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手機討論華爾街日報:亞洲製手機在全球電信市場比重漸增

瀏覽: 902
回覆: 1
共1頁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2-08-30 06:54:00
鉅亨網編譯戴美如/綜合華爾街日報外電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近來由亞洲電子大廠供應歐美行動通訊商手機的案例越來越多,也使得亞洲廠在由非亞洲企業主宰的電信市場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

  Sprint PCS(US-PCS)本月推出提供e-mail、網路連線以及其他功能的高速網路服務,7 款新手機皆由亞洲電子大廠生產,包括南韓的 Samsung(KR-0593;三星電子)、LG Electronics(KR-6657)以及日本的 Sanyo El-ectric(JP-6764)和 Toshiba(JP-6502;東芝)。

  美國第 2大無線通訊提供商 Cingular Wireless計畫由今年年底開始銷售由 Samsung生產的手機。AT & TWireless(US-AWE)為了配合今年春季推出的高速 mMode服務,亦提供由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生產的手機。

  亞洲地區活躍的高階手機市場使得這些手機供應商得以吸取在推出具有如彩色螢幕以及內建數位相機等高品質手機方面的經驗,對亟欲提高高速數據服務成長的美國行動通訊業者可說再適合不過了。

  Yankee Group 無線分析師 John Jackson指出,亞洲的消費者手機經驗太成功了,使得美國的通訊服務商也想複製這種成功模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 Sams-ung或LG的手機。

  不只如此,許多亞洲企業都擁有手機元件的關鍵地位。例如 Sharp是製造小型手機面板的全球大廠之一,Sanyo則是全球生產可充電式電池的大廠之一。

  除此之外,這些亞洲大廠的態度還很積極。SprintPCS 資深副總裁 John Garcia表示,Sprint PCS在為新服務做預備的同時,Sharp、LG、Samsung也引進了一批工程師,他們就住在堪薩斯市(Kansas),與Sprint PCS的工程師一起研發軟體。

  亞洲大廠目前緊追全球最大手機製造商Nokia (FI-NOKIV;諾基亞),Nokia 享有其他較小競爭對手所缺乏的經濟規模,大量生產手機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獲利,這就是為什麼 2001年 Nokia 全球手機市佔率高達35%的原因。

  Banc of America Securities (美銀證券) 分析師Mark McKechnie表示,亞洲手機大廠的潛力甚大,但要超越Nokia的優勢並不容易。

  亞洲手機製造商面臨的困難之一就是歐美地區與亞洲技術上的差異。歐洲電信業者採用的是 GSM,但日本所用的則是不相容的技術。

  以 NEC(JP-6701)為例,NEC曾佔歐洲手機市場不少比重,但 NEC在1990年代初期 GSM數位網路開始發展時跟進速度太慢,到 1995年,NEC在歐洲市場的出貨量已退居第 6,眼見市場潰不成軍,最後只好退出歐洲市場。

  展望未來,日本廠商以投資大筆資金於3G手機的研發中,數年前一般預期3G將先在日本、歐洲地區快速普及,然後接著就是美國。NEC與 Matsushita Communic-ation Industrial(JP-6781)已合資研發 3G技術,這 2家公司目前也已開始在日本出貨3G手機。

  然而3G在日本的發展並不如預期在去年推出之後,由於手機價位高、覆蓋率不佳而頻頻受挫。許多歐洲電信業者已延後了3G服務的推出時間,美國業者則多存觀望態度。

豬頭立方 於 2016-05-28 16:49:41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5-23 16:35:45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