Google正式公布其手機系統作業平台Android;為推廣此平台,Google進一步協同其他數十個手機廠商成立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OHA)。緊接著,2008年10月22日,由國內手機大廠宏達電(HTC)代工、首款採用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T -Mobile G1(簡稱G1),也正式在美國上市。
而為了進一步推廣Android系統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普及度,Google在2008年1月舉辦Google開發者大賽(Android Developer Challenge;ADC),端出高達1,000萬美元的獎金總額,獎勵全球各地開發高手為Android打造各式創新應用程式。
很可惜的是,ADC熱鬧有餘,精彩不足;從第一階段的結果來看,與其說ADC在「為智慧型手機平台Android鋪路」,不如說ADC是讓全球「創意高手匯聚一堂的盛大嘉年華會」。
從ADC公布的第一階段結果來看(見圖1),接近四成的應用程式是以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為主,其他則分別隸屬於音樂與娛樂、安全、生活與其他領域,即,這些創新應用程式比較貼近一般消費大眾需求,而非商務人士。
舉例來說,有個開發團隊發想出結合手機與衣櫥的應用程式MyCloset,使用者在拍攝自有衣物並存於手機後,只要再結合行事曆,即可隨時隨地依行程安排造型搭配…其他還有在手機上編輯相片、透過Google Maps尋找通訊錄上的友人等,不一而足(按編:對ADC作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ADC網址)。
與商務相關的應用程式?非常抱歉,一個都沒有。
就我觀察,已進入ADC最後一輪競賽階段,參賽作品中真正與企業應用相關的作品仍是付之闕如。
反觀同樣打著「智慧型手機」行走江湖的黑莓機(Black Berry)製造商RIM,雖然他們家的作業系統(OS)不夠開放,卻已成功拉攏商業應用程式業者,如Salesforce.com、IBM Cognos、SAP等,分別在客戶關係管理(CRM)、商業智慧(BI)上有所著墨,讓商務人士能夠倚賴智慧型手機順利辦公
就連蘋果(Apple)的iPhone都已與微軟(Microsoft)攜手合作,如架構在微軟Exchange Server的即時郵(Push Mail)能夠「推」到iPhone上,而Google只能用瀏覽器搭配Gmail收信。我想,從RIM與Apple的動向反觀Google,已經很明顯看出誰比較注重商務市場。
轉戰消費市場 智慧型手機商機何在?
就已目前的OHA成員來看,OHA雖然成功拉攏多家軟體公司,如Ascender、eBay、Esmertec、Google、LivingImage、LiveWire Mobile、Nuance Communications、PacketVideo、SkyPop與SONiVOX等,但上述業者甚少是專門為商務人士設計應用服務的業者,多半側重多媒體應用與Web 2.0等新興創意,由此來看,OHA似乎有意將智慧型手機引導至消費大眾能接受的領域,而這,與過去智慧型手機的主要使用族群,似乎不大相同。
轉戰消費市場,或許是身為智慧型手機後進者Google搶佔市場的唯一路線。但是,「智慧型手機在消費市場有商機?」
以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來看,空機價格動輒新台幣上萬元,若再搭配每月新台幣六、七百元的月租費,要讓口袋沒有相當飽、或有公務需要的消費大眾擁抱「高」單價智慧型手機,實在是難上加難(Google若能帶動低價智慧型手機興起,也是一件美事)。
此外,除了單機價格、月租費居高不下外,電信業者與獨立軟體開發商(ISV)如何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分一杯羹,也還是一個大問號。
的確,目前參與Android不需要授權費(Royalty),但並不等於完全免費,也不等於參與Android陣營的廠商不想獲得營收。
若以目前進入ADC最後一輪的參賽作品來看,從提供觸控螢幕寫作的ShapeWriter、協助尋找興趣點(POI)的Beetaun,或是創作與分享音樂的SplashPlay等業者所提供的服務,實在很難從中獲得營收。
如果不能帶來實質收入,ADC充其量也只是刺激大腦活絡的創意競賽,獲利,空談。
有趣的是,在Android一步步走向消費大眾的同時,也等於向商務人士說再見。
正如前述,ADC並沒有看到太多商務人士需要的應用服務,而目前OHA的成員中也僅有少數幾家商業軟體供應商加入。如果這類情況沒有改變(或是Google不打算改變?),業者也沒辦法從上述創新應用服務中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未來,Android將與商務人士愈離愈遠,屆時,可能愈來愈難見到Google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中的身影。
來不及囉~ 於 2016-05-28 16:52:16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9-15 12: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