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數:17520
發表時間:2013-08-16 21:33:00
發表時間:2013-08-16 21:33:00
技術創業帶頭領軍 網路加乘整合效益
再「創」台灣科技島 產學連結尤為關鍵
再「創」台灣科技島 產學連結尤為關鍵
台灣創業風氣日益興盛且微型創業多元化!為持續在台灣推廣創新、創業的精神,Google 於今(15)日舉辦「『技網』開來 創業台灣」活動,邀請新創團隊一同探討台灣應如何掌握核心技術、積極運用網路資源,再創下一波技術創業新浪潮,藉以搶攻國際版圖、挖掘更多潛在商機!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左一)和瑞德感知科技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陳碩鴻(左二)、創意引晴執行長黃俊傑(右二)和 Cubie Inc. 共同創辦人馮彥文(右一)。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台灣是全球高科技重鎮,不但在 ICT 產業鏈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堅強的技術實力更為台灣打造了數十年的經濟榮景。這樣的關鍵優勢和硬體資源上的成熟基礎,足以在網路崛起的時代中創造出新一波的利基。台灣應多鼓勵『技術型人才』創業與發展,並搭配產學緊密結合,協助年輕人有效運用既有技術資源和他們在網路上所擁有的優勢,以掌握全球市場的脈動和商機。」
根據 Google 與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合作、共同發表的「創意台灣(Innovation Taiwan)報告」,網際網路已帶來龐大商機,使企業更容易開拓全球業務並同時提高生產力與效率。此外,網路孕育無限創新因子,新創企業家應將觸角延伸到網際網路價值鏈的每一個領域,其中包括網路應用內容、社群技術及新的商業模式。
經濟部工業局表示:「工業局長期鼓勵各類產業的跨界合作,也相當看好並樂見『創意台灣』報告這類的產業資源釋出。我們希望能打造出一個開放多元的產業環境,讓更多擁有創新能力的新創企業家可透過網際網路接軌全球市場,進而為台灣的經濟成長帶來新的動能。我們將持續推廣產官學的頻繁交流與互動,共同提升台灣人才的創新能力。」
Google 長期關注台灣人才培育及創業議題,繼去年在台灣推出「(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Day) 創業新商機 行動新勢力」區域性活動,今再度展現對此議題的高度重視。會中除由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針對「產學連結 創業復興」發表演說外,亦邀請新創團隊 Cubie Inc. 共同創辦人馮彥文、創意引晴執行長黃俊傑、瑞德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陳碩鴻分享創業成功方程式與未來願景藍圖,期待藉由自身的創業經驗,激盪出更多創新火花,一起為優化台灣創業環境努力。
《創意台灣:擁抱網路創新》 報告摘要
台灣的經濟成長仰賴各產業及部門發揮創新能力,而網際網路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為探討一個健全的政策框架,Google 與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 (TIEA) 於 2013 年年初出版《創意台灣:擁抱網路創新》報告,勾畫台灣網際網路的未來,同時列舉在網際網路上展現創新能力的傑出台灣人物及成功案例,希望透過這份報告與成功故事來激發創新能力,並且鼓勵更加普及地運用網路工具,從而進一步提升台灣經濟的整體表現。
以下是報告列舉台灣可發揮的領域:
網際網路帶來龐大的商機,使創業者更容易地開拓全球業務,並為企業提高生產力與效率。網路技術運用更廣泛的中小企業,其出口額及所創造的工作機會為其他公司的兩倍。然而,台灣網際網路零售佔零售總額的 3%,相較其他電子商務生態完善的國家為低 (如英國的比率為 8%)。此外,台灣企業亦可提高雲端服務的運用。台灣擁有卓越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除應多加善用外,亦支持創新的支付模式、教育企業認識雲端服務、鼓勵網路創業文化,並為創業家提供多面向的集資管道。
行動通訊革命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為台灣帶來無限的創新潛力。由台灣公司開發的行動通訊 Cubie Messenger,在短短 7 個月便吸引超過 440 萬的全球用戶註冊。美國的手機「應用程式經濟」(App Economy) 提供了 466,000 個工作機會,芬蘭的出口經濟受 Nokia 的沒落嚴重打擊,但手機應用程式與其他網路創新引領芬蘭的經濟重生。台灣是開放、國際化的國家,並擁有完善的行動通訊環境,開發行動內容與服務,將為台灣 ICT 產業升級的關鍵。若要實現這個目標,則陳舊的相關法例需要調整,才以確保創業家能夠受惠於行動平台產品快速行銷的特性。
網際網路可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品質,為中小企業創造新的商機,讓整個經濟產生漣漪效應。政府提供的開放資訊為創新的基石,創業家及市民皆可利用資料進行加值,打造新的市府服務。專家估計僅在歐洲一地,開放公共資訊產生的利益可高達每年 1,400 – 1,800 億歐元。台北市政府是這方面的領先部門,其《台北市政府公開資料平台 》提供 155 種以上的資料,市民因此可以輕鬆重複使用資料,增加資料的價值。
隨著全球網路科技的興盛,教育已不再是少數人專屬的權利。各種教育階段多有網路課程可供選擇,例如國立交通大學的 OpenCourseWare 提供了 58 種課程。這些資源有助於進一步促進教育平等,讓學生和成人能接受更多樣化的高品質教育內容。此外,網路工具更可填補傳統教育的不足,因此政府部門應進一步鼓勵教育與網路的融合。
網際網路可讓我們透過以往未曾想過的方式去提高現有的交通、通訊以及能源基礎建設的運用,不但可以提高效率和產能,並可以讓消費者繼續回饋整個體系。例如,我們可以透過網路查詢即時能源消耗數據與測試網路的速度及品質,形成豐富的資料生態系統,優化能源與通訊基礎的效益。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不斷地完善台灣的網路環境。
台灣的在地內容與文化,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而行銷全球。我們需要鼓勵更多的台灣藝術家和創作者,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力量得以觸及全球觀眾,並開創新的收入來源。我們必須確保數位服務平台被法律所保障,並且實行具彈性的版權政策,如此才能鼓勵創新。
水杉而 於 2015-05-25 09:05:49 修改文章內容

商業贊助
發文數:1發表時間:2025-09-05 0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