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09-12 22:31:00
發表時間:2002-09-12 22:31:00
資料來源:http://taiwan.cnet.com/news/comms/story/0,2000022641,20052625,00.htm
CNET新聞專區:Troy Wolverton 10/09/2002
雖說「行動商務」(m-commerce)好處多多,例如用手機或其他掌上裝置即可購物或完成金融交易,但奈何消費者不捧場,已有多家大公司悄悄關閉無線服務,分析師預料會有更多業者跟進。
「我認為許多公司遽下斷語,以為無線上網必定大受歡迎,但你瞧一瞧便知,消費者的疑慮超過他們的想像。」Jupiter Research無線分析師Joe Laszlo說。
上個月,兩家大型銀行結束無線服務,雖然許多人認為無線上網很適合用來處理銀行業務,比方說客戶可上網查詢存款餘額、查閱過往交易紀錄,倘若支票跳票還會收到電子郵件通知。怎奈消費者就是興趣缺缺,迫使Wells Fargo數周前停止行動銀行服務, Bank of Montreal的行動銀行與證券經紀服務也不得不喊停。
Laszlo說,「既然這兩家大銀行已開了先例」,一些高知名度的公司或許也會檢討他們的行動商務策略。
專家指出,行動商務在美國的發展受阻,肇因於文化上和技術上的問題。
一大因素是,美國消費者通常純粹把行動電話當電話使用,不像別國人大量用手機傳送文字訊息或進行金融交易。分析師說,美國1.4億個行動電話用戶中,不到200萬人透過手機上網。美國人還是比較習慣用個人電腦上網購物。
對照下,在歐洲和亞洲,行動電話在某些地區的使用數量遠超過電腦,比例高達五比一,消費者的態度自然不同。在歐洲和亞洲,上網購物或傳送電子郵件只需掏出手機即可,不必大費周章找部個人電腦開機。歐洲有些電信公司的手機簡訊服務(SMS)生意興隆,甚至比手機通話服務更賺錢。
有鑑於此,美國若干跨國企業已開始調整自家的行動服務。以百事可樂公司和可口可樂公司為例,他們已分別和日本及北歐的行動電話製造商結盟,測試用手機選購自動販賣機商品的服務。消費者只需按幾個手機按鍵,就有汽水可喝,費用則計入電話費帳單。
亞馬遜公司無線商務專案Amazon Anywhere經理Robert Frederick表示,去年亞馬遜決定縮減美國市場的無線商務業務,轉而把業務開發焦點擺在日本的行動電話使用者。
他說:「我們主要把重心置於日本市場。那是人氣匯集之處。」他說,如今美國市場占亞馬遜無線商務業務的比重低於10%。
行動商務在美國發展遲滯的另一大因素,是手機螢幕太小。手機上網看到的網頁頂多只能顯示幾行文字連結,而光是搜尋亞馬遜或eBay就得費力按號碼鍵輸入一大串文字,每個號碼又代表三、四種字母,帶來大不如前的上網經驗。
IDC無線分析師Keith Waryas說:「介面是關鍵。網路在眼前如何呈現,會決定使用者的滿意度。」
費用昂貴也是個問題。如同傳網的全球資訊網,使用者通常也必須月繳連線費用。但無線上網用戶還必須支付按每分鐘計算的資料傳輸費,是美國消費者使用傳統網路時通常毋須支付的費用。
即便改善使用者介面並調降費用,行動商務也必須克服另一道揮之不去的障礙:安全顧慮。Laszlo說,消費者不願無線上網購物的原因,主要是對無線網路安全性缺乏信心。
潛力有待釋放
當然,還是有一群美國公司仍然孜孜不倦地投資發展行動商務技術。花旗銀行今年稍早表示,近期內該集團的一大重點投資領域便是無線技術。eBay今夏也推出的服務,讓顧客透過無線裝置輕鬆上網競標,經由電子郵件掌握最新的競價訊息,且能即時調整競標價格。
但Wells Fargo發現,仍在使用線上銀行服務的320萬個客戶中,只有2,500人登記使用無線銀行服務。發言人Wendy Grover說:「這項服務主要的使用者只是一小撮客戶。」她說,停止該服務後,極少人抱怨。
那不令人意外,因為外界對行動商務的展望已回歸平淡。IDC已大幅調降行動商務營收的預測。去年,IDC預估行動商務銷售額2002年可達20億美元,到2005年可達390億美元,但如今IDC估計今年的行動商務銷售額僅5億美元,2005年的營業額大概270億美元。
消費者對行動商務的興趣也已降溫。A.T. Kearney的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兩年來,消費者用行動電話購物的意願已下降大約三分之二。2000年6月時,32%的手機使用者表示願意無線上網購物,到今年元月只有1%的使用者有此意願。上述數據係根據A.T. Kearney在亞洲、美國和歐洲訪問5,600名行動電話使用者得到的結果。
IDC分析師Waryas說:「行動商務不會再像1997年和1998年那樣暴增。我認為絕對有市場,但與我們兩、三年前想像的情況大不相同。」
Jupiter分析師Laszlo說:「無線領域仍大有可為,但釋放市場潛力的難度,令市場先驅始料未及。」 (唐慧文)
CNET新聞專區:Troy Wolverton 10/09/2002
雖說「行動商務」(m-commerce)好處多多,例如用手機或其他掌上裝置即可購物或完成金融交易,但奈何消費者不捧場,已有多家大公司悄悄關閉無線服務,分析師預料會有更多業者跟進。
「我認為許多公司遽下斷語,以為無線上網必定大受歡迎,但你瞧一瞧便知,消費者的疑慮超過他們的想像。」Jupiter Research無線分析師Joe Laszlo說。
上個月,兩家大型銀行結束無線服務,雖然許多人認為無線上網很適合用來處理銀行業務,比方說客戶可上網查詢存款餘額、查閱過往交易紀錄,倘若支票跳票還會收到電子郵件通知。怎奈消費者就是興趣缺缺,迫使Wells Fargo數周前停止行動銀行服務, Bank of Montreal的行動銀行與證券經紀服務也不得不喊停。
Laszlo說,「既然這兩家大銀行已開了先例」,一些高知名度的公司或許也會檢討他們的行動商務策略。
專家指出,行動商務在美國的發展受阻,肇因於文化上和技術上的問題。
一大因素是,美國消費者通常純粹把行動電話當電話使用,不像別國人大量用手機傳送文字訊息或進行金融交易。分析師說,美國1.4億個行動電話用戶中,不到200萬人透過手機上網。美國人還是比較習慣用個人電腦上網購物。
對照下,在歐洲和亞洲,行動電話在某些地區的使用數量遠超過電腦,比例高達五比一,消費者的態度自然不同。在歐洲和亞洲,上網購物或傳送電子郵件只需掏出手機即可,不必大費周章找部個人電腦開機。歐洲有些電信公司的手機簡訊服務(SMS)生意興隆,甚至比手機通話服務更賺錢。
有鑑於此,美國若干跨國企業已開始調整自家的行動服務。以百事可樂公司和可口可樂公司為例,他們已分別和日本及北歐的行動電話製造商結盟,測試用手機選購自動販賣機商品的服務。消費者只需按幾個手機按鍵,就有汽水可喝,費用則計入電話費帳單。
亞馬遜公司無線商務專案Amazon Anywhere經理Robert Frederick表示,去年亞馬遜決定縮減美國市場的無線商務業務,轉而把業務開發焦點擺在日本的行動電話使用者。
他說:「我們主要把重心置於日本市場。那是人氣匯集之處。」他說,如今美國市場占亞馬遜無線商務業務的比重低於10%。
行動商務在美國發展遲滯的另一大因素,是手機螢幕太小。手機上網看到的網頁頂多只能顯示幾行文字連結,而光是搜尋亞馬遜或eBay就得費力按號碼鍵輸入一大串文字,每個號碼又代表三、四種字母,帶來大不如前的上網經驗。
IDC無線分析師Keith Waryas說:「介面是關鍵。網路在眼前如何呈現,會決定使用者的滿意度。」
費用昂貴也是個問題。如同傳網的全球資訊網,使用者通常也必須月繳連線費用。但無線上網用戶還必須支付按每分鐘計算的資料傳輸費,是美國消費者使用傳統網路時通常毋須支付的費用。
即便改善使用者介面並調降費用,行動商務也必須克服另一道揮之不去的障礙:安全顧慮。Laszlo說,消費者不願無線上網購物的原因,主要是對無線網路安全性缺乏信心。
潛力有待釋放
當然,還是有一群美國公司仍然孜孜不倦地投資發展行動商務技術。花旗銀行今年稍早表示,近期內該集團的一大重點投資領域便是無線技術。eBay今夏也推出的服務,讓顧客透過無線裝置輕鬆上網競標,經由電子郵件掌握最新的競價訊息,且能即時調整競標價格。
但Wells Fargo發現,仍在使用線上銀行服務的320萬個客戶中,只有2,500人登記使用無線銀行服務。發言人Wendy Grover說:「這項服務主要的使用者只是一小撮客戶。」她說,停止該服務後,極少人抱怨。
那不令人意外,因為外界對行動商務的展望已回歸平淡。IDC已大幅調降行動商務營收的預測。去年,IDC預估行動商務銷售額2002年可達20億美元,到2005年可達390億美元,但如今IDC估計今年的行動商務銷售額僅5億美元,2005年的營業額大概270億美元。
消費者對行動商務的興趣也已降溫。A.T. Kearney的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兩年來,消費者用行動電話購物的意願已下降大約三分之二。2000年6月時,32%的手機使用者表示願意無線上網購物,到今年元月只有1%的使用者有此意願。上述數據係根據A.T. Kearney在亞洲、美國和歐洲訪問5,600名行動電話使用者得到的結果。
IDC分析師Waryas說:「行動商務不會再像1997年和1998年那樣暴增。我認為絕對有市場,但與我們兩、三年前想像的情況大不相同。」
Jupiter分析師Laszlo說:「無線領域仍大有可為,但釋放市場潛力的難度,令市場先驅始料未及。」 (唐慧文)
阿文 於 2016-05-28 17:34:33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9-14 2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