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定制需要“中國最強音”

瀏覽: 1081
回覆: 1
共1頁
發文數:144
發表時間:2013-05-07 22:49:00
高端定制需要“中國最強音”


  隨著中國的“第一夫人”彭麗媛隨同出訪俄羅斯、非洲等地時,身穿中國本土服裝品牌亮相,原本小眾的中國本土高端定制品牌一夜走紅,“例外”、“無用”等不太為大眾所知的品牌迅速被推到聚光燈下,服裝高端定制也成為熱門話題。連帶效應下,甚至A股中的服裝類上市公司也獲益匪淺,多個服裝股曾高開或漲停,令高端定制服裝市場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與歐洲高級定制行業已有近百年曆史相比,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服裝高級定制起步不到20年,發展並不成熟。在當前的走紅態勢下,中國的高端定制服裝品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生日蛋糕上的奶油”

  其實定制是服裝業中最古老的制作方法,過去人們的衣服都是請裁縫量體裁衣而制作,可以說每件都是個性化產品。但進入“成衣”時代後,個性化制作的覆蓋范圍便大大縮減了。高端定制服裝其實就是個性化的服裝,是制作非常精良的服裝。對中國大眾來說,高端定制服裝平常很少見,對其了解也非常少。的確,從消費層面而言,高端定制服裝並非人人都可以消費得起。

  首先,“高端”這個概念就意味著材質上乘、工藝精湛,所以一般來說意味著高價。其中,原料昂貴是高端定制價格高昂最主要的原因。這類的服裝多采用羊絨、真絲等天然高級材質的面料,其價格通常是普通面料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這便拉開了與普通服裝的價格差別。而除了主料,高端定制服裝所用的輔料也非常講究,如果配的是貴金屬或名貴珠寶,價格更是會高到令人咂舌的地步。

  其次,所謂物以稀為貴,除了料貴導致價高,高端定制服裝因“純手工制作”和獨一無二性而貴得有道理。與機器加工相比,手工制作出來的服裝更加舒適貼身,歐美的高端定制服裝甚至會在制衣過程中要求客人進行十幾次試穿,務求完美,可想而知,這樣精雕細作的產品給人帶來的感受必然不同。當然,精湛的手工制作和為此所付出的勞動都是需要核算為人工成本的。據了解,一位意大利工人為西裝鎖一個扣眼都要收取15歐元(約合人民幣120元),整件服裝怎麼可能不昂貴?

  當然,價格反應的是價值,和普通服裝大不相同,高端定制可以揚長避短,不管人們身材與年齡的具體情況如何,每個人都能穿上凸顯自己“神采”的精致服裝,“定制”的制作方式也注定了每件服裝只有一個主人,其質量和意義都絕非普通成衣可比。因此,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高端定制是服裝制造業中的“皇冠”。而對於服裝行業從業者來說,這頂“皇冠”也意味著更好的回報,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高級定制就像生日蛋糕上的奶油,雖然量很小,但是很好吃。”

  成功不例外

  “第一夫人為中國設計師做出的瞬間的市場效益是我10年經營的好幾倍,而且真是不費吹灰之力。”時尚界名人、中國互動媒體集團CEO洪晃感歎中國本土服裝定制品牌終於等到了大展風采的時刻。“第一夫人旋風”讓高端定制品牌“例外”一夕成名,該品牌趁熱打鐵地發布公告,確認彭麗媛所穿的服裝為“例外”與“無用”聯合制作,服裝從布料到縫制、染色均貫徹環保理念,並且為純手工制作。同時,公告指出“無用”是設計師馬可於2006年創建的公益性獨立設計師品牌,第一夫人所穿服裝從設計到制作都為專項定制單品,不在任何公開場合售賣。公告中還介紹,彭麗媛是“例外”的老客戶,一直喜愛“例外”品牌,這是因為“例外”風格是“低調的時尚和個性的張揚”,“所以受到喜愛藝術性及個性設計的成功獨立女性追捧和認可。”如此迅捷的反應令大眾頓時對“例外”品牌有了清晰的認知,收到絕佳推廣效果。

  洪晃表示,“例外”這個品牌脫穎而出“是應該的”,它是由毛繼鴻和馬可於1996年創立的中國第一個設計師品牌,奮鬥時間最長久,因為堅持而能走到今天。“大家都羨慕這個品牌能夠一步登天,而服裝行業裏的人知道這是多少年努力的結晶。”外界評論則認為,“例外”品牌是中國時尚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一個典型案例。從市場策略上看,“例外”的品牌宣傳稱,他們“一直致力將原創精神轉化為獨特的服飾文化以及當代生活方式”,有鮮明的概念表述,而在價格上,“例外”低於國際一線大牌,更加貼近中國市場的消費現狀。在確立設計風格之後,“例外”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在全國開設了約5家專賣店,順利進入規模擴張期,直至在今年品牌影響力爆發,憑借穩紮穩打而最終被更廣泛的人群認知和接納。

  另一個高端服裝定制品牌“依文”則因自創的將服務業與服裝相結合的模式而贏得了成功。“依文”的創始人夏華1991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後留校任教,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中國男裝領域存在巨大市場空白,便辭職從事服裝經營,於1994年創立了北京依文服裝服飾有限公司。同年秋天,她大膽啟用格子面料和色彩亮麗的花呢面料創造出“靚麗人生”花色西裝,收獲了第一桶金。如今依文集團已在全國擁有500餘家店面,年銷售額達數十億元,柳傳志、馬雲、黃怒波等都是依文的客戶。依文對客戶的服務非常到位,會針對客戶的喜好提供細致入微的個性化服務。比如其曾在黃怒波定制的西服扣子上雕刻他喜歡的太陽神,曾用中國的傳統工藝為美駐華大使雕制了和田玉的袖口等。甚至,對馬雲、柳傳志這樣沒有時間到店裏量體裁衣,依文會派設計師到機場趁他們登機之前量尺寸。依文還曾在某年情人節給3萬個VIP男性客戶送去了精致的禮物及玫瑰花,花費400萬元,深深打動了客戶。

  目前“口口相傳”是高端定制打開市場的重要方式,若沒有持續的付出和真誠的服務,顯然無法收獲良好口碑,做高端定制服裝必定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努力和對待客戶的體貼良心。

  這個春天不太冷

  2012年,中國服裝(000902,股吧)行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共有14501家,累計主營業務收入15121.53億元,同比增長11.30%。顯示出這個行業的活力。而展望未來,中國時尚產業正迎來下一個關鍵的10年,能否依托國內龐大的消費實力,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通過品牌角力、創意設計、產業升級的路徑,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世界級品牌,是每一個中國時尚人都在關注和探討的焦點。高端定制服裝品牌因其精良品質代表著服裝行業的最高水平,它所能抵達的高度顯然將大大影響中國企業在世界時尚領域的話語權。

  “30年前,是日本設計師到巴黎、倫敦,顛覆了西方的設計,給西方帶去了新的思考,現在輪到中國了。”“依文”的夏華看來非常樂觀。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高端客戶群體對於服裝的個性化、功能化要求日益提高,給高端定制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契機。在中國市場上,相對於普通制衣,定制市場尤其是高級定制市場仍然是一個全新的藍海,機遇非常多,從這一點來說,對高端服裝定制而言是絕對的利好信息。

  但是也有專業人士談到本土高端服裝定制品牌面對的挑戰:客戶大多是私人企業家、明星、官員等,企業需要在原有渠道服務體系之外建立獨立的服務體系;更重要的是國內設計師人才缺乏,一件高端定制服裝從開始的客戶需求溝通、量體裁衣到最後的交付需要經過十多道工作流程和試穿與完善,需要設計師不僅專業精湛,還具有深厚的藝術文化修養和優秀的溝通努力。但國內頂尖設計師資源稀缺,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設計師則更加難求。這可謂中國本土高端定制服裝品牌發展的軟肋。因此有人指出,中國部分服裝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應為高端定制,但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可以做到,因為做高端定制需要可靠的技術,並擁有高端穩定的面料供應。

  一位服裝業從業者認為,其實在服裝設計方面,中國人不缺技藝,只是少了眼界,這需要花時間去培養。所以高端定制是一個時間砥礪出的產業,這個產業前面的道路或許有金光,但未必寬廣,後來者應該謹慎行之。但無論如何,隨著“例外”走紅營造出的高端定制熱潮,甚至不少人將高端定制與“民族品牌的希望”連在一起,資本市場也頻頻帶來利好消息,這個行業可謂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在當前大眾服裝產品產能過剩,而國人消費能力日漸增強的形勢下,“高端定制”能否引領中國服裝產業整體走上金光大道,非常值得期待!

雪霏霏 於 2015-05-25 09:05:16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8-31 09:03:58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