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2712
發表時間:2002-10-25 12:25:00
發表時間:2002-10-25 12:25:00
資料來源:http://www.2300.com.tw/column/ShowContent.asp?contentid=10176
i-mode服務成功因素
〈主筆室〉 2002/10/24
根據日本事務機械工業會(JBMA)於2001年預估日本國內的行動上網市場發展潛力,其市場規模將由1999年度(1999/4~2000/3)的1.63兆日圓,成長至2005年度的7.51兆日圓。若再進一步區分,硬體所佔比例將由1999年度的88.9%,滑落至2005年度的42.9%;而相對地,服務及內容所佔比例將由11.1%急遽升高為57.1%。由此市場結構之變化,可以看出未來行動上網服務之重點所在。
日本三家行動通信業者所推之行動上網服務,在全球皆居於領先地位,而NTT DoCoMo的i-mode服務更是其中翹楚。一般對於i-mode服務之「成功關鍵因素」有些似是而非的想法:(1)日本人通勤時間長;(2)個人電腦上網(PC Internet)的普及率低;(3)NTT DoCoMo對日本市場的主導性;(4)日本人的民族性;(5)缺乏雙向簡訊服務(SMS)。然而,一些分析師對這些因素提出反證,說明i-mode服務的成功並非偶然。
首先,就日本人通勤時間長來看。事實上,i-mode的早期使用者大都為十幾歲的年輕人,以就讀居家附近之學校為主,通勤時間短。
其次,就日本個人電腦上網(PC Internet)的普及率低來看。以美國與日本的比較來看,比起美國,日本PC Internet普及率低,行動電話普及率高:若此因素成立,則法、德、義、西班牙等國之PC Internet普及率低於日本,行動電話普及率與日本相當或更高,其2.5G服務理應較日本成功,然實際卻遠遜之。
再其次,就NTT DoCoMo對日本市場的主導性來看。以全球第二大行動通信業者(之前為全球第一大)Vodafone之用戶數三倍於NTT DoCoMo,市場主宰性極高,亦未能將WAP服務成功地推廣至其訂戶。
再其次,是就日本人的民族性來看。許多歐洲國家同樣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卻未見有成功的2.5G服務推出。
最後,就缺乏雙向簡訊服務來看。在i-mode服務推行之前,日本缺乏雙向簡訊服務(SMS);然而,在過去同樣缺乏SMS的美國,其2.5G服務卻未能成功推展。
i-mode服務成功因素
〈主筆室〉 2002/10/24
根據日本事務機械工業會(JBMA)於2001年預估日本國內的行動上網市場發展潛力,其市場規模將由1999年度(1999/4~2000/3)的1.63兆日圓,成長至2005年度的7.51兆日圓。若再進一步區分,硬體所佔比例將由1999年度的88.9%,滑落至2005年度的42.9%;而相對地,服務及內容所佔比例將由11.1%急遽升高為57.1%。由此市場結構之變化,可以看出未來行動上網服務之重點所在。
日本三家行動通信業者所推之行動上網服務,在全球皆居於領先地位,而NTT DoCoMo的i-mode服務更是其中翹楚。一般對於i-mode服務之「成功關鍵因素」有些似是而非的想法:(1)日本人通勤時間長;(2)個人電腦上網(PC Internet)的普及率低;(3)NTT DoCoMo對日本市場的主導性;(4)日本人的民族性;(5)缺乏雙向簡訊服務(SMS)。然而,一些分析師對這些因素提出反證,說明i-mode服務的成功並非偶然。
首先,就日本人通勤時間長來看。事實上,i-mode的早期使用者大都為十幾歲的年輕人,以就讀居家附近之學校為主,通勤時間短。
其次,就日本個人電腦上網(PC Internet)的普及率低來看。以美國與日本的比較來看,比起美國,日本PC Internet普及率低,行動電話普及率高:若此因素成立,則法、德、義、西班牙等國之PC Internet普及率低於日本,行動電話普及率與日本相當或更高,其2.5G服務理應較日本成功,然實際卻遠遜之。
再其次,就NTT DoCoMo對日本市場的主導性來看。以全球第二大行動通信業者(之前為全球第一大)Vodafone之用戶數三倍於NTT DoCoMo,市場主宰性極高,亦未能將WAP服務成功地推廣至其訂戶。
再其次,是就日本人的民族性來看。許多歐洲國家同樣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卻未見有成功的2.5G服務推出。
最後,就缺乏雙向簡訊服務來看。在i-mode服務推行之前,日本缺乏雙向簡訊服務(SMS);然而,在過去同樣缺乏SMS的美國,其2.5G服務卻未能成功推展。
阿文 於 2015-05-25 08:05:54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7-02 06: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