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手機討論一個日本C員工眼中的手機定制

瀏覽: 959
回覆: 1
共1頁
發文數:4169
發表時間:2003-12-07 19:19:00

http://www.donews.com/donews/article/5/55733.html
頂制手機之一個日本CP員工眼中的手機定制

一個日本CP員工眼中的手機定制
  茂呂是日本一家CP海外事業推進室的市場人員,長期在中國工作,他的公司與i-mode合作緊密。在北京安定好住所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加入中國移動GPRS使用者行列,申請中國移動的"百寶箱"服務,開始研究中國的移動資料業務。

  茂呂回憶說,他原先看慣了i-mode提供的豐富多彩的內容,乍一看中國運營商的內容服務,覺得很別扭:界面的設計、畫面的大小、顏色的搭配、文圖的組合都顯得很蹩腳,而且畫面質量不高,傳輸速率也比i-mode要慢。

  "肯定不是網絡的問題,"茂呂說。日本的i-mode傳輸速率不到30kbit/s,這個速率和中國移動提供的理論上64kbit/s的速率比起來,並沒有優勢。

  茂呂認為是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一是內容開發的經驗問題。中國CP的內容開發經驗要比日本差一點,i-mode在日本已經有5年多的曆史,內容開發商不計其數,到2003年3月份,其中核心的CP約有3200家,邊緣的CP有57831家,從事內容開發的人員很多。而中國的資料業務目前重點還是基於SMS的服務,中國的CP主要還是開發SMS的一些應用,而在開發基於WAP等技術的服務上投入很少,這一點從中國從事WAP開發業務的人數就可以看出來。有兩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知名網站,其中一家的WAP開發人員只有1個人,另一家只有3個人。

  另外一個原因是終端廠家和CP的溝通問題。手機終端廠商和CP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但是,CP開發的內容不但要符合運營商網絡的要求,還要符合終端使用要求。盡管手機是標準化的產品,但是不同的終端廠商在手機的開發上具有不同的特點,如果CP和終端制造商沒有很好的溝通,CP開發的內容在手機上應用時會出現很多問題。

  這種事情不是哪一個手機廠商和CP所能肩負起來的。"只有運營商出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茂呂這樣說。在日本,是由NTT DoCoMo出面,自己研發或者每年給終端制造商一定的研發費用委托其開發,然后根據不同的業務直接從終端制造商那里定制手機。

  日本大概在1999年出現定制手機,所有的定制手機都有一個醒目的"i",那就是i-mode的品牌標志,而在另外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才能看到手機制造商留下的痕跡,比如Sony制造的手機一般會是"soXXXi"的形式出現(其中XXX是數字),但是一般人很難看出是哪一家企業制造的了。現在,幾乎所有NTT DoCoMo的使用者使用的都是這種手機,而其他兩家移動運營商au和J-phone也採用同樣的辦法直接定制手機,所以幾乎所有的日本移動使用者使用的都是這種手機。


  日本運營商每年都會出台一些技術規範,發給手機制造商,手機制造商生產的手機必須嚴格符合這些技術規範。目前在日本已經有了一部分3G的使用者,這些使用者使用的手機清一色是由運營商定制提供給使用者的。茂呂認為,在日本,資料業務的飛速發展迫使運營商不得不參與手機終端的制造,在3G時代更是如此。

  CDMA運營商掌控手機設計

  定制手機在CDMA上表現最為突出。美國的運營商很早就開始在終端手機廠商那里定制手機,由於CDMA手機是機卡不分離的,運營商通過簽訂合同贈送使用者手機,使用者在使用1年或者2年后,每月必須消費一定金額的電話費后,手機最后歸使用者所有。在美國,手機的主要用途是語音通話,使用者更關心手機的質量,對於手機款式要求不如東方人那樣挑剔,也不像東方人那樣頻繁更換終端。

  目前,在美國已經開始提供鈴聲下載等資料業務,但是作為一種新業務,目前價格不菲,運營商目前已開始有專門為業務定制手機的想法,不過發展速度很慢。

  韓國CDMA是CDMA技術發展的"樣板工程",在亞洲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韓國希望通過寬帶和CDMA來振興經濟,由於發展CDMA基本上是實行電話費補貼的政策,所以韓國運營商為此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在終端管理方面也是力度最大的。由於CDMA在資料業務上特色明顯,且價格相對便宜,所以韓國基於CDMA的資料業務發展很快,據諾盛電信咨詢提供的資料,目前韓國移動運營商資料業務收入的絕對規模已經達到日本的30%,只是由於價格便宜,資料業務在所有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要低於日本企業,目前KTF的資料業務占到7%。

  中國聯通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CDMA網絡運營商,幾乎全部採用定制手機來發展使用者,它們日后是否也像i-mode一樣採用運營商的品牌呢?對此,聯通內部人士表示,CDMA對終端已經實行了非常嚴格地管理,但不會取消制造商的品牌。

  歐洲運營商開始涉足定制手機

  歐洲運營商的傳統做法是不介入手機設計,在單純提供語音業務的時代,盡管運營商也是採購手機進行電話費補貼,但是歐洲人更關心手機的質量、屏幕的大小。隨著資料業務的發展,這種做法逐漸被改變,諾盛電信咨詢表示,因為運營商一開始沒有定制手機,導致內容提供商開發業務比較麻煩。

  去年,Orange與英國移動通信巨頭沃達豐推出了機身印有自家標志、內置自家軟體的可拍照手機,摩托羅拉是首家推出"Orange標志電話"的手機廠商。

  前不久,Orange公司又展示了兩款專門定制的新手機,並表示未來幾年還會有更多款式面世。Orange公司表示期望能效仿美國和日本市場上移動通信運營商和手機廠商之間的合作方式,由面向使用者的運營商向手機廠商直接定制中意的機型,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撰文/黃松飛)








http://www.donews.com/donews/article/5/55734.html

定制手機之文化差異分析

  資料業務的興起是決定手機定制化發展的關鍵因素,而資料業務的發展又和不同國家不同消費者之間的文化差異息息相關。

  在歐美國家,寬帶的普及率很高,人們對於資料業務的需求通過寬帶上網基本上可得到滿足,因此,對於移動通信資料業務的需求不是很迫切;同時,很多歐美人習慣開車上班,開車的時候使用移動電話進行語音溝通尚且吃力,使用資料業務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這些地區的移動資料業務發展很慢。

  而在日本,一般的家庭婦女基本上沒有自己的電腦,她們一般通過手機上網來獲取健康、美容的資訊或者娛樂;上班族則由於工作壓力大,不可能動用辦公電腦來做私事,他們多通過手機上網來購買股票、彩票或者娛樂,這種習慣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時尚。另外,由於日本人口多,大多數人乘坐地鐵上班,通過手機上網成了他們打發時間的絕好方式。

  到2003年3月,日本擁有7500萬移動使用者,其中開通資料業務的有6200萬,占82.6%。

  韓國的情況和日本很類似,但是韓國的資料業務價格便宜,在移動資料新業務上發展很快,特別是游戲。

  對於NTT DoCoMo以i-mode 一統手機品牌的做法,諾盛電信咨詢認為這也是和當地國情有關。在日本,運營商處於優勢地位,日本人的合作精神也非常好,所以NTT DoCoMo能號令天下。而在韓國,制造商具有很大的實力,比如三星、LG等企業,都是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因而,韓國並沒有出現日本的情況。

可見,由於移動通信資料業務興起,定制手機將是移動通信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將有可能影響定制手機發展的速度。(黃松飛)
  日本移動資料業務發展現狀(截止日期2003年3月)

運營商
使用者數(萬戶)
資料業務品牌
資料業務使用者數(萬戶)

NTT DoCoMo
4386
i—mode
3775

Au
1404
Ezweb
1254

J-phone
1396
J-sky
1216


  

豬頭立方 於 2016-05-28 16:50:28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
發表時間:2025-09-12 20:03:15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