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10-19 16:32:00
發表時間:2002-10-19 16:32:00
資料來源:http://udndata.com/story.php3?dbname=udnfree&SearchString=pOK+9yuk6bTBPj0yMDAyMTAxOQ==&select=0&no=5&totalsum=29&sharepage=20&kind=2
美國商周:人才資金擁至 未來十年將成科技業食物鏈可怕的競爭對手
編譯湯淑君/本報紐約十八日電
最新一期美國商業周刊報導,數年前中國大陸製造的是運動鞋,不是半導體。但現在大陸頻頻接獲北電網絡、朗訊公司等科技大廠的訂單,科學研究從基因組到航太卓然有成,儼然具有成為新科技巨人的架勢,矽谷會受威脅嗎?
矽谷的確有戒慎恐懼的理由。大陸製造業力爭上游的紀錄輝煌,從1970年代末期停滯落後的狀態升格為世界工廠,並成功地從電子玩具製造基地躍入晶片、電信和軟體領域,半導體發展尤其突飛猛進,而半導體正是建造其他科技產品的基石。
大陸人才濟濟,聰慧的科技專家供應充沛,薪資水準遠低於矽谷,低成本製造基地別具吸引力。各地發展科技的企圖心強,上海更是創業家、一流大學和國際人士匯集之地——和矽谷一樣。為了在龐大的大陸市場搶佔一席之地,西方企業必須與大陸企業合夥,傳授技術,如此一來更加速大陸攀登科技階梯的腳步。
受市場利誘和技術轉移脅迫,跨國企業紛紛在大陸設研發中心。英特爾公司在大陸已有五座實驗室,除半導體外也研究人機介面。微軟公司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合作,三年內將斥資7.5億美元設立研究、訓練和委外中心。西門子公司和阿爾卡特公司皆擴大在大陸的行動電話研究業務。松下電器產業公司將斥資3.3億美元建研發中心。奇異公司(GE)亦著手在上海建立大型基礎研究中心。
大批人才和鉅額資金朝中國大陸擁來,晶片廠及其他新工廠愈建愈多,昔日可能引發竊笑的「中國矽谷」夢已不再是痴人說夢,倒可能變成西方執行長的惡夢。矽谷創投業者Sequoia資本公司合夥人莫里茲預言,未來十年,中國大陸會成為「科技業食物鏈上下游所有公司既兇猛又可怖的競爭對手」。
當然,這不表示大陸現在已是高科技超級強國。縱有水稻基因組定序等非凡的科學成就,大陸企業此刻能炫耀於世的實用智慧財產寥寥無幾,也尚未締造出足以突破窠臼的工業創新。股市仍顯得封閉,不利創業家籌資。軟體業比印度遜色,與矽谷更不能比。盜版仍猖獗,有礙創新。頂尖人才被美商挖角的問題猶在。
不論從高科技產值、研究支出、個人電腦普及率和網際網路使用率等數據來看,大陸也遠不及美國,甚至遙遙落後日本、南韓和大多數的西方國家。
但大陸初期科技成果豐碩,令許多西方主管對其發展潛力有信心。擁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全力拚科技的政策作靠山,及豐沛的人力資源作後盾,佐以外國的技術協助與投資,大陸有本錢從承包商角色更上層樓。忍受了逾百年來的屈居人後,發明火藥、紙和指南針的中國人,如今正摩拳擦掌,矢志從西方人和日本人手中奪回科技領導地位。
結論是:中國大陸注定成為科技超級強國。此預言不會在2003年或2005年就成真,不過,套句思科公司亞洲區總裁郭思濤(Gordon Astles)的話,中國大陸具備「極大規模、奮鬥意志和經濟成長,以及成為世界一分子的開放態度。那意味他們掌握的機會甚於以往」。
除了消費者電子裝置和電子零組件外,大陸在競爭激烈的網路設備市場已有斬獲,如華為技術公司和中興通訊公司(ZTE),已開始和西方網路巨人爭奪訂單,在中、低階市場特別有競爭力。大陸的行動電話製造商不但蠶食西方手機製造商在大陸的市占率,亦展現出擁抱全球市場的雄心壯志。
在大陸科技策略中,台灣扮演要角。儘管台灣政府不鼓勵,但台商在大陸已投資約700億美元,多半投資半導體廠。在北京的鼓勵下,世界各地華人尾隨台灣人與大陸建立新關係。香港富商李嘉誠便積極招募海外華人協助大陸發展。總之,北京懂得運用全球華人的集體智慧,耕耘超導體、奈米科技和光學等重要領域。
大陸在諸多方面仍需賣力追趕,軟體工業便是一例,但若興建軟體工業園區、取締盜版、獎勵程式設計師等措施的成效卓著,則大陸可能在2006年追上印度。一旦大陸科技業全面起飛,全球產業景觀將為之丕變,國與國和公司之間的競爭力平衡也將改變。不論是好是壞,沒有任何科技創意是中國人的才幹所不能及的。
【 2002-10-19/經濟日報/4版/綜合新聞 】
美國商周:人才資金擁至 未來十年將成科技業食物鏈可怕的競爭對手
編譯湯淑君/本報紐約十八日電
最新一期美國商業周刊報導,數年前中國大陸製造的是運動鞋,不是半導體。但現在大陸頻頻接獲北電網絡、朗訊公司等科技大廠的訂單,科學研究從基因組到航太卓然有成,儼然具有成為新科技巨人的架勢,矽谷會受威脅嗎?
矽谷的確有戒慎恐懼的理由。大陸製造業力爭上游的紀錄輝煌,從1970年代末期停滯落後的狀態升格為世界工廠,並成功地從電子玩具製造基地躍入晶片、電信和軟體領域,半導體發展尤其突飛猛進,而半導體正是建造其他科技產品的基石。
大陸人才濟濟,聰慧的科技專家供應充沛,薪資水準遠低於矽谷,低成本製造基地別具吸引力。各地發展科技的企圖心強,上海更是創業家、一流大學和國際人士匯集之地——和矽谷一樣。為了在龐大的大陸市場搶佔一席之地,西方企業必須與大陸企業合夥,傳授技術,如此一來更加速大陸攀登科技階梯的腳步。
受市場利誘和技術轉移脅迫,跨國企業紛紛在大陸設研發中心。英特爾公司在大陸已有五座實驗室,除半導體外也研究人機介面。微軟公司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合作,三年內將斥資7.5億美元設立研究、訓練和委外中心。西門子公司和阿爾卡特公司皆擴大在大陸的行動電話研究業務。松下電器產業公司將斥資3.3億美元建研發中心。奇異公司(GE)亦著手在上海建立大型基礎研究中心。
大批人才和鉅額資金朝中國大陸擁來,晶片廠及其他新工廠愈建愈多,昔日可能引發竊笑的「中國矽谷」夢已不再是痴人說夢,倒可能變成西方執行長的惡夢。矽谷創投業者Sequoia資本公司合夥人莫里茲預言,未來十年,中國大陸會成為「科技業食物鏈上下游所有公司既兇猛又可怖的競爭對手」。
當然,這不表示大陸現在已是高科技超級強國。縱有水稻基因組定序等非凡的科學成就,大陸企業此刻能炫耀於世的實用智慧財產寥寥無幾,也尚未締造出足以突破窠臼的工業創新。股市仍顯得封閉,不利創業家籌資。軟體業比印度遜色,與矽谷更不能比。盜版仍猖獗,有礙創新。頂尖人才被美商挖角的問題猶在。
不論從高科技產值、研究支出、個人電腦普及率和網際網路使用率等數據來看,大陸也遠不及美國,甚至遙遙落後日本、南韓和大多數的西方國家。
但大陸初期科技成果豐碩,令許多西方主管對其發展潛力有信心。擁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全力拚科技的政策作靠山,及豐沛的人力資源作後盾,佐以外國的技術協助與投資,大陸有本錢從承包商角色更上層樓。忍受了逾百年來的屈居人後,發明火藥、紙和指南針的中國人,如今正摩拳擦掌,矢志從西方人和日本人手中奪回科技領導地位。
結論是:中國大陸注定成為科技超級強國。此預言不會在2003年或2005年就成真,不過,套句思科公司亞洲區總裁郭思濤(Gordon Astles)的話,中國大陸具備「極大規模、奮鬥意志和經濟成長,以及成為世界一分子的開放態度。那意味他們掌握的機會甚於以往」。
除了消費者電子裝置和電子零組件外,大陸在競爭激烈的網路設備市場已有斬獲,如華為技術公司和中興通訊公司(ZTE),已開始和西方網路巨人爭奪訂單,在中、低階市場特別有競爭力。大陸的行動電話製造商不但蠶食西方手機製造商在大陸的市占率,亦展現出擁抱全球市場的雄心壯志。
在大陸科技策略中,台灣扮演要角。儘管台灣政府不鼓勵,但台商在大陸已投資約700億美元,多半投資半導體廠。在北京的鼓勵下,世界各地華人尾隨台灣人與大陸建立新關係。香港富商李嘉誠便積極招募海外華人協助大陸發展。總之,北京懂得運用全球華人的集體智慧,耕耘超導體、奈米科技和光學等重要領域。
大陸在諸多方面仍需賣力追趕,軟體工業便是一例,但若興建軟體工業園區、取締盜版、獎勵程式設計師等措施的成效卓著,則大陸可能在2006年追上印度。一旦大陸科技業全面起飛,全球產業景觀將為之丕變,國與國和公司之間的競爭力平衡也將改變。不論是好是壞,沒有任何科技創意是中國人的才幹所不能及的。
【 2002-10-19/經濟日報/4版/綜合新聞 】
阿文 於 2016-05-28 17:34:39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8-08 13: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