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真的已經擊敗 ARM 了嗎

瀏覽: 1711
回覆: 1
共1頁
發文數:17496
發表時間:2013-07-19 22:03:00
英特爾真的已經擊敗 ARM 了嗎?

最近媒體大肆報導安兔兔 (AnTuTu) 的最新基準測試結果和 ABI Research 公司的一份聲稱“英特爾應用處理器 (Atom Z2580) 性能完勝英偉達 (Nvidia)、高通和三星處理器”的最新報告。(參見“Intel processor outperforms Nvidia, Qualcomm, Samsung ICs”)

這種籠統的說法基本是在宣稱:英特爾已經在非常重要的高端智能手機移動處理器領域超越了整個 ARM 生態系統。通常,我對於其他市場調研公司的信息或評論不做置評,但這一次我感到很蹊蹺。

對當前的移動處理器進行評價是個頗具挑戰性的工作。這些處理器稱為片上系統 (SoC) 更恰當,因為他們相比通常用於 PC 的 CPU(中央處理器) 而言複雜得多。這些處理器是由不同的處理組件以及內存、I/O、高速網絡、通信調製解調器和許多其他的專用系統功能構成的一個複雜系統。單從這一點看,僅就它們的技術參數進行比較是十分困難的。

處理器整合在移動設備中,這也使評測變得更加複雜了,因為這些處理器的整體性能和功效要受到其他系統部件的影響,如軟件、多媒體加速器和無線聯網功能。結果就是,行業通常採用基準測試對處理器和設備進行比較。然而,移動處理器的基準測試仍然無法提供一個精確的評測結果。

基準測試面臨一大堆問題。首先是移動處理器和終端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沒有任何兩種處理器或終端的設計是一樣的。第二個是很難對實際的使用模式進 行測試。例如,智能手機的功能多種多樣,包括通信、內容創建和娛樂。此外,使用習慣因人而異,不僅人與人之間不同,而且每個人根據其當前需求的不同使用模 式也會不同。而且使用模式也在隨新應用、內容和終端不斷髮生變化。

最後,基準測試還經常被濫用。基準測試一直是技術廠商以最正面的方式展示其品優勢的最佳途徑。結果是,廠商通過各種手段試圖操縱基準測試結 果,包括優化硬件配置或修改軟件來匹配基準測試參數,甚至試圖影響基準測試代碼或方法。可想而知,沒有哪項基準測試在評測處理器或終端方面是完全準確的。 然而,如果某項基準測試結果較低,則另一項通常會較高。這就是為什麼人們通常要採用一整套基準測試軟件來對品進行評測。

因此,讓我覺得蹊蹺的第一件事是,聲稱新英特爾處理器完勝所有 ARM 競爭對手的文章中提到的唯一的基準測試軟件就是安兔兔。在涉及 ABI Research 公司報告的報導中,新聞稿只是籠統地提到使用了“基準測試”去衡量整體性能和電量消耗,即衡量處理器功率效率的方法。雖然 ABI Research 公司並未說明採用了什麼基準測試軟件,但英特爾和其他技術評論雜誌都已確認他們採用安兔兔基準測試軟件得到了類似結果。

然而,這些消息來源中有許多表明,基於 ARM 處理器的設備運行其他基準測試軟件會展示出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為進一步研究這種差異,我從技術評論雜誌、基準測試組織和其他行業資源處彙編了多種基準測試信息。

下圖顯示了三星 Exynos 5 Octa 處理器與英特爾 Atom Z2580 的基準測試結果。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終端是聯想 K900,而採用三星處理器的終端是三星 Galaxy S4 GT-I9500。可以看到、到使用高通驍龍 600 處理器的三星 Galaxy S4 GT-I9505 的基準測試運行結果與採用三星處理器的 GT-I9500 十分接近。因為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有差異,因此最終的數字是平均數,並在必要的情 況下考慮了基準測試的不同版本。



結果表明,英特爾處理器相對於三星處理器的明顯優勢只表現在安兔兔測試軟件中,並且是僅在安兔兔多次基準測試中的一次結果。這就生了諸多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基準測試結果相差這麼大呢?

英文資料來源:Has Intel Really Beaten ARM?(Jim McGregor, EETimes)
英特爾真的已經擊敗 ARM 了嗎?(鉅亨網轉載)

水杉而 於 2015-05-25 09:05:39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7-28 08:53:56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