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堵車惡夢!Volvo自動跟車系統2014年投入生產!

瀏覽: 6858
回覆: 1
共1頁
發文數:1647
發表時間:2012-12-12 19:49:00
堵車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深受其害的莫過於汽車駕駛員,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倍感勞累、滋長煩躁情緒,甚至引發車禍。有網路調查數據顯示 20% 的車禍發生於堵車期間。到底有何良策破解堵車期間引發的一系列威脅生命安全的問題呢?其實,早在 2011 年年初,瑞典著名汽車品牌 Volvo 已推出其自主研發的新型堵車輔助駕駛系統,在車流走走停停、行駛速度低於 50 km/h 時,會自動跟隨前方車輛行駛(類似無人駕駛)。該技術有助於降低事故風險,並且有助於在未來數年實現零車禍現象。因為 Volvo 的事務主管 Anders Eugensson 說過:Volvo 的目標是在 2020 年前實現 Volvo 自動駕駛新產品零事故發生。Volvo 計劃於 2014 年給旗下車系配備該系統,並將其投入市場。


▲堵車時駕駛員疲勞駕駛容易造成車禍,Volvo 自主研發的新型堵車輔助駕駛系統,自動跟車行駛,開車照樣喝咖啡、看雜誌。(圖片來源:Engadget

堵車輔助駕駛系統基於自動隊列輔助系統 AQuA,整合並延伸至 2012 年年初已應用於 Volvo V40 車型的自適應巡航系統與車道輔助系統。AQuA 通過一個顯示螢幕與駕駛員交流,當車輛因堵車而減慢車速時,AQuA 指示燈便會亮起,駕駛員便可自行決定是否啟動自動跟車模式。AQuA 系統啟動後,發動機、制動和轉向系統將自動做出反應,自適應巡航系統會自動控制轉向,同時自動保持與前面車輛的適當距離,令乏味的駕駛變得更簡單、安全而且舒適。當然,啟動自動跟車系統後駕駛員依舊可以隨時對車輛進行控制。當擁堵警報解除,系統會提示駕駛員繼續駕車。另外,AQuA 融合轉向功能,提供系統控制車輛以最高時數 50 km 的速度過彎。


▲堵車輔助駕駛系統基於自動隊列輔助系統 AQuA,在車流走走停停、行駛速度低於 50 km/h 時,會自動跟隨前方車輛行駛(類似無人駕駛)。(圖片來源:Engadget

AQuA 的工作原理是透過鐳射掃描器、雷達掃描器以及影像監控對周邊進行檢測。通過檢測道路的車道線實現轉向控制,同時系統也會針對駕駛員進行監控,分析駕駛員面部表情,當駕駛員精力不集中時便會發出警報,假如駕駛員無視警報,車輛就會自動停下。

堵車輔助駕駛系統是 Volvo 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推出的第二項技術,早前,該公司已開展 SARTRE 項目(環保安全的公路列車),在車速低於 90 km/h 的情況下,於高速公路成功測試車輛隊列自動行駛 124 英里,零事故。Volvo 公司負責研發的副總裁 Peter Mertens 曾表示,以基本無需駕駛員幹預車輛,自動控制轉向、加速、制動為特點的自動駕駛是 Volvo 公司重點研究領域。Volvo 的目標是結合全球卓越設計概念與領先技術為消費者研發安全、可靠、便於操作的自駕技術產品,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全球領軍者。


▲Volvo SARTRE 項目(環保安全的公路列車),在車速低於 90 km/ h 的情況下,於高速公路成功測試車輛隊列自動行駛 124 英里,零事故。(圖片來源:WSJ Blogs

其實 Volvo 研發自動駕駛並非一枝獨秀,Google 早年就已著手研究自動駕駛技術,並於 2010 年 10 月成功將自動駕駛汽車從舊金山越過金門大橋,沿著高速公路繞著太浩湖(Lake Tahoe)跑一圈,全程 48.3 萬公里,沒有發生一次車禍事故。當然,該技術目前尚未成熟,Google 正努力將其完善。Volvo 研發的堵車輔助駕駛系統也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一種,只是局限性比 Google 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大,僅限於低速行駛時使用。分析目前兩項技術距離投入生產,再到市場使用的時間,Volvo 的堵車輔助駕駛系統可能會更快與大家見面,或許還會成為手動駕駛到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過渡期,畢竟新技術都需要一個適應階段。


▲2010 年 10 月,Google 成功將自動駕駛汽車從舊金山越過金門大橋,沿著高速公路繞著太浩湖(Lake Tahoe)跑一圈,全程 48.3 萬公里,零事故。(圖片來源:Inside

一個是著名汽車製造商,一個是全球科技巨擎,前者優於硬體製造,後者偏向軟體研發,不知哪家能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領導者?

資料來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Enson 於 2015-05-25 09:04:22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9-12 00:22:52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