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11-04-22 01:45:00
發表時間:2011-04-22 01:45:00
隨著Galaxy S上市在即,Galaxy S 可以也將慢慢淡出市場主力,雖然即將退休,它仍是支不可多得的好手機,在過去各界的評測中,它的評價仍相當受人肯定的。
自從Galaxy發表後,各家廠商陸續推出新機規格也是推陳出新, 使Galaxy的規格不再具優勢,而Galaxy S II 推出,是Samsung冀望再拿回Android平台機王的武器。
先看一下Samsung I9100 Galaxy S II 的規格:
-系統:GSM 850/900/1800/1900 MHz,UMTS 850/900/1900/2100 MHz, HSDPA 21 Mbps, HSUPA 5.76 Mbps
-機身大小 125.3(長) x 66.1(寬) x 8.5 mm(厚), 重量116公克
-螢幕大小4.3吋、1600萬色 WVGA(480 x 800像素)、Super AMOLED Plus相容性觸控螢幕、Gorilla 防刮玻璃。
-CPU: 雙核心 ARM Cortex A9 1.2GHz 處理器、Orion 晶片組
-GPU: Mali-400MP
-RAM: 1GB
-系統: Android2.3 (薑餅人)
-儲存空間: 16/32GB、可另外接microSD記憶卡
-相機:800萬畫素自動對焦、支援臉部偵測、觸控對焦、防手震、Full HD(1080o)錄影@30fps、LED閃光燈、前置鏡頭、WiFi a/b/g/n、行動熱點、藍牙3.0+HS(24Mbps)、microUSB、A-GPS衛星導航、3.5mm音效孔、FM廣播、TV-out、USB on the go
-TouchWiz4.0 UI、DivX/Xvid音樂解碼、內建重力加速器、多點觸控輸入、距離感知器、陀螺儀、手寫輸入(Swype)
先前Galaxy S成功之處主要在配備Super AMOLED螢幕、夠力的處理器、720p的錄影、以及新版的Android系統。這次的Galaxy S II不是粗略的升級,它將主要硬體零件升級到另一個門檻;Super AMOLED Plus 看起來更讚外,也更省電,更強的雙核心處理器及影像處理引擎讓Galaxy S II在網路瀏覽及多媒體的處理上更順暢。
最重要的是,Samsung真的有傾聽消費者的聲音;為800萬畫素的相機增加LED閃光燈、full HD的錄影算讓人印象深刻,更甚者,電池背蓋採用比較耐用及相當質感的材質。




Galaxy S II 稍微比前代大支了些,但郤更纖薄及輕巧,效能、螢幕都是殺手機的,我們會覺得Android2.3在Galaxy S II 真是絕配,雖然這不是我們第一次拿到Galaxy S II,接下還是會樂意分享它的詳細評測。
初見I9100 Galaxy S II 會對它纖薄的機身及全新的背蓋設計印象深刻。4.3吋螢幕雖然讓機身看起來很大 ,但因有經過人體工學設計,所以大致上也很好拿。




▲Galaxy S II與Galaxy S擺一起比較
從規格看來,Galaxy S II比前代長度多長3mm、寬多出2mm,這樣的改變在實機看出來其實不大,不過只有8.5mm的厚度及116公克的重量-較Galaxy S 3公克以及更薄的的機身感覺蠻超值的。
Galaxy S II 部份延用上一代部份特色;背蓋雖然不是金屬,但郤使用類似的觸感材質,其它部份如四週圓角修飾、電容觸控、螢幕下方及兩側光滑的塑膠邊框也都有延用到。


電池背蓋像紙一樣薄,這對手機的重量減輕有很大的幫助,除此,前罝螢幕面版使用AMOLED Plus技術,這裡有先前我們將它與LG Optimus 2X螢幕的詳細比較,如果沒看過的人可以連過去看。第一代Super AMOLED在每個像素裡有二個子像素的PenTile,而這一代的Super AMOLED Plus則是有像一般LCD面版三個子像素。底下的圖可以讓我們比較前後代螢幕技術的不同,提醒大家這裡放大的圖每個是有4像素。

前後代Galaxy 使用相同解析度(WVGA=480x800解析度),但SuperAMOLED Plus有多50%的子像素,所以螢幕看起來會更銳利,這樣的改善在小字體尤其明顯,但如果在一般的介面操作,用肉眼就較難發覺。SuperAMOLED Plus的可視角度表現是非常出色的,可由以下比較看出。

▲由左至右分別是LG Optimus 2X • Samsung I9100 Galaxy S II • Samsung I9000 Galaxy S
前面有提到Super AMOLED Plus 有改善亮度及更低的電子消耗優點,在亮度比較上,SuperAMOLED Plus實際上是沒有比SuperAMOLED亮,但螢幕的反應是一流的;不會太過敏感,正常的按壓即可準確的反應,玻璃強度則跟前代相同,採用 Gorilla鏡面。再來螢幕下方有三個按鋌,分別是選單按(觸控設計)、返回鈕(觸控設計)以及home/首頁實體按鍵。

這三個按鍵設計夠大,可以讓使用者用起來順手外,觸控按鈕的設計讓螢幕之的切換互動更加流暢。螢幕上方則有聽筒、200萬畫素前置鏡頭及一對感應器(光源及距離感知器)

▲螢幕上方
手機頂部是3.5mm耳機插孔及第二抗噪麥克風

▲耳機插孔沒有保護蓋
手機底部是microUSB埠、話筒、microUSB支援MHL,MHL是2010年由Nokia, Samsung, Silicon Image, Sony及Toshiba制定,可以輸出HD(1080p影片)及多聲道音效輸,在與電視連接時,可為手機電池作5V(500mA),讓使用者觀看電視輸出時可以同時充電。


▲手機底部分別是話筒及microUSB
手機左側是音量大小控制鍵、吊飾孔,左邊則是電源鍵外就沒有其它按鍵,以一台這麼強悍的手機,應可以再加上一個實體拍照用的按鍵。




▲手機左右兩側的按鍵排列
機身背部是800萬畫素相機,LED閃光燈與相機同在一個金屬框內,擴音喇叭則在背部的左下角。



▲照相模組
先前提過,電池背蓋非常薄,幾乎覆蓋手機全部背部,防指紋設計,讓人使用時不需常擦拭,將電池蓋推開需要一點力氣,但這樣的設計讓密合度較高,背蓋不易搖晃。
電池下方是microSD卡插槽,記憶卡要抽換時需要手機關機才行,SIM卡插槽則在電池上方,如果SIM卡與記憶卡位置更換,那麼記憶卡就可熱插拔了。


▲打開背蓋的樣子
再來二張Samsung I9100 Galaxy S II 拿在手中照片,手機雖然大支,拿起來郤是輕薄的 ,質感更甚一代。


手機內建的Android 2.3.3系統,並有TouchWiz 4.0客製化介面,繼續介紹前先給大家看一段實際操作的影片
我們有七張桌面可以放widget,下方的圓點數字提供快速的桌面檢視,長壓時可以捲動的方式左右滑動,節省要一張一張檢視的時間。
▲TouchWiz4.0
我們可以捏放來增加刪除桌面,在桌面上長壓時可以增加widget、捷徑、資料夾或更医桌布。在編輯模式中,widgets會在下方並以水平排列,當看到喜歡的widget時,可以直接拖曳到上方的桌面,這樣的風格很像三星自家的Bada系統加上一些3D的視覺特效,捷徑與資料夾則是透過選單中的彈跳grid來挑選。

▲編輯首頁
引用 http://and1.tw/newsboard_show/128 (軟體評測)
自從Galaxy發表後,各家廠商陸續推出新機規格也是推陳出新, 使Galaxy的規格不再具優勢,而Galaxy S II 推出,是Samsung冀望再拿回Android平台機王的武器。
先看一下Samsung I9100 Galaxy S II 的規格:
-系統:GSM 850/900/1800/1900 MHz,UMTS 850/900/1900/2100 MHz, HSDPA 21 Mbps, HSUPA 5.76 Mbps
-機身大小 125.3(長) x 66.1(寬) x 8.5 mm(厚), 重量116公克
-螢幕大小4.3吋、1600萬色 WVGA(480 x 800像素)、Super AMOLED Plus相容性觸控螢幕、Gorilla 防刮玻璃。
-CPU: 雙核心 ARM Cortex A9 1.2GHz 處理器、Orion 晶片組
-GPU: Mali-400MP
-RAM: 1GB
-系統: Android2.3 (薑餅人)
-儲存空間: 16/32GB、可另外接microSD記憶卡
-相機:800萬畫素自動對焦、支援臉部偵測、觸控對焦、防手震、Full HD(1080o)錄影@30fps、LED閃光燈、前置鏡頭、WiFi a/b/g/n、行動熱點、藍牙3.0+HS(24Mbps)、microUSB、A-GPS衛星導航、3.5mm音效孔、FM廣播、TV-out、USB on the go
-TouchWiz4.0 UI、DivX/Xvid音樂解碼、內建重力加速器、多點觸控輸入、距離感知器、陀螺儀、手寫輸入(Swype)
先前Galaxy S成功之處主要在配備Super AMOLED螢幕、夠力的處理器、720p的錄影、以及新版的Android系統。這次的Galaxy S II不是粗略的升級,它將主要硬體零件升級到另一個門檻;Super AMOLED Plus 看起來更讚外,也更省電,更強的雙核心處理器及影像處理引擎讓Galaxy S II在網路瀏覽及多媒體的處理上更順暢。
最重要的是,Samsung真的有傾聽消費者的聲音;為800萬畫素的相機增加LED閃光燈、full HD的錄影算讓人印象深刻,更甚者,電池背蓋採用比較耐用及相當質感的材質。
Galaxy S II 稍微比前代大支了些,但郤更纖薄及輕巧,效能、螢幕都是殺手機的,我們會覺得Android2.3在Galaxy S II 真是絕配,雖然這不是我們第一次拿到Galaxy S II,接下還是會樂意分享它的詳細評測。
初見I9100 Galaxy S II 會對它纖薄的機身及全新的背蓋設計印象深刻。4.3吋螢幕雖然讓機身看起來很大 ,但因有經過人體工學設計,所以大致上也很好拿。
▲Galaxy S II與Galaxy S擺一起比較
從規格看來,Galaxy S II比前代長度多長3mm、寬多出2mm,這樣的改變在實機看出來其實不大,不過只有8.5mm的厚度及116公克的重量-較Galaxy S 3公克以及更薄的的機身感覺蠻超值的。
Galaxy S II 部份延用上一代部份特色;背蓋雖然不是金屬,但郤使用類似的觸感材質,其它部份如四週圓角修飾、電容觸控、螢幕下方及兩側光滑的塑膠邊框也都有延用到。
電池背蓋像紙一樣薄,這對手機的重量減輕有很大的幫助,除此,前罝螢幕面版使用AMOLED Plus技術,這裡有先前我們將它與LG Optimus 2X螢幕的詳細比較,如果沒看過的人可以連過去看。第一代Super AMOLED在每個像素裡有二個子像素的PenTile,而這一代的Super AMOLED Plus則是有像一般LCD面版三個子像素。底下的圖可以讓我們比較前後代螢幕技術的不同,提醒大家這裡放大的圖每個是有4像素。
前後代Galaxy 使用相同解析度(WVGA=480x800解析度),但SuperAMOLED Plus有多50%的子像素,所以螢幕看起來會更銳利,這樣的改善在小字體尤其明顯,但如果在一般的介面操作,用肉眼就較難發覺。SuperAMOLED Plus的可視角度表現是非常出色的,可由以下比較看出。
▲由左至右分別是LG Optimus 2X • Samsung I9100 Galaxy S II • Samsung I9000 Galaxy S
前面有提到Super AMOLED Plus 有改善亮度及更低的電子消耗優點,在亮度比較上,SuperAMOLED Plus實際上是沒有比SuperAMOLED亮,但螢幕的反應是一流的;不會太過敏感,正常的按壓即可準確的反應,玻璃強度則跟前代相同,採用 Gorilla鏡面。再來螢幕下方有三個按鋌,分別是選單按(觸控設計)、返回鈕(觸控設計)以及home/首頁實體按鍵。
這三個按鍵設計夠大,可以讓使用者用起來順手外,觸控按鈕的設計讓螢幕之的切換互動更加流暢。螢幕上方則有聽筒、200萬畫素前置鏡頭及一對感應器(光源及距離感知器)
▲螢幕上方
手機頂部是3.5mm耳機插孔及第二抗噪麥克風
▲耳機插孔沒有保護蓋
手機底部是microUSB埠、話筒、microUSB支援MHL,MHL是2010年由Nokia, Samsung, Silicon Image, Sony及Toshiba制定,可以輸出HD(1080p影片)及多聲道音效輸,在與電視連接時,可為手機電池作5V(500mA),讓使用者觀看電視輸出時可以同時充電。
▲手機底部分別是話筒及microUSB
手機左側是音量大小控制鍵、吊飾孔,左邊則是電源鍵外就沒有其它按鍵,以一台這麼強悍的手機,應可以再加上一個實體拍照用的按鍵。
▲手機左右兩側的按鍵排列
機身背部是800萬畫素相機,LED閃光燈與相機同在一個金屬框內,擴音喇叭則在背部的左下角。
▲照相模組
先前提過,電池背蓋非常薄,幾乎覆蓋手機全部背部,防指紋設計,讓人使用時不需常擦拭,將電池蓋推開需要一點力氣,但這樣的設計讓密合度較高,背蓋不易搖晃。
電池下方是microSD卡插槽,記憶卡要抽換時需要手機關機才行,SIM卡插槽則在電池上方,如果SIM卡與記憶卡位置更換,那麼記憶卡就可熱插拔了。
▲打開背蓋的樣子
再來二張Samsung I9100 Galaxy S II 拿在手中照片,手機雖然大支,拿起來郤是輕薄的 ,質感更甚一代。
手機內建的Android 2.3.3系統,並有TouchWiz 4.0客製化介面,繼續介紹前先給大家看一段實際操作的影片
我們有七張桌面可以放widget,下方的圓點數字提供快速的桌面檢視,長壓時可以捲動的方式左右滑動,節省要一張一張檢視的時間。
▲TouchWiz4.0
我們可以捏放來增加刪除桌面,在桌面上長壓時可以增加widget、捷徑、資料夾或更医桌布。在編輯模式中,widgets會在下方並以水平排列,當看到喜歡的widget時,可以直接拖曳到上方的桌面,這樣的風格很像三星自家的Bada系統加上一些3D的視覺特效,捷徑與資料夾則是透過選單中的彈跳grid來挑選。
▲編輯首頁
引用 http://and1.tw/newsboard_show/128 (軟體評測)
mimisiku 於 4/21/2011 5:48:02 PM 修改文章內容
小吉 於 2015-05-25 08:59:39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8-18 00: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