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5-03-03 23:07:58
當生態攝影愛好者遇上 vivo X200 Pro
作為一名熱愛自然攝影的愛好者,拍攝鳥類、花卉與風景一直是我旅行與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過去,我習慣使用單眼相機搭配長焦鏡頭來捕捉細膩的生態瞬間。然而,這次參加 《SOGI 手機王》舉辦的 vivo X200 Pro 體驗活動,讓我決定換個方式——僅憑這款手機來挑戰各種拍攝場景,看看它的 長焦與長焦微距表現 是否足以滿足生態攝影的需求。
過去兩週,我帶著 vivo X200 Pro 深入我熟悉的拍攝場域,包括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大鵬灣濕地、杉林溪、長源圳生態步道,全面測試它在 長焦拍攝、長焦微距、2 億高畫質模式及4K 動態錄影方面的表現。
不同焦段的運用與影像變化
📸 長焦拍攝示範(拼貼圖:1x、2x、3.7x、10x、20x):
📸 長焦微距模式示範(1X、2X、3.7x、7.4x、10x、20x):
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靈活運用這些焦段的變化,不僅能塑造不同的構圖風格,也能發掘意想不到的畫面魅力。有時候,一張精彩的作品,正是來自於這些微妙的視角變換。
深入拍攝場域——探索 vivo X200 Pro 的影像實力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低海拔生態樂園
林後四林擁有豐富的鳥類與植物生態,這裡的湖畔可見 翠鳥俯衝覓食,白天的樹梢上領角鴞 靜靜休憩,而黃鸝在枝頭互相鳴唱,另外正值紫花藿香薊開花的季節,這些場景適合測試 長焦與微距拍攝的對焦精準度與畫質表現。
📌 長焦測試
翠鳥 ——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的釣魚翁
翠鳥,又稱魚狗或釣魚翁,是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的常客,尤其喜愛棲息在生態池周圍的岩石、樹枝或水中竹竿上,伺機捕捉水中的小魚。它們的捕食行為極具爆發力,能在瞬間俯衝入水,準確無誤地叼起獵物。
拍攝野生鳥類時,盡可能減少干擾,保持適當距離,這時候 長焦能力 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張照片我選擇 20X(約 460mm) 進行拍攝,即使站在遠處,依然能清楚記錄翠鳥的姿態,等待時機獵食。透過 vivo X200 Pro 的長焦鏡頭,細節清晰,背景壓縮感自然,成功捕捉翠鳥的生態行為。
因為焦段越長,視野就越窄,因此在拍攝時,我會先使用較短的焦段來尋找目標,確定鳥的位置後,再切換至長焦段進行拍攝。這樣可以大幅提高拍攝效率,避免因視角過窄而錯失目標。
下方這張照片展示了這一過程的差異:
這種「先廣後窄」的拍攝策略,能夠有效提高長焦拍攝的成功率,特別適合生態攝影中需要遠距離捕捉細節的場景。
黃鸝 —— 林後四林的黃金歌手
黃鸝屬於二級保育類,以其清脆悅耳的鳴聲聞名,經常在森林間高唱,往往還未見到身影,就先聽到牠獨特的歌聲。由於黃鸝喜愛棲息在樹冠層,且體色與樹葉形成強烈對比,因此長焦鏡頭是拍攝這類鳥種的關鍵工具。
這次在林後四林,我透過 10X(230mm) 變焦,成功捕捉到樹梢間鳴唱的黃鸝,牠的金黃色羽毛在綠意盎然的背景中格外顯眼。隨後,我進一步切換到 20X(460mm),拉近細節,不僅能清楚觀察到牠黑色的眼線與細膩羽毛,連開口鳴唱的瞬間都被完整記錄。
🔹 拍攝心得
黃鸝動作靈活,且經常隱藏在樹葉間,建議先用較短焦段 (如 3.7X) 找尋目標,確定位置後再逐步放大,這樣能提升拍攝成功率。此外,由於樹冠層光線變化較大,可適時調整 快門速度,避免因光線不足而影響畫質。
📌 Dolby Vision 錄影測試
這支影片由兩個畫面合成,其中一段特別擷取了黃鸝的鳴唱聲,可以清楚聽到牠悅耳的歌聲。從影片可以看出,vivo X200 Pro 在錄影時的色彩表現自然,畫面細節豐富,並且在長焦端依然保持良好的穩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內建的 3D 立體收音 讓黃鸝的鳴聲清晰可辨,沒有被環境雜音干擾,這對於生態攝影愛好者來說,是一大加分項目。
這次錄影測試證明,vivo X200 Pro 不僅適合拍照,也能勝任生態錄影,能夠捕捉畫面與聲音的細節,對於喜歡記錄大自然的攝影愛好者來說,是一款強大的隨身工具!
領角鴞-白天難得一見的神秘貓頭鷹
領角鴞 是台灣常見的貓頭鷹之一,屬於夜行性鳥類,白天通常隱藏在樹洞或樹枝間休息,因此要在日間發現牠並不容易。這次在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我很幸運地找到三隻停棲在樹上的領角鴞,牠微微閉著眼,偽裝成樹幹的一部分,如果不仔細觀察,真的很容易錯過。
📌 2 億高畫質模式測試
隱藏的驚喜——三隻領角鴞現身!
當我拍攝這張領角鴞的照片時,起初只注意到畫面左下方明顯的一隻,隱約看到右方上還有一隻,然而,當我使用 vivo X200 Pro 的 2 億高畫質模式 放大細節後,竟然發現右上角居然有兩隻依偎在一起的領角鴞!
如果單憑肉眼觀察,這兩隻領角鴞的羽色與周圍樹皮極為相似,很容易與環境融為一體。但 2 億像素模式提供了極高的解析力,使我能夠放大影像,清楚辨識牠們的輪廓與細節。
📌 長焦微距測試
紫花藿香薊 —— 微距下的細膩花海
在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正值 紫花藿香薊 盛開的季節,一大片紫色花海在陽光下搖曳,非常壯觀。這種野生植物經常吸引蝴蝶、蜜蜂前來採蜜,除了適合風景拍攝外,也是微距攝影的絕佳題材。
這次,我使用 vivo X200 Pro 的長焦微距模式 來捕捉紫花藿香薊的細節,測試它在不同焦段下的表現。
這張照片是使用 vivo X200 Pro 的 10X 長焦微距 模式拍攝,可以看到背景的虛化效果讓主體更加突出,花蕊的細節清晰可見,甚至能觀察到花絲上的微小絨毛。
相比一般廣角微距,長焦微距的優勢在於:
✅ 可從較遠距離拍攝 —— 避免驚擾昆蟲,或在不踩踏花草的情況下進行細節拍攝。
✅ 背景虛化自然 —— 焦段越長,景深越淺,讓主體更立體,畫面更具層次感。
✅ 細節清晰可見 —— 10X 微距放大後,花朵的結構與紋理更具立體感,即使後期裁切,也能保持細節品質。
這張照片是使用 vivo X200 Pro 的 20X 長焦微距 拍攝,可以看到花謝後的細節,花瓣逐漸凋零,露出中心結構,呈現出植物生命循環的不同階段。
透過 20X 微距,我們能夠更仔細地觀察到花絲枯萎的質感,甚至能看到細微的絨毛與種子的發育狀態,這是肉眼難以察覺的細節。
而這張照片是使用 20X 長焦微距 拍攝,甚至可以清楚看到花蕊上的小水滴,展現了極致的細節捕捉能力。
透過高倍率微距,不僅能觀察到花朵的紋理與結構,讓畫面更具層次與生命感。這也是長焦微距的魅力——能夠帶我們進入肉眼難以察覺的微觀世界。
📌 大鵬灣 —— 候鳥與濕地生態的攝影天堂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位於屏東東港,是台灣最大潟湖,擁有豐富的濕地生態與多樣的水鳥棲息環境。我常常來這裡拍攝,每次都能遇到不同的生態景象。這個季節,大鵬灣迎來了許多 冬候鳥,包含 蒼鷺、成群的高蹺鴴、鸕鶿,還有台灣的 留鳥——家燕 在低空飛翔,構成一幅生動的生態畫面。
這次來到 大鵬灣,我運用 vivo X200 Pro 的長焦拍攝與連拍模式,成功捕捉到 蒼鷺的靜態英姿、成群高蹺鴴的優雅覓食、鸕鶿在護欄上揮翅展翅,以及家燕停歇於欄杆上短暫休息的畫面。透過手機的 10X、20X 變焦能力,即使鳥類與我相隔一段距離,仍能清楚記錄牠們的動作與細節,完美展現 大鵬灣濕地生態的生機盎然。
📌 蒼鷺
蒼鷺 是來自北方的 冬候鳥,屬於 鷺科中體型最大的鳥類之一,身長可達 90 公分以上,翼展超過 1.5 公尺。牠們經常出現在濕地、河口或湖泊附近,以緩慢優雅的姿態站立,靜靜等待獵物出現,然後迅速伸長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捕捉魚類或甲殼類,因此也被稱為「孤傲的獵手」。
在 大鵬灣,我運用 vivo X200 Pro 的長焦鏡頭,成功拍攝到蒼鷺獨自站立於湖中的英姿。可以清楚看到牠的灰藍色羽毛與修長的脖子,完全展現牠身為頂級濕地掠食者的風範。
這次拍攝時,我利用 vivo X200 Pro 的 10X 及20X 長焦,清晰記錄了蒼鷺優雅而沉穩的姿態。牠的身影在水邊倒映,彷彿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而當牠展翅起飛時,那寬闊的翅膀與緩慢的飛行動作,更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
📌 高蹺鴴
高蹺鴴 是台灣常見的 冬候鳥,以 修長的紅色雙腿 和 黑白分明的羽色 著稱,外型相當優雅,行走時就像在水面上輕盈漫步,因此有「濕地舞者」之稱。這次在 大鵬灣,我拍攝到 一大群高蹺鴴聚集在淺水區覓食,牠們低頭尋找小魚與甲殼類,不時還能見到幾隻拍動翅膀,在水面上輕快奔跑的畫面。
這類場景最適合 運用長焦拍攝與連拍模式 來捕捉動態瞬間。我使用 vivo X200 Pro 的 20X 變焦,將遠處的群鳥清晰呈現,還能看到牠們倒映在水面上的優美姿態。透過 vivo X200 Pro 的長焦能力,即使與鳥群保持距離,我仍然能夠記錄到高蹺鴴最生動的姿態,也讓這次的濕地生態攝影體驗更加完整!
📌 鸕鶿
鸕鶿 是台灣常見的水鳥,擅長 潛水捕魚,可以在水中長時間游動,甚至能潛入水下數公尺深,以靈活的身手獵捕魚類。牠們的羽毛不像一般水鳥具有防水性,因此捕食後常常會站在岩石或欄杆上,張開雙翅曬乾羽毛,形成相當有氣勢的姿態。
📌 家燕
家燕 是台灣的夏候鳥,每年春天從南方遷徙回來,在建築物的屋簷或橋樑下築巢。牠們體型小巧,擁有深藍色的光澤羽毛、紅棕色的額頭與喉部,最顯著的特徵是那長長的叉形尾巴,在空中飛行時極為靈活,能輕易變換方向,迅速捕捉空中的昆蟲。
這次在 大鵬灣,我拍攝到幾隻家燕停留在欄杆上休息的畫面。平時牠們大多在空中高速飛行,要拍攝清晰的照片不容易,但當家燕稍作停留時,便是記錄牠們細節的好時機。我使用 20X 長焦 拍攝,清楚呈現家燕圓潤的身形與細緻的羽毛質感,至可以看到牠們頭部紅棕色的羽毛與閃耀的藍黑色光澤。
這次測試期間剛好遇到228連假,我們來到南投鹿谷地區露營,並順道前往 杉林溪 及 長源圳生態步道,利用 vivo X200 Pro 拍攝當地的自然生態。杉林溪的櫻花盛開,花卉中心內五彩繽紛的鬱金香更是吸引目光,而溪流邊則能發現成對的 鴛鴦、活潑的 鉛色水鶇 及 河烏,甚至還巧遇一隻不怕生的 紫嘯鶇,讓這次的拍攝充滿驚喜!
📌 杉林溪 —— 櫻花、鬱金香與飛羽共舞的攝影饗宴
杉林溪位於南投 海拔約 1600 公尺,擁有豐富的森林與溪流生態,這裡不僅有湖畔盛開的櫻花、花卉中心綻放的鬱金香,還有活躍於溪流與林間的各式野鳥,構成了一幅生動的自然畫卷。這次,我帶著 vivo X200 Pro,透過長焦、長焦微距與 AI 功能,將杉林溪春日的美麗景致一一捕捉。
🌸 櫻花倒影,水岸的粉色詩篇
杉林溪的櫻花沿著湖岸綻放,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形成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致。這次,我利用 vivo X200 Pro 的長焦鏡頭,透過不同焦段的運用,展現櫻花與水面交錯的美感。
🌸 2X 焦段 —— 以廣角記錄整體環境,將櫻花樹與湖水的倒影一同納入畫面,完整呈現杉林溪的春日風光。
🌸 3.7X 焦段 —— 聚焦部分枝條與水面,讓畫面更具層次感,突顯花朵與倒影交錯的意境,增添視覺上的深度。
🌸 10X 焦段 —— 透過長焦壓縮空間感,讓前後景更加貼近,陽光灑落在櫻花上,強化了光影的變化,使畫面層次更豐富。
透過這樣的焦段切換,我能從不同視角欣賞杉林溪的櫻花之美,細緻捕捉春天的溫柔與浪漫。
🌷 鬱金香花海,春天的繽紛色彩
杉林溪花卉中心的鬱金香,每年春天都以絢爛的色彩吸引遊客駐足。紅、黃、粉、紫、白等各色花朵交錯綻放,彷彿鋪展出一片夢幻的花毯,讓人流連忘返。
然而,假日時這裡人潮眾多,想要拍出純淨的花海畫面並不容易,這時候 vivo X200 Pro 的 長焦拍攝 和 AI 消除功能 就派上用場。
📷 長焦鏡頭 —— 從這張比較圖可以看出,當使用 3.7X 焦段 時,鬱金香後方的天花板依然清晰可見,而當切換到 10X 焦段 時,視角變得更窄,背景幾乎被完全消除,畫面更具聚焦感,使鬱金香更為突出。這樣的變焦控制,讓我能夠根據拍攝需求靈活調整構圖,無論是記錄花卉環境的整體氛圍,還是透過長焦壓縮背景來凸顯主體,vivo X200 Pro 都能輕鬆應對。
📷AI 消除 ——vivo X200 Pro 內建多種 AI 智慧影像處理功能,其中 AI 消除 在攝影中特別實用,能夠輕鬆去除影響畫面美感的雜物或路人,讓照片更純粹。在杉林溪花卉中心,鬱金香花海吸引大量遊客,要拍攝一張沒有干擾的純淨畫面幾乎不可能。但透過 AI 消除功能,我只需簡單選取畫面中的遊客或不想要的元素,系統便能智慧填補背景,讓照片看起來彷彿原本就沒有任何干擾物。
📷 長焦微距 —— 當我想深入探索細節時,長焦微距 讓我清楚拍攝到鬱金香的雄蕊、花粉,展現出令人驚艷的細膩質感。
無論是大場景的花海,還是細微的花朵紋理,vivo X200 Pro 的攝影能力都讓我輕鬆捕捉春天的繽紛與浪漫。
📌 溪畔生態觀察:遇見杉林溪的精靈們
沿著杉林溪的小溪步道漫步,空氣中瀰漫著森林的清新氣息,溪流潺潺,為這片寧靜的山林增添了靈動的韻律。而這條溪畔步道,也成為了野生鳥類的天堂。這次,我利用 vivo X200 Pro 的長焦攝影,記錄下這些可愛精靈的身影。
這次,我不僅透過 vivo X200 Pro 拍攝照片,更運用 Dolby Vision 4K錄影 記錄了溪畔生態的動態之美,完整捕捉 鴛鴦戲水 以及 河烏在水中覓食 的瞬間。
📹 鴛鴦戲水,成雙成對的浪漫畫面
影片中,鴛鴦成對悠游於溪流之上,牠們時而貼近、時而輕撥水面,優雅的身影與倒影交錯,宛如一幅動態水墨畫。
📹 河烏的水中狩獵,靈活覓食的精彩瞬間
另一段影片則記錄了 河烏 在溪流中靈活覓食的過程。牠先是站在岩石上觀察水面,接著毫不猶豫地撲入水中,短暫潛水後再躍回岸邊。這樣的動作極為迅速,幸好 vivo X200 Pro 的K 60fps 錄影,讓我得以完整記錄牠進水、潛水、上岸的完整行為。
📹鉛色水鶇,溪畔的跳動精靈
鉛色水鶇是溪流邊常見的小鳥,羽毛帶有藍灰色調,擅長在石頭與水面間跳動,動作輕盈靈巧。我遠遠發現牠停在溪石上,迅速以 20X 焦段 鎖定畫面,成功捕捉到牠俏皮的身影。
🔹 照片與影片的完美結合,完整記錄杉林溪的生態之美
這次拍攝不僅透過靜態照片展現鳥類的美麗姿態,更運用高畫質錄影記錄牠們的自然行為。vivo X200 Pro 強大的 長焦攝影與 Dolby Vision 4K 錄影,讓這些溪畔精靈的活動更加生動逼真,也讓生態攝影有了更多可能性。
紫嘯鶇
在杉林溪花卉中心旁,我意外遇見了一隻 紫嘯鶇,牠全身閃耀著深藍色的羽毛,在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被稱為「森林藍寶石」一點也不為過。這隻紫嘯鶇毫不畏生,停留在岩石上,時而低鳴、時而側頭觀察四周,給了我絕佳的拍攝機會。
為了完整記錄這隻紫嘯鶇,我使用 20X膠段 進行拍攝,讓牠的羽毛紋理與光澤更加清晰可見,透過 vivo X200 Pro 強大的長焦鏡頭,能清楚呈現每一根羽毛的層次變化。
🌿 長源圳生態步道——探訪竹林間的秘境
長源圳生態步道位於南投鹿谷,沿著水圳蜿蜒而建,兩側是高聳茂密的竹林,微風輕拂時,竹葉沙沙作響,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療癒。這裡不僅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也是觀察鳥類與昆蟲的理想場域。連假期間,剛好在附近露營,我特地帶著 vivo X200 Pro,透過 長焦與微距攝影,記錄這片森林中的動植物之美。
藍腹鷴
在長源圳生態步道,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遇見 藍腹鷴。這種台灣特有種鳥類被列為 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主要棲息於中低海拔的森林中。雄鳥擁有藍紫色金屬光澤的羽毛,體態優雅,尾羽修長,在林間行走時宛如森林中的貴族。
📷 10X 長焦捕捉——遠距觀察,不打擾生態
藍腹鷴對環境極為警覺,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快速閃避,因此拍攝時必須保持距離,避免驚擾。我利用 10X 長焦,成功捕捉到藍腹鷴在林間覓食的畫面,細緻的羽毛紋理在光線下閃耀著迷人的金屬光澤。
在長源圳生態步道,不僅有珍貴的鳥類,還有豐富的昆蟲生態。我發現一群螞蟻正在忙碌地搬運食物,這時,一隻毛毛蟲意外闖入牠們的路徑,讓這場景變得更加有趣。
📷 10X 微距——放大昆蟲世界的細節
我切換至 10X 長焦微距 進行拍攝,結果令人驚艷——都清晰可見,這些細節在肉眼觀察時幾乎無法察覺。
📹 微距錄影——記錄昆蟲互動瞬間
除了靜態照片,我還使用 4K 60fps 錄影來捕捉螞蟻與毛毛蟲的互動,螞蟻群展現出驚人的協作能力,而毛毛蟲則在牠們的「路徑」上緩慢移動,畫面生動且富有張力。
透過 vivo X200 Pro 的長焦微距能力,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昆蟲的世界,發現那些微小卻充滿生命力的細節,讓每一次拍攝都充滿驚喜與探索的樂趣。
🔋 電力續航表現——長時間拍攝無憂
在這次的生態攝影測試中,我帶著 vivo X200 Pro 進行了數天的長時間戶外拍攝,涵蓋 長焦攝影、長焦微距、2 億高畫質模式以及 4K 60fps Dolby Vision 錄影,對電池續航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vivo X200 Pro 配備 6,000mAh 大電池,在實際使用上確實展現出優異的續航表現。我從早上開始拍攝,到下午結束,期間進行了大量的變焦拍攝、高畫質錄影,以及 AI 消除等功能,電量仍維持在 30% 左右,整體續航力表現相當優秀,即使長時間待在野外,也不必擔心電力耗盡的問題。
⚡ 快充表現——90W 閃充,快速回血
在測試中,使用 原廠 90W 快充,從 11% 充至 85% 約需 32 分鐘,而完整充滿則約 35 分鐘內完成。
測試心得:
這次參與 vivo X200 Pro 體驗活動,讓我對手機攝影的潛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挑戰自己拋開單眼相機,僅靠手機記錄自然景象,並在多個生態場域實測其長焦、微距、高解析度與 4K 動態錄影能力。
vivo X200 Pro 提供 0.6x 至 20x 變焦,等效 15mm 至 460mm,能靈活應對鳥類、植物與風景的不同拍攝需求。特別是 20x 長焦模式,在記錄翠鳥捕食、黃鸝鳴唱與鸕鶿展翅等動態場景時,畫質依然細膩。此外,長焦微距讓我輕鬆捕捉花朵與昆蟲的精緻紋理,而 2 億像素模式則能清晰放大細節。
最讓我驚艷的是 4K Dolby Vision 錄影的穩定性與立體收音效果,使動態記錄更具沉浸感。這次體驗證明,vivo X200 Pro 不僅是日常工具,更是值得信賴的生態攝影利器。我期待未來能探索更多它的可能性,捕捉更多大自然的美麗。
dopiho 於 2025-03-14 11:13:54 修改文章內容

發表時間:2025-04-25 23:20:46

發表時間:2025-03-21 16:30:55
好機友 於 2025-03-21 16:30:55 修改文章內容

發表時間:2025-03-26 15:51:45
Eric Jan 於 2025-03-26 15:51:45 修改文章內容

發表時間:2025-03-26 15:59:04
Carol 於 2025-03-26 15:59:04 修改文章內容

發表時間:2025-03-26 16:05:54
Lian 於 2025-03-26 16:05:54 修改文章內容

發表時間:2025-03-26 18:58:55
作者:dopiho. 當生態攝影愛好者遇上 vivo X200 Pro 作為一名熱愛自然攝影的愛好者,拍攝鳥類、花卉與風景一直是我旅行與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過去,我習慣使用單眼相機搭配長焦鏡頭來捕捉細膩的生態瞬間。然而,這次參加 《SOGI 手機王》舉辦的 vivo X200 Pro 體驗...
照片清晰之外
文章內容仔細明瞭
會讓人想購買這部手機喔😊
好機友 於 2025-03-26 18:58:55 修改文章內容

發表時間:2025-04-06 15:52:13
拍攝鳥類真的好厲害啊
好機友 於 2025-04-06 15:52:13 修改文章內容

發表時間:2025-04-06 15:55:45
這篇寫得好專業!
好機友 於 2025-04-06 15:55:45 修改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