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11003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2:00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2:00
塑管卡嘴 馬祖神話鳥命危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馬祖報導】
一度傳已絕種,近年才在馬祖重新被發現,甚至擁有繁殖紀錄的珍禽「黑嘴端鳳頭燕鷗」,昨天竟被國外賞鳥人士發現,有一隻成鳥因下喙遭塑膠管卡住,無法進食,瀕臨死亡!專家說,「受困」應是二、三天前的事,但若不火速處置,這隻鳥活不過一周。
來自六個國家的十一位賞鳥人,參加由「台灣永續協會」主辦的生態之旅,到馬祖外海的鐵尖島賞鷗。
此行的重點當然是觀賞有「神話之鳥」美稱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但過程中卻發現其中一隻下喙部分被雙層構造的塑膠管夾住,無法進食。
國外專家說,該鳥是成鳥,不會像亞成鳥一樣,同伴會幫忙餵食,牠必須要自己覓食,且燕鷗是海鳥,要飛近海平面,用長喙抓取食物,下喙被塑膠管卡住,等於是整個喙失去功能,只有挨餓的份。
親眼目睹的鳥類專家們表示,這應該是鳥類在覓食過程,不慎把下喙插入塑膠管中,導致下喙被塑膠管的間隙卡住。由於塑膠管的管緣擋住鳥嘴,這隻鳥應該已無法進食。
專家說,從拍攝回來的照片研判,人為加害的可能性相當低;而從身形上判斷,該鳥並無太明顯的消瘦,「受困」應是二、三天前的事,但狀況若持續,最多只能再撐一周。
專家建議,目前最好的辦法,是派員積極監控這隻鳥的狀態,趁七天後繁殖告一段落的黃金時期,進行搶救。但專家也說,搶救難度真的太高,可能無法得到好結果。
這些愛鳥人士說,剛走的輕颱卡玫基,沒對馬祖燕鷗造成危害,固然令人高興,但黑嘴端鳳頭燕鷗數量已經不多,其中的一隻面臨死亡危機,讓他們覺得相當可惜,也感到遺憾。
此行的領隊,也是台灣知名賞鳥人的廖世卿說,全世界各國都為海洋汙染問題頭痛不已,而海洋汙染更會對鳥類生態造成危害,這次事件剛好凸顯我們政府在海洋環境維護上的不足。
長期觀察馬祖鳥類,也參與這次生態旅遊的連江縣建設局技正張壽華說,站在主管機關的立場,他也感到相當遺憾,目前建設局只能派船加強巡邏,並設法監控該鳥,周一上班日再向農委會請示下一步做法。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馬祖報導】
一度傳已絕種,近年才在馬祖重新被發現,甚至擁有繁殖紀錄的珍禽「黑嘴端鳳頭燕鷗」,昨天竟被國外賞鳥人士發現,有一隻成鳥因下喙遭塑膠管卡住,無法進食,瀕臨死亡!專家說,「受困」應是二、三天前的事,但若不火速處置,這隻鳥活不過一周。
來自六個國家的十一位賞鳥人,參加由「台灣永續協會」主辦的生態之旅,到馬祖外海的鐵尖島賞鷗。
此行的重點當然是觀賞有「神話之鳥」美稱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但過程中卻發現其中一隻下喙部分被雙層構造的塑膠管夾住,無法進食。
國外專家說,該鳥是成鳥,不會像亞成鳥一樣,同伴會幫忙餵食,牠必須要自己覓食,且燕鷗是海鳥,要飛近海平面,用長喙抓取食物,下喙被塑膠管卡住,等於是整個喙失去功能,只有挨餓的份。
親眼目睹的鳥類專家們表示,這應該是鳥類在覓食過程,不慎把下喙插入塑膠管中,導致下喙被塑膠管的間隙卡住。由於塑膠管的管緣擋住鳥嘴,這隻鳥應該已無法進食。
專家說,從拍攝回來的照片研判,人為加害的可能性相當低;而從身形上判斷,該鳥並無太明顯的消瘦,「受困」應是二、三天前的事,但狀況若持續,最多只能再撐一周。
專家建議,目前最好的辦法,是派員積極監控這隻鳥的狀態,趁七天後繁殖告一段落的黃金時期,進行搶救。但專家也說,搶救難度真的太高,可能無法得到好結果。
這些愛鳥人士說,剛走的輕颱卡玫基,沒對馬祖燕鷗造成危害,固然令人高興,但黑嘴端鳳頭燕鷗數量已經不多,其中的一隻面臨死亡危機,讓他們覺得相當可惜,也感到遺憾。
此行的領隊,也是台灣知名賞鳥人的廖世卿說,全世界各國都為海洋汙染問題頭痛不已,而海洋汙染更會對鳥類生態造成危害,這次事件剛好凸顯我們政府在海洋環境維護上的不足。
長期觀察馬祖鳥類,也參與這次生態旅遊的連江縣建設局技正張壽華說,站在主管機關的立場,他也感到相當遺憾,目前建設局只能派船加強巡邏,並設法監控該鳥,周一上班日再向農委會請示下一步做法。
葡萄柚 於 2015-05-25 08:41:16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8-27 17:41:26

發文數:11003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4:00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4:00
神話之鳥遇險 救不救陷兩難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馬祖報導】
今年是馬祖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以來,數量最多,繁殖最成功的一年,卻發生了燕鷗被塑膠管卡住的事件,來馬祖觀察燕鷗的生態團員,都感到遺憾。「如果不加以處置,必死無疑」有團員遺憾地說,但是專家們都認為,救與不救,都是兩難。
至於要如何救助,專家們則認為,難度相當高。一方面,要從棲息在鐵尖島的上千隻燕鷗中,找出受困的那隻,就已經相當困難了;另一方面,該鳥飛行能力並未受損,要在無法掌握鳥隻確切位置的狀況下,進行捕捉搶救,幾乎是不可能。
專家建議以大魚塊當誘餌
若要嘗試捕捉,專家認為,可在海面上丟置大量魚塊當誘餌,誘使該隻鳥飛出島礁覓食,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但是,要確保該隻鳥真的會飛出島礁,且要在飛舞的狀態下捕捉,都很困難。
而目前正值燕鷗繁殖期,若為了救助一隻燕鷗,卻影響其他燕鷗的繁殖、棲息,值不值得冒這個險,也需進行評估。
連江縣建設局局長柯木順說,他們也很想救,但是保護區規定,所有船隻都要距離燕鷗棲息島礁百米之外,連他們的船都不能靠近。目前只能等與農委會連絡後,再決定後續的處理方式。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馬祖報導】
今年是馬祖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以來,數量最多,繁殖最成功的一年,卻發生了燕鷗被塑膠管卡住的事件,來馬祖觀察燕鷗的生態團員,都感到遺憾。「如果不加以處置,必死無疑」有團員遺憾地說,但是專家們都認為,救與不救,都是兩難。
至於要如何救助,專家們則認為,難度相當高。一方面,要從棲息在鐵尖島的上千隻燕鷗中,找出受困的那隻,就已經相當困難了;另一方面,該鳥飛行能力並未受損,要在無法掌握鳥隻確切位置的狀況下,進行捕捉搶救,幾乎是不可能。
專家建議以大魚塊當誘餌
若要嘗試捕捉,專家認為,可在海面上丟置大量魚塊當誘餌,誘使該隻鳥飛出島礁覓食,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但是,要確保該隻鳥真的會飛出島礁,且要在飛舞的狀態下捕捉,都很困難。
而目前正值燕鷗繁殖期,若為了救助一隻燕鷗,卻影響其他燕鷗的繁殖、棲息,值不值得冒這個險,也需進行評估。
連江縣建設局局長柯木順說,他們也很想救,但是保護區規定,所有船隻都要距離燕鷗棲息島礁百米之外,連他們的船都不能靠近。目前只能等與農委會連絡後,再決定後續的處理方式。
葡萄柚 於 2008-07-21 16:24: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11003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4:00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4:00
登島搶救 學者促限時行動
2008-07-21 中國時報 【朱武智、林倖妃/台北報導】
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表示,黑嘴端鳳頭燕鷗是全世界瀕絕而珍貴的稀有鳥類,鳥會人員應採「限時搶救」方式,緊急登島誘捕鳥喙受困的鳥隻;但時間一到,不管成功與否,人員立即撤離,以免島上其他鳥兒受驚擾或棲地遭破壞,導致鳥兒被迫遷徙他處。
袁孝維目前主持一項研究計畫,為馬祖地區之鳳頭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調查其棲地與遷徙範圍。
她表示,全世界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只有一百多隻,但在馬祖一個無人島嶼就發現十多隻,實在令人振奮。她說,一隻鳥兒就是一個生命,無論如何都要試著去救援、助其脫困,不能置之不理。
袁孝維認為,鳥會人員必須做的是,先確定要營救的鳥兒是罕見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再觀察該鳥兒在島上有沒有巢位。若有巢位,可以在附近設陷阱;若沒有,則要了解其活動範圍和區域,可以霧網或麻藥槍捕捉。
至於最佳營救時段,她強調,應在清晨或傍晚時分,因為白天溫度較高、太陽大,親鳥為孵蛋或保護雛鳥,通常都會飛回巢,此時最不適合登島。唯有在天氣涼爽時的清晨或傍晚,才會有機會。
但營救過程必須限定時間,例如半小時、一小時。袁孝維表示,「限時搶救」是為避免島上其他鳥兒,特別是雛鳥受驚擾而飛離、掉落,或棲地遭到破壞;她也提醒,半小時、一小時只是原則,登島者必須隨時觀察島上鳥兒的反應,若引起太大驚嚇,就要機動性撤離。
從鳥兒的鳥喙受到塑膠管套住而無法進食的情形推論,當地海域恐有嚴重垃圾汙染問題,導致鳥兒覓食時,鳥喙被塑膠管卡住。袁孝維語重心長說,當地與對岸的民眾都要檢討,不要再亂丟垃圾。
農委會保育組組長方國運也說,黑嘴端鳳頭燕鷗是瀕絕珍稀的野生動物,當獲悉一隻鳥兒的鳥喙被塑膠管套住,身為行政人員的他只能表達關心,何況他又不在現場。但他認為,袁孝維教授的建議很可行,當地鳥會人員應盡快研商對策,以最短時間且最不會干擾鳥兒的方法登島營救。
2008-07-21 中國時報 【朱武智、林倖妃/台北報導】
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表示,黑嘴端鳳頭燕鷗是全世界瀕絕而珍貴的稀有鳥類,鳥會人員應採「限時搶救」方式,緊急登島誘捕鳥喙受困的鳥隻;但時間一到,不管成功與否,人員立即撤離,以免島上其他鳥兒受驚擾或棲地遭破壞,導致鳥兒被迫遷徙他處。
袁孝維目前主持一項研究計畫,為馬祖地區之鳳頭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調查其棲地與遷徙範圍。
她表示,全世界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只有一百多隻,但在馬祖一個無人島嶼就發現十多隻,實在令人振奮。她說,一隻鳥兒就是一個生命,無論如何都要試著去救援、助其脫困,不能置之不理。
袁孝維認為,鳥會人員必須做的是,先確定要營救的鳥兒是罕見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再觀察該鳥兒在島上有沒有巢位。若有巢位,可以在附近設陷阱;若沒有,則要了解其活動範圍和區域,可以霧網或麻藥槍捕捉。
至於最佳營救時段,她強調,應在清晨或傍晚時分,因為白天溫度較高、太陽大,親鳥為孵蛋或保護雛鳥,通常都會飛回巢,此時最不適合登島。唯有在天氣涼爽時的清晨或傍晚,才會有機會。
但營救過程必須限定時間,例如半小時、一小時。袁孝維表示,「限時搶救」是為避免島上其他鳥兒,特別是雛鳥受驚擾而飛離、掉落,或棲地遭到破壞;她也提醒,半小時、一小時只是原則,登島者必須隨時觀察島上鳥兒的反應,若引起太大驚嚇,就要機動性撤離。
從鳥兒的鳥喙受到塑膠管套住而無法進食的情形推論,當地海域恐有嚴重垃圾汙染問題,導致鳥兒覓食時,鳥喙被塑膠管卡住。袁孝維語重心長說,當地與對岸的民眾都要檢討,不要再亂丟垃圾。
農委會保育組組長方國運也說,黑嘴端鳳頭燕鷗是瀕絕珍稀的野生動物,當獲悉一隻鳥兒的鳥喙被塑膠管套住,身為行政人員的他只能表達關心,何況他又不在現場。但他認為,袁孝維教授的建議很可行,當地鳥會人員應盡快研商對策,以最短時間且最不會干擾鳥兒的方法登島營救。
葡萄柚 於 2008-07-21 16:24: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11003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5:00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5:00
最稀少鷗科 一度被認已絕種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
黑嘴端鳳頭燕鷗為鷗科中最稀少的一種,自一八六三年被人類命名以來,因發現紀錄僅五筆,一度被認為已絕種,因此有「神話之鳥」美稱。
兩千年在馬祖燕鷗保護區,由張壽華與梁皆得發現四對燕鷗棲息繁衍,為世界上首例繁殖紀錄。之後每年皆在馬祖發現其芳蹤,今年數量達廿隻新高,包括三隻亞成鳥。
黑嘴端鳳頭燕鷗身長約四十公分,頭頂類似鳳頭燕鷗,但黑色羽毛由嘴基延伸至後頭城冠羽狀。其最大特徵,在於嘴前端三分之一為黑色,但最尖端有一白點,餘為橘黃色。常與鳳頭燕鷗群一起活動、繁殖。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
黑嘴端鳳頭燕鷗為鷗科中最稀少的一種,自一八六三年被人類命名以來,因發現紀錄僅五筆,一度被認為已絕種,因此有「神話之鳥」美稱。
兩千年在馬祖燕鷗保護區,由張壽華與梁皆得發現四對燕鷗棲息繁衍,為世界上首例繁殖紀錄。之後每年皆在馬祖發現其芳蹤,今年數量達廿隻新高,包括三隻亞成鳥。
黑嘴端鳳頭燕鷗身長約四十公分,頭頂類似鳳頭燕鷗,但黑色羽毛由嘴基延伸至後頭城冠羽狀。其最大特徵,在於嘴前端三分之一為黑色,但最尖端有一白點,餘為橘黃色。常與鳳頭燕鷗群一起活動、繁殖。
葡萄柚 於 2008-07-21 16:25: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11003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6:00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6:00
國際11人團 專為黑嘴端鳳頭燕鷗而來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馬祖報導】
為了一睹「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風采,來自六個國家,共十一位專業賞鳥人,透過「Birding in Matsu」網站,及台灣生態永續協會協助,共同組團來馬祖賞鳥。
來自英國、荷蘭、美國、澳洲、香港與南非六國共十一位鳥人,透過「Birding in Matsu」網站,參加由台灣永續協會理事長田秋堇舉辦的生態旅遊行程。
團員幾乎都是該國鳥會的核心成員,有大學教授、鳥類學家,甚至還有香港鳥書的作者。在當地鳥界,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群賞鳥人士在台灣知名鳥人廖世卿帶領下,前日搭乘班機抵達馬祖,並於昨晨包船前往北竿附近的無人島礁鐵尖島賞鳥。
不到廿四小時的停留時間,如此來去匆匆,唯一的目的只有賞鳥,這群鳥類專家,在看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瞬間,彼此還擁抱、擊掌,興奮不已。團員們都為了自己能夠成為該國首位看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人,而感到自豪。
來自美國的Brown是「十一人團」唯一的女性。她說能夠成為第一位看到「神話之鳥」的美國人,她覺得「非常,非常,非常驕傲」。
荷蘭人Max Barlin則說,當知道只能從鳥書上看到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真的存在於馬祖時,他就告訴自己一定要來,上網搜尋後,發現Birding in Matsu網站,於是報名參加。
終於得償宿願,Max說,荷蘭鳥會的數百人,都在等他回國分享心得,在他之後,一定會有很多荷蘭人來馬祖賞鳥。
來自南非的團員則說,過去要看到稀有鳥類,通常都要跋山涉水,走六、七小時以上的山路,才有可能看到。但從台灣出發,只要搭五十分鐘的飛機,加上四十分鐘船程,就能抵達黑嘴端鳳頭燕鷗的棲息地,「這是我參加過最輕鬆的行程,看的卻是最稀有的鳥,相當值得。」
廖世卿說,台灣永續生態協會協助連江縣政府架設這個網站,就是希望能夠推展馬祖的Eco Tour,尤其是將神話之鳥推廣給歐美的愛鳥人。他也說,很多團員跟他保證,回國後一定會將賞鳥心得,以報告、演講、專文等方式分享,吸引更多外國人來馬祖。
一行人昨搭乘下午二時四十分的班機離馬,部分團員將在台灣本島繼續賞鳥行程,荷蘭等國的團員則直接回國。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馬祖報導】
為了一睹「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風采,來自六個國家,共十一位專業賞鳥人,透過「Birding in Matsu」網站,及台灣生態永續協會協助,共同組團來馬祖賞鳥。
來自英國、荷蘭、美國、澳洲、香港與南非六國共十一位鳥人,透過「Birding in Matsu」網站,參加由台灣永續協會理事長田秋堇舉辦的生態旅遊行程。
團員幾乎都是該國鳥會的核心成員,有大學教授、鳥類學家,甚至還有香港鳥書的作者。在當地鳥界,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群賞鳥人士在台灣知名鳥人廖世卿帶領下,前日搭乘班機抵達馬祖,並於昨晨包船前往北竿附近的無人島礁鐵尖島賞鳥。
不到廿四小時的停留時間,如此來去匆匆,唯一的目的只有賞鳥,這群鳥類專家,在看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瞬間,彼此還擁抱、擊掌,興奮不已。團員們都為了自己能夠成為該國首位看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人,而感到自豪。
來自美國的Brown是「十一人團」唯一的女性。她說能夠成為第一位看到「神話之鳥」的美國人,她覺得「非常,非常,非常驕傲」。
荷蘭人Max Barlin則說,當知道只能從鳥書上看到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真的存在於馬祖時,他就告訴自己一定要來,上網搜尋後,發現Birding in Matsu網站,於是報名參加。
終於得償宿願,Max說,荷蘭鳥會的數百人,都在等他回國分享心得,在他之後,一定會有很多荷蘭人來馬祖賞鳥。
來自南非的團員則說,過去要看到稀有鳥類,通常都要跋山涉水,走六、七小時以上的山路,才有可能看到。但從台灣出發,只要搭五十分鐘的飛機,加上四十分鐘船程,就能抵達黑嘴端鳳頭燕鷗的棲息地,「這是我參加過最輕鬆的行程,看的卻是最稀有的鳥,相當值得。」
廖世卿說,台灣永續生態協會協助連江縣政府架設這個網站,就是希望能夠推展馬祖的Eco Tour,尤其是將神話之鳥推廣給歐美的愛鳥人。他也說,很多團員跟他保證,回國後一定會將賞鳥心得,以報告、演講、專文等方式分享,吸引更多外國人來馬祖。
一行人昨搭乘下午二時四十分的班機離馬,部分團員將在台灣本島繼續賞鳥行程,荷蘭等國的團員則直接回國。
葡萄柚 於 2008-07-21 16:26:00 修改文章內容

發文數:11003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6:00
發表時間:2008-07-21 16:26:00
垃圾打哪來 可能是閩江口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馬祖報導】
馬祖燕鷗保護區內,驚傳保育類動物黑嘴端鳳頭燕鷗下喙被塑膠管卡住無法進食事件。這個顯然不該出現在海上塑膠管,是從哪裡來的?連江縣環保局研判,從大陸閩江口漂來可能性極高。
連江縣環保局長陳秀華說,馬祖就在閩江口外,當閩江口因雨季、水災等原因,水位高漲時,大水就會夾帶著乾枯的五節芒、棄置於江邊的垃圾等物品,隨著河水飄入海中。
飄入海中的垃圾,會因風向與海流,飄至馬祖。陳秀華說,若是吹南風,垃圾就會飄至南面的澳口,如仁愛、津沙等村;吹北風,則會飄到北面的澳口,如清水、珠螺等村。
陳秀華說,他曾為此數度與福建省衛生單位協商,這幾年飄來馬祖的垃圾量雖有降低,但仍無法做到完全無垃圾。
是否也有可能是馬祖當地民眾將垃圾棄置於海,陳秀華認為,馬祖垃圾不落地政策推行的相當徹底,且居民並無將垃圾往海裡丟的習慣,故可能性極低。
馬祖當地居民,早已習慣海邊時有所見,寫著簡體字的塑膠袋等垃圾,各澳口也常見到學生或是義工清垃圾身影。
在馬祖,各海岸都有學校、社區等單位認養,定期清理。有義工感慨表示,雖海岸髒不是馬祖人的錯,但為了給居民及觀光客一個乾淨的沙灘,他們還是會定期清理。
2008-07-21 中國時報 【潘欣彤/馬祖報導】
馬祖燕鷗保護區內,驚傳保育類動物黑嘴端鳳頭燕鷗下喙被塑膠管卡住無法進食事件。這個顯然不該出現在海上塑膠管,是從哪裡來的?連江縣環保局研判,從大陸閩江口漂來可能性極高。
連江縣環保局長陳秀華說,馬祖就在閩江口外,當閩江口因雨季、水災等原因,水位高漲時,大水就會夾帶著乾枯的五節芒、棄置於江邊的垃圾等物品,隨著河水飄入海中。
飄入海中的垃圾,會因風向與海流,飄至馬祖。陳秀華說,若是吹南風,垃圾就會飄至南面的澳口,如仁愛、津沙等村;吹北風,則會飄到北面的澳口,如清水、珠螺等村。
陳秀華說,他曾為此數度與福建省衛生單位協商,這幾年飄來馬祖的垃圾量雖有降低,但仍無法做到完全無垃圾。
是否也有可能是馬祖當地民眾將垃圾棄置於海,陳秀華認為,馬祖垃圾不落地政策推行的相當徹底,且居民並無將垃圾往海裡丟的習慣,故可能性極低。
馬祖當地居民,早已習慣海邊時有所見,寫著簡體字的塑膠袋等垃圾,各澳口也常見到學生或是義工清垃圾身影。
在馬祖,各海岸都有學校、社區等單位認養,定期清理。有義工感慨表示,雖海岸髒不是馬祖人的錯,但為了給居民及觀光客一個乾淨的沙灘,他們還是會定期清理。
葡萄柚 於 2008-07-21 16:26:00 修改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