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3-04-01 19:18:00
發表時間:2003-04-01 19:18:00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31日 12:04 ChinaByte
ChinaByte 3月31日消息 台灣手機廠商最早以代工組裝角色切入市場,2001年出貨約達1300萬只,2002年增長至約2800萬只,年增長率超過100%,全球市占率達到7%。展望今年,在國際大廠加速釋出代工訂單的商機挹注下,台商出貨量仍可大幅增長、達4000萬只,明年全球市占率有機會突破兩位數、達到12%。不過,由於韓國廠商手機在全球熱賣,市占率持續擴增達26.8%,2002年韓商出貨量已正式突破1億只,對台商而言,不論在代工訂單或拓展自有品牌市場,都不可輕忽韓國的競爭實力。
韓國在手機領域起步很早,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韓國政府即積極扶植國內廠商發展CDMA手機系統,包括三星、LG、Sewon、Telson、Pantech等業者都投入CDMA生產領域,除大廠三星、LG推出自有品牌,其余業者多以承接ODM/OEM訂單為主。
其中,Samsung勝在設計能力強、產品線完整,近年行銷策略也日趨積極、靈活,不僅先后擠下日本Panasonic、Sony-Ericsson,晉昇為全球手機前三品牌,市占率亦節節提高,對Nokia、Motorola領先地位深具威脅。尤其在韓商重視的垂直整合方面,三星手機亦充分展現優勢,其所研發生產的行動電話手機元件,50%自銷給本身手機部門,50%銷售出去,使三星一方面可以掌握產品驗證時程,一方面也即時市場動態、吸收市場經驗。
反觀台商以手機代工生產角色切入,雖然目前已具備足夠的OEM/ODM能力,並以系統整合、量產技術、商業化經驗以及成本控制等優勢見長,在爭取國際大廠代工訂單上十分有利,但在制造研發上的投入時間點相對較晚,以致在制造技術、設計能力上,和韓國相比仍有一段差距。
此外,部分零組件如:印刷電路板、按鍵、機殼、STN-LCM、LED、電源供應器、揚聲器等,隨著上中下游逐漸整合,目前已可掌握;但是主要關鍵零組件如:基頻、射頻、中頻、Flash、SRAM與SAW Filter等,仍多倚賴美、日等國家,以致於台商整體手機自制率約僅5成,不僅自主性低,獲利只能由毛利較低的制造部分獲得,亦不利於縮短技術開發時程。
不過,近兩、三年內,韓國業者所占優勢暫時尚不影響到台商獲利。資策會產業分析師林育峰指出,由於三星、LG主搭計程車是中高階自有品牌手機,且國際大廠釋單給韓商多以CDMA產品為主,與台商主要爭取國際大廠的GSM訂單有所區隔,雙方目前在國際大廠代工市場上沖突還不大;何況三星、LG的全球市占率節節上揚,從而壓縮Nokia、Motorola、Sony Ericsson等大廠空間,促使國際大廠為提高利潤、加速對外釋出中高階ODM訂單,短期之內,反而對已度過和國際大廠合作磨合期的台商來說相對有利。
倒是在中國大陸貼牌市場方面,看中中國廣大市場的韓商則已造成對台商的排擠效應。尤其韓商經曆韓國市場劇烈競爭,不僅其原有的CDMA手機生產設計已具競爭力,對於GSM手機的娛樂功能、機構設計能力的掌握能力也不輸台商,降低大陸廠商對於台商的貼牌需求,雙方對於大陸貼牌市場上已是勢均力敵。
但是,對於韓商積極的攻城掠地,台商也不是毫無反擊之力。基於代工獲利受制於國際大廠,台商近來已開始拓展自有品牌,希望在大量、低毛利的代工訂單,以及目前量少、但具高毛利的自有品牌之間取得平衡,雙軌並行發展。例如明基電通(2352)以台灣為主要市場,打出BenQ品牌手機,董事長李焜耀並發下豪語,日后要向三星看齊;取得中國大陸手機內銷權的大霸,也在大陸推出品牌‘迪比特DBTEL’,且開始另行布局全球精品路線。
另一方面,台商本身的研發設計能力近一年來也急起直追,從目前市場上的台制產品可以看出,台商自有品牌手機的機構設計和半年前相比已有大幅進步,市場接受度亦有相當增長;加上台商在整體出貨量上已占全球市場一定程度比例,相對降低零組件的平均取得成本。業者認為,台商在原有的量產能力基礎上,優勢正持續增強,未來發展不見得會敗給韓國。
不過,拓展自有品牌市場並不容易,例如三星動用數千研發人力資源,並投入大筆資金在全球各地進行大規模行銷、測試,才獲得今日成績;而台商在全球行銷、品牌經營上經驗少、仍在摸索階段,目前品牌市場能見度不高,有待長期經營。此外,技術整合、設計等能力也不是短期之內迅速可及。
面臨韓商在手機市場上的持續壯大,未來不僅不利於台商爭取代工、貼牌訂單,對於台商自有品牌的經營也是一大壓力。因此,如要抵御韓商,台商現階段策略不僅是提昇研發造及設計行銷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更重要的是協助其他國際大廠鞏固市占率為主,才能從中保障台商本身的生存空間。(完)
ChinaByte 3月31日消息 台灣手機廠商最早以代工組裝角色切入市場,2001年出貨約達1300萬只,2002年增長至約2800萬只,年增長率超過100%,全球市占率達到7%。展望今年,在國際大廠加速釋出代工訂單的商機挹注下,台商出貨量仍可大幅增長、達4000萬只,明年全球市占率有機會突破兩位數、達到12%。不過,由於韓國廠商手機在全球熱賣,市占率持續擴增達26.8%,2002年韓商出貨量已正式突破1億只,對台商而言,不論在代工訂單或拓展自有品牌市場,都不可輕忽韓國的競爭實力。
韓國在手機領域起步很早,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韓國政府即積極扶植國內廠商發展CDMA手機系統,包括三星、LG、Sewon、Telson、Pantech等業者都投入CDMA生產領域,除大廠三星、LG推出自有品牌,其余業者多以承接ODM/OEM訂單為主。
其中,Samsung勝在設計能力強、產品線完整,近年行銷策略也日趨積極、靈活,不僅先后擠下日本Panasonic、Sony-Ericsson,晉昇為全球手機前三品牌,市占率亦節節提高,對Nokia、Motorola領先地位深具威脅。尤其在韓商重視的垂直整合方面,三星手機亦充分展現優勢,其所研發生產的行動電話手機元件,50%自銷給本身手機部門,50%銷售出去,使三星一方面可以掌握產品驗證時程,一方面也即時市場動態、吸收市場經驗。
反觀台商以手機代工生產角色切入,雖然目前已具備足夠的OEM/ODM能力,並以系統整合、量產技術、商業化經驗以及成本控制等優勢見長,在爭取國際大廠代工訂單上十分有利,但在制造研發上的投入時間點相對較晚,以致在制造技術、設計能力上,和韓國相比仍有一段差距。
此外,部分零組件如:印刷電路板、按鍵、機殼、STN-LCM、LED、電源供應器、揚聲器等,隨著上中下游逐漸整合,目前已可掌握;但是主要關鍵零組件如:基頻、射頻、中頻、Flash、SRAM與SAW Filter等,仍多倚賴美、日等國家,以致於台商整體手機自制率約僅5成,不僅自主性低,獲利只能由毛利較低的制造部分獲得,亦不利於縮短技術開發時程。
不過,近兩、三年內,韓國業者所占優勢暫時尚不影響到台商獲利。資策會產業分析師林育峰指出,由於三星、LG主搭計程車是中高階自有品牌手機,且國際大廠釋單給韓商多以CDMA產品為主,與台商主要爭取國際大廠的GSM訂單有所區隔,雙方目前在國際大廠代工市場上沖突還不大;何況三星、LG的全球市占率節節上揚,從而壓縮Nokia、Motorola、Sony Ericsson等大廠空間,促使國際大廠為提高利潤、加速對外釋出中高階ODM訂單,短期之內,反而對已度過和國際大廠合作磨合期的台商來說相對有利。
倒是在中國大陸貼牌市場方面,看中中國廣大市場的韓商則已造成對台商的排擠效應。尤其韓商經曆韓國市場劇烈競爭,不僅其原有的CDMA手機生產設計已具競爭力,對於GSM手機的娛樂功能、機構設計能力的掌握能力也不輸台商,降低大陸廠商對於台商的貼牌需求,雙方對於大陸貼牌市場上已是勢均力敵。
但是,對於韓商積極的攻城掠地,台商也不是毫無反擊之力。基於代工獲利受制於國際大廠,台商近來已開始拓展自有品牌,希望在大量、低毛利的代工訂單,以及目前量少、但具高毛利的自有品牌之間取得平衡,雙軌並行發展。例如明基電通(2352)以台灣為主要市場,打出BenQ品牌手機,董事長李焜耀並發下豪語,日后要向三星看齊;取得中國大陸手機內銷權的大霸,也在大陸推出品牌‘迪比特DBTEL’,且開始另行布局全球精品路線。
另一方面,台商本身的研發設計能力近一年來也急起直追,從目前市場上的台制產品可以看出,台商自有品牌手機的機構設計和半年前相比已有大幅進步,市場接受度亦有相當增長;加上台商在整體出貨量上已占全球市場一定程度比例,相對降低零組件的平均取得成本。業者認為,台商在原有的量產能力基礎上,優勢正持續增強,未來發展不見得會敗給韓國。
不過,拓展自有品牌市場並不容易,例如三星動用數千研發人力資源,並投入大筆資金在全球各地進行大規模行銷、測試,才獲得今日成績;而台商在全球行銷、品牌經營上經驗少、仍在摸索階段,目前品牌市場能見度不高,有待長期經營。此外,技術整合、設計等能力也不是短期之內迅速可及。
面臨韓商在手機市場上的持續壯大,未來不僅不利於台商爭取代工、貼牌訂單,對於台商自有品牌的經營也是一大壓力。因此,如要抵御韓商,台商現階段策略不僅是提昇研發造及設計行銷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更重要的是協助其他國際大廠鞏固市占率為主,才能從中保障台商本身的生存空間。(完)
豬頭立方 於 2015-05-25 07:49:26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9-14 0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