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144
發表時間:2013-04-16 00:55:00
發表時間:2013-04-16 00:55:00
高端定制“慢”賺錢
服裝行業走進大浪淘沙期
同質化、高庫存是近年來服裝企業普遍面臨的棘手問題。為了在“紅海”中突圍,拓展業務領域,提升產品附加值,定制服裝業
務逐漸成為不少企業的選擇。
近日,因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出訪時選擇了國產服裝品牌“無用”和“例外”的定制裝,一時間,中國高端定制服裝行業
突然被推到聚光燈之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事實上,“例外”的顧客不難發現,“例外”的設計風格偏文藝范,而彭麗媛出訪時所穿衣服偏職業化和中國風。一位業內人士
認為:“這或許是特殊要求下的訂制。”
剛登陸武漢的Teesofeydy(菲迪)總經理張迪說,在北京旗艦店,也有訂制業務,“雖然目前這一塊的收入僅占10%,但屬於未
來有潛力的發展項目”。
服裝制造業的皇冠
“高端”意味著材質上乘、工藝精湛,而“定制”的制作方式則注定了每件服裝只有一個主人。
張迪說,訂制服裝,從面料、配件到款式、版型,都是為顧客量身打造。
中國服裝(000902,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戰英傑說,很多高端定制的服裝面料都會采用羊絨、真絲等天然高級材質,價
格往往是普通面料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一件西裝的價格動輒數萬元。如果輔料再配以貴金屬或名貴珠寶,價格更是會扶搖直上。在著
名設計師郭培的玫瑰坊工作室裏,那些鑲金嵌彩的華麗禮服標價經常超過百萬。
除了價高料貴,高端定制的另一特點是“純手工制作”。與機器加工相比,手工制作出來的服裝會更加舒適貼身。不過,精湛的
手工制作同時意味著要付出高昂的人工成本,據記者了解,一位意大利工人為西裝鎖一個扣眼都要收取15歐元。
在服裝企業大連大楊創世(60023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桂蓮看來,高級定制是服裝制造業中的皇冠。
做“最體貼”的衣服
目前國內從事高端定制的有設計師工作室,也有知名企業。
著名服裝設計師王玉濤的個人工作室從2007年開始從事服裝的高端定制,在他看來,“更多時候,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優質定制服
裝,不但包括昂貴的面料、精致的手工,更是對客人穿衣習性的尊重和特殊要求的滿足。”
“很多40歲以上的商界客戶常常會有機會出席談判、晚宴和典禮等各種場合,可是他們其中有些人的身材已經發福,去商場買衣
服很難選到適合自己的樣式。這不是人的問題,是衣服不夠體貼。”戰英傑稱,和普通服裝不同,高端定制就是“要揚長避短,不管
身材與年齡,讓每一位客人穿上都能有自己的神采”。
政商精英、演藝明星是最青睞高端定制的客戶,通常而言,這些人對服裝品牌的忠誠度也比較高,一旦選定一個設計師或品牌後
通常會多次光顧。而“口口相傳”是高端定制打開市場的重要方式。
在王玉濤的工作室,有時是銷售找到客戶,有時則是客戶慕名上門。“從事高端定制一定要有深厚的積累,不管是設計師還是制
作者,都不可能一入行就從事高端定制。”他告訴記者,這種積累,包括技藝的純熟,也包括設計師和品牌的影響力。
理念就是服務
“定制改變了我們成衣服裝消費的方式。”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在與第21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同期舉辦的中國男裝
高級定制論壇上說。他認為,服裝的消費方式停留在成衣消費階段是落後的,“因為成衣是標准化生產,標准化消費,造成服裝嚴重
的同質化傾向。我國那麼多男裝拆掉商標後,根本看不出是哪一個牌子的西裝”。
“定制消費已經把服裝業從商業推進到服務業。服裝創作應該是服務業,不是商業,不是買賣問題。它與美容美發一樣,是為不
同消費者提供定制、設計、搭配的專業服務。”鄭晨愛表示,定制的理念應該以服務為先。
如其所言,研發設計,精良制作,保質保量,甚至連售後都是定制的服務項目。服裝企業,無論是量體裁衣還是進行個性化定制
、甚至團購定制企業員工制服,提供的都是服務。服裝企業應扭轉此前以生產企業自居的角色定位,開始正視其服務業的行業本質。
對高級定制的服裝企業而言,服務是核心。“如果將服務用金額來表示的話,我認為,在Kiton的產品售價中,服務大概占到
30~40%的比例。”意大利高級定制品牌Kiton中國區總監賀斌表示,消費者購買Kiton的服裝就是購買了品牌的服務,無論是售前、售
中還是售後,品牌給顧客提供的是整套服裝解決方案。
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定制事業部總經理王永萍也表示:“我們為高級定制的客戶安排了專業的設計師、量體師、服務人員
和銷售人員,進行四對一的服務,希望以此幫助顧客通過服裝語言展示穿著者的個人魅力。”
個性定制將成趨勢
“定制能給顧客帶來一種不可言說的尊貴感,通過給產品打上顧客的個人烙印,品牌也獲得了客人的更深認同。對於品牌來說,
這不僅適用於行業金字塔尖的奢侈大牌,同樣也適用於經曆高速增長、面臨發展瓶頸的高知名度大眾品牌,以及那些想在如此激烈競
爭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的新興品牌。”一位時尚界業內人士認為,與高級定制相比,個性定制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和更多的潛在客戶,
也將成為一種新趨勢。
“定制對我們服裝企業而言,可以增加生產附加值。同時,定制可以減少庫存,增加企業利潤。”莊吉集團有限公司服裝產業董
事長陳敏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我們提出的口號是個性定制。“高級定制可能只針對富人,或是政商界人士,但普通消費者也需要定
制,因此引領時尚的個性定制是今後更多的中國企業和品牌發展的途徑之一。”
時間打磨出的精品
“高端定制可以讓一個設計師出名,但是卻不能保證讓他發財。”意大利時尚協會主席馬裏奧?博賽利(MarioBoselli)說。
由於前期要承擔高昂的成本和較大的壓力,很少有設計師或企業專做高端定制。王玉濤表示,這些資金上的壓力通常需要成衣制
作業務來分擔,雖然他和工作室都願意投入更多精力到高端定制中,但現實卻是如果只做高端定制,工作室可能都養不起自己。雖然
高端定制服裝的價格非常高昂,但與每件衣服背後的物質和時間成本相比,利潤並不算高。戰英傑向記者透露,公司下屬的訂制品牌
“社稷”創立一年多,雖客戶群在逐漸壯大,但至今也還未盈利。
“高端定制的服裝要花很多時間去打磨,你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真正高質量的東西。”王玉濤說,一件高級定制服裝,無論是男
裝還是女裝,因為工藝繁複程度不同,從設計到完成需要一個月乃至數月的周期。有時在制作一件女裝時,因選用了真絲等特殊材質
面料,料子至少要懸垂靜止48個小時以上,才可以讓紗線很好地順應地心引力,使女服的下擺產生飄逸靈動的感覺。
在戰英傑看來,高端定制的市場規模不會太大,因為“這畢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
張慶輝認為,隨著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的升級,高端定制的市場會越來越大,而突出個性化,滿足情感消費體驗應該是高端定制
始終堅持的准則。“目前國內做得好的設計師和品牌都有一個共同點:始終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價值。他們專注於品質和細節,力求滿
足消費者的每一個要求,在設計上精益求精,因此形成了良好的顧客口碑。”
賺不了快錢的產業
隨著“無用”和“例外”走紅,不少人都將高端定制與“民族品牌的希望”聯系在一起,資本市場上不斷傳來的利好消息也讓遊
資蠢蠢欲動。
“這不是一個可以賺快錢的產業,想做好需要有信仰,需要堅持,需要熱愛,它跟做商業不一樣,不會有很高的回報。”王玉濤
稱,“高端定制對技術要求非常高,工人至少要有10~15年經驗。30歲以下的人,無法從事高端定制。”
戰英傑認為,國內整個服裝行業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為了走量、為了要利潤,跑得太快了,往往忽略了細節這是做衣服時遇
到的問題,也是整個服裝產業的問題。做高端定制,就要跳出這種工業化思維,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標准,忍得住虧損”。
“國外高端定制品牌試衣次數往往更多,有的品牌有時甚至要試衣10次。在中國,這顯然不現實。中國人都太忙了,有時試一兩
次就煩了。”戰英傑表示,節約時間,盡量減少試衣次數並保證品質,是客戶帶給中國高端定制品牌的另一個挑戰。
“中國人不缺技藝,只是少了眼界。高端定制,真是一個時間砥礪出的產業。這個產業前面的道路或許有金光,但未必寬廣,後
來者還是謹慎行之。”她說。
服裝行業走進大浪淘沙期
同質化、高庫存是近年來服裝企業普遍面臨的棘手問題。為了在“紅海”中突圍,拓展業務領域,提升產品附加值,定制服裝業
務逐漸成為不少企業的選擇。
近日,因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出訪時選擇了國產服裝品牌“無用”和“例外”的定制裝,一時間,中國高端定制服裝行業
突然被推到聚光燈之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事實上,“例外”的顧客不難發現,“例外”的設計風格偏文藝范,而彭麗媛出訪時所穿衣服偏職業化和中國風。一位業內人士
認為:“這或許是特殊要求下的訂制。”
剛登陸武漢的Teesofeydy(菲迪)總經理張迪說,在北京旗艦店,也有訂制業務,“雖然目前這一塊的收入僅占10%,但屬於未
來有潛力的發展項目”。
服裝制造業的皇冠
“高端”意味著材質上乘、工藝精湛,而“定制”的制作方式則注定了每件服裝只有一個主人。
張迪說,訂制服裝,從面料、配件到款式、版型,都是為顧客量身打造。
中國服裝(000902,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戰英傑說,很多高端定制的服裝面料都會采用羊絨、真絲等天然高級材質,價
格往往是普通面料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一件西裝的價格動輒數萬元。如果輔料再配以貴金屬或名貴珠寶,價格更是會扶搖直上。在著
名設計師郭培的玫瑰坊工作室裏,那些鑲金嵌彩的華麗禮服標價經常超過百萬。
除了價高料貴,高端定制的另一特點是“純手工制作”。與機器加工相比,手工制作出來的服裝會更加舒適貼身。不過,精湛的
手工制作同時意味著要付出高昂的人工成本,據記者了解,一位意大利工人為西裝鎖一個扣眼都要收取15歐元。
在服裝企業大連大楊創世(60023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桂蓮看來,高級定制是服裝制造業中的皇冠。
做“最體貼”的衣服
目前國內從事高端定制的有設計師工作室,也有知名企業。
著名服裝設計師王玉濤的個人工作室從2007年開始從事服裝的高端定制,在他看來,“更多時候,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優質定制服
裝,不但包括昂貴的面料、精致的手工,更是對客人穿衣習性的尊重和特殊要求的滿足。”
“很多40歲以上的商界客戶常常會有機會出席談判、晚宴和典禮等各種場合,可是他們其中有些人的身材已經發福,去商場買衣
服很難選到適合自己的樣式。這不是人的問題,是衣服不夠體貼。”戰英傑稱,和普通服裝不同,高端定制就是“要揚長避短,不管
身材與年齡,讓每一位客人穿上都能有自己的神采”。
政商精英、演藝明星是最青睞高端定制的客戶,通常而言,這些人對服裝品牌的忠誠度也比較高,一旦選定一個設計師或品牌後
通常會多次光顧。而“口口相傳”是高端定制打開市場的重要方式。
在王玉濤的工作室,有時是銷售找到客戶,有時則是客戶慕名上門。“從事高端定制一定要有深厚的積累,不管是設計師還是制
作者,都不可能一入行就從事高端定制。”他告訴記者,這種積累,包括技藝的純熟,也包括設計師和品牌的影響力。
理念就是服務
“定制改變了我們成衣服裝消費的方式。”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在與第21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同期舉辦的中國男裝
高級定制論壇上說。他認為,服裝的消費方式停留在成衣消費階段是落後的,“因為成衣是標准化生產,標准化消費,造成服裝嚴重
的同質化傾向。我國那麼多男裝拆掉商標後,根本看不出是哪一個牌子的西裝”。
“定制消費已經把服裝業從商業推進到服務業。服裝創作應該是服務業,不是商業,不是買賣問題。它與美容美發一樣,是為不
同消費者提供定制、設計、搭配的專業服務。”鄭晨愛表示,定制的理念應該以服務為先。
如其所言,研發設計,精良制作,保質保量,甚至連售後都是定制的服務項目。服裝企業,無論是量體裁衣還是進行個性化定制
、甚至團購定制企業員工制服,提供的都是服務。服裝企業應扭轉此前以生產企業自居的角色定位,開始正視其服務業的行業本質。
對高級定制的服裝企業而言,服務是核心。“如果將服務用金額來表示的話,我認為,在Kiton的產品售價中,服務大概占到
30~40%的比例。”意大利高級定制品牌Kiton中國區總監賀斌表示,消費者購買Kiton的服裝就是購買了品牌的服務,無論是售前、售
中還是售後,品牌給顧客提供的是整套服裝解決方案。
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定制事業部總經理王永萍也表示:“我們為高級定制的客戶安排了專業的設計師、量體師、服務人員
和銷售人員,進行四對一的服務,希望以此幫助顧客通過服裝語言展示穿著者的個人魅力。”
個性定制將成趨勢
“定制能給顧客帶來一種不可言說的尊貴感,通過給產品打上顧客的個人烙印,品牌也獲得了客人的更深認同。對於品牌來說,
這不僅適用於行業金字塔尖的奢侈大牌,同樣也適用於經曆高速增長、面臨發展瓶頸的高知名度大眾品牌,以及那些想在如此激烈競
爭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的新興品牌。”一位時尚界業內人士認為,與高級定制相比,個性定制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和更多的潛在客戶,
也將成為一種新趨勢。
“定制對我們服裝企業而言,可以增加生產附加值。同時,定制可以減少庫存,增加企業利潤。”莊吉集團有限公司服裝產業董
事長陳敏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我們提出的口號是個性定制。“高級定制可能只針對富人,或是政商界人士,但普通消費者也需要定
制,因此引領時尚的個性定制是今後更多的中國企業和品牌發展的途徑之一。”
時間打磨出的精品
“高端定制可以讓一個設計師出名,但是卻不能保證讓他發財。”意大利時尚協會主席馬裏奧?博賽利(MarioBoselli)說。
由於前期要承擔高昂的成本和較大的壓力,很少有設計師或企業專做高端定制。王玉濤表示,這些資金上的壓力通常需要成衣制
作業務來分擔,雖然他和工作室都願意投入更多精力到高端定制中,但現實卻是如果只做高端定制,工作室可能都養不起自己。雖然
高端定制服裝的價格非常高昂,但與每件衣服背後的物質和時間成本相比,利潤並不算高。戰英傑向記者透露,公司下屬的訂制品牌
“社稷”創立一年多,雖客戶群在逐漸壯大,但至今也還未盈利。
“高端定制的服裝要花很多時間去打磨,你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真正高質量的東西。”王玉濤說,一件高級定制服裝,無論是男
裝還是女裝,因為工藝繁複程度不同,從設計到完成需要一個月乃至數月的周期。有時在制作一件女裝時,因選用了真絲等特殊材質
面料,料子至少要懸垂靜止48個小時以上,才可以讓紗線很好地順應地心引力,使女服的下擺產生飄逸靈動的感覺。
在戰英傑看來,高端定制的市場規模不會太大,因為“這畢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
張慶輝認為,隨著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的升級,高端定制的市場會越來越大,而突出個性化,滿足情感消費體驗應該是高端定制
始終堅持的准則。“目前國內做得好的設計師和品牌都有一個共同點:始終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價值。他們專注於品質和細節,力求滿
足消費者的每一個要求,在設計上精益求精,因此形成了良好的顧客口碑。”
賺不了快錢的產業
隨著“無用”和“例外”走紅,不少人都將高端定制與“民族品牌的希望”聯系在一起,資本市場上不斷傳來的利好消息也讓遊
資蠢蠢欲動。
“這不是一個可以賺快錢的產業,想做好需要有信仰,需要堅持,需要熱愛,它跟做商業不一樣,不會有很高的回報。”王玉濤
稱,“高端定制對技術要求非常高,工人至少要有10~15年經驗。30歲以下的人,無法從事高端定制。”
戰英傑認為,國內整個服裝行業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為了走量、為了要利潤,跑得太快了,往往忽略了細節這是做衣服時遇
到的問題,也是整個服裝產業的問題。做高端定制,就要跳出這種工業化思維,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標准,忍得住虧損”。
“國外高端定制品牌試衣次數往往更多,有的品牌有時甚至要試衣10次。在中國,這顯然不現實。中國人都太忙了,有時試一兩
次就煩了。”戰英傑表示,節約時間,盡量減少試衣次數並保證品質,是客戶帶給中國高端定制品牌的另一個挑戰。
“中國人不缺技藝,只是少了眼界。高端定制,真是一個時間砥礪出的產業。這個產業前面的道路或許有金光,但未必寬廣,後
來者還是謹慎行之。”她說。
雪霏霏 於 2015-05-25 09:05:06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10-13 2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