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正式推出新一代的 ROG Phone 9 系列遊戲手機,延續前代的產品策略,這次同樣有基礎款的 ROG Phone 9,以及進階款的 ROG Phone 9 Pro 與 ROG Phone 9 Pro Edition,其中 ROG Phone 9 Pro Edition 具備更高的記憶體及儲存空間,隨盒裝附贈「空氣動力風扇 X Pro」協助手機散熱。究竟新一代的 ROG Phone 9 系列有哪些特別之處?我們趕緊開箱看下去吧!
為了呼應 ROG Phone 9 系列都有使用 AniMe Vision 背蓋設計,華碩特別在盒裝封面導入點陣風格的印刷圖示,由此強調今年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的外型亮點。不過我自己還是比較喜歡 ROG Phone 8 Pro Edition 的三角柱盒裝,儘管看起來多少比較浮誇,但反而更有 ROG Phone 系列手機的產品味道。
雖然 ROG Phone 9 在背蓋使用的 LED 燈數量,相比起 ROG Phone 9 Pro 還是有所落差,不過兩者畢竟價格不同,會有這樣的規格差異也很正常。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華碩表示,ROG Phone 9 Pro 背蓋上 AniMe Vision 採用的 LED 燈數量,除了高過 ROG Phone 9 以外,也遠超前代 ROG Phone 8 Pro 將近一倍之多,一口氣由 341 顆增量至 648 顆 LED 燈;至於 ROG Phone 9 則是導入 85 顆 LED 燈效,儘管數量不多,仍可滿足一定程度的動畫效果。此外,華碩甚至還專為 ROG Phone 9 Pro 的 AniMe Vision 打造多款可以搭配 AirTriggers 操作的趣味小遊戲。
▲ROG Phone 9 Pro 與 9 Pro Edition 採用的 AniMe Vision 具備 648 顆 LED 燈。
▲ROG Phone 9 採用的 AniMe Vision 具備 85 顆 LED 燈。
另外,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這次還是有提供 IP68 等級的防塵防水設計,而且今年在加大手機電量的同時,ROG Phone 9 系列的機身厚度依舊是維持在與 ROG Phone 8 Pro 相同的 8.9mm,僅有重量微微提升 2g。顏色方面,ROG Phone 9 台灣上市版本提供「幻影黑」、「極光白」兩色,ROG Phone 9 Pro 與 9 Pro Edition 則是僅有「幻影黑」一組顏色。
▲ROG Phone 9 Pro 與 9 Pro Edition 針對台灣市場提供「幻影黑」顏色款式。
▲ROG Phone 9 在台灣市場則有「幻影黑」與「極光白」兩種顏色選擇。
不少玩家都很關注的肩鍵問題,ROG Phone 9 系列同樣有保留 AirTriggers 觸控按鍵設計,而且好消息是,華碩方面證實,新一代的 ROG Phone 9 系列就是採用「超音波觸控鍵」的 AirTriggers,各位玩家可以安心入手體驗。至於華碩為何要重新選擇使用超音波的按鍵方案,主要還是因為先前 ROG Phone 8 改用電阻式方案後的確造成不少玩家的不滿,而在聽取用戶回饋後,華碩選擇重新回歸超音波方案,也算是聽到玩家聲音了!
▲ROG Phone 9 系列重新採用「超音波觸控鍵」的 AirTriggers 遊戲肩鍵設計。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採用 6.78 吋 2,400 x 1,080pixels 解析度螢幕,搭配三星 E6 flexible AMOLED 顯示器。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正面覆蓋康寧大猩猩 Victus 2 強化玻璃,螢幕最大亮度達 1,600nits、局部峰值亮度可達到 2,500nits。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支援 LTPO 多段調節技術(一般模式最高 165Hz、遊戲模式可達 185Hz)、720Hz 螢幕觸控採樣率。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續航方面,華碩自從在 ROG Phone II 時期首度導入 6,000mAh 電量後,「大電量」也順勢成為 ROG Phone 系列後續的一大賣點,不過隨著 ROG Phone 8 系列開始使用全新的「第三世代外型」設計,手機電量一口氣縮減至 5,500mAh,儘管有特別加入 Qi 無線充電功能,相信不少玩家依舊對此有點意見。
如今 ROG Phone 9 系列升級採用 5,800mAh 電池,提供 65W HyperCharge 有線快充、15W 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僅有支援 Qi 1.3,尚未達到 Qi2 標準),雖然與目標 6,000mAh 還有一點距離,但也能看出華碩對於玩家意見的高度重視,我覺得這份用心蠻值得肯定的。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另外補充一點,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這次還有特別追加 eSIM 功能,不過目前僅限於台灣與日本地區使用。值得留意的是,華碩雖然在 ROG Phone 9 系列加入 eSIM 功能,卻沒有捨棄實體雙 nano-SIM 卡槽的配置,有需求的玩家還是可以使用實體雙卡上網。但要留意的是,當你透過 ROG Phone 9 系列使用 eSIM 服務後,手機的 SIM 2 功能會暫時停用,簡單來說,無論你是使用實體 SIM 卡或是 eSIM 服務,最多就只能享有雙卡上網的功能,無法進一步達到三卡上網就是了。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相機鏡頭配置上,ROG Phone 9 這次與 ROG Phone 9 Pro 有著更為明顯的區別,除了同樣搭載三鏡頭主相機,並且具備相同的 5,000 萬畫素主鏡頭 + 1,300 萬畫素 120° 超廣角鏡頭外,基本款的 ROG Phone 9 在第三顆鏡頭則是配置 500 萬畫素微距鏡頭,而進階版的 ROG Phone 9 Pro 與 9 Pro Edition 則是採用 3,200 萬畫素的 3x 光學鏡頭,支援最高 30x 數位變焦。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ROG 瞬水冷凝殼」第二個務實應用:音效體驗。前面有提到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並不是使用雙前置喇叭設計,但是為了滿足玩家對於正出音的需求,「ROG 瞬水冷凝殼」強調可以利用保護殼底部具有導聲元件的聲腔結構,進一步將手機底部喇叭的聲音引導至正前方,接著再透過正出音訊技術帶來「雙正面立體音效」的音訊效果,簡單來說,只要將 ROG Phone 9 系列搭配「ROG 瞬水冷凝殼」使用,就可以體驗媲美雙前置立體聲喇叭的外放表現。
▲空氣動力風扇 X Pro 不僅設有兩顆實體按鍵,還有保留 3.5mm 耳機孔、隱藏式腳架,並內建重低音喇叭與 Aura RGB 同步燈效。
話雖如此,ROG Phone 9 系列相較於 ROG Phone 8 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其中我覺得最關鍵的部一點,在於華碩願意聽取玩家回饋而改進的部分,比如說在 AirTriggers 重新採用超音波式方案、空氣動力風扇 X Pro 重新加入重低音喇叭,或是利用 ROG 瞬水冷凝殼的新設計彌補手機音效體驗的不足,以及在不捨棄現有規格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手機電池大小等等,我覺得這些對於 ROG Phone 的產品轉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路。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超音波肩鍵回歸、185Hz更新率螢幕!ROG Phone 9與9 Pro開箱評測]()
回到產品本身來看,可能是因為前一代的 ROG Phone 8 割捨部份太多,我反而認為 ROG Phone 9 系列開始才是「第三世代外型」的完全體設計,單就遊戲體驗來說,其實 ROG Phone 9 系列早就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地方,雖說 185Hz 更新率的確了得,但有多少手機遊戲支援才是關鍵,如果各位平常在玩的遊戲沒有支援這麼高的更新率,那對於玩家來說這項配置就如同不存在一樣。
雖然遊戲體驗沒什麼好挑剔,但是 AI 方面就很不一樣了,畢竟 ROG Phone 9 系列除了遊戲輔助的 AI 功能外,這次也全面導入先前專屬於 Zenfone 11 Ultra 的 AI 功能,好讓這款手機除了能滿足影音娛樂需求,更大大強化生產力方面的應用,綜合表現的確很不錯。
ROG Phone 9 系列重點規格
型號 | ROG Phone 9 | ROG Phone 9 Pro |
系統 | Android 15 作業系統 | Android 15 作業系統 |
SIM 卡功能 | 5G + 5G 雙卡雙待 支援 eSIM(限台灣、日本) |
5G + 5G 雙卡雙待 支援 eSIM(限台灣、日本) |
尺寸 / 重量 | 163.8 x 77 x 8.9mm / 227g | 163.8 x 77 x 8.9mm / 227g |
螢幕 | 正面: 6.78 吋 2,400x1,080pixels 解析度 Samsung E6 flexible AMOLED 最高 185Hz 螢幕更新率(LTPO) 螢幕峰值亮度:2,500nits 背面: AniMe Vision 8-bit LED 顯示器(85 顆) |
正面: 6.78 吋 2,400x1,080pixels 解析度 Samsung E6 flexible AMOLED 最高 185Hz 螢幕更新率(LTPO) 螢幕峰值亮度:2,500nits 背面: AniMe Vision 8-bit LED 顯示器(648 顆) |
處理器 | Qualcomm Snapdragon 8 Elite 八核心 | Qualcomm Snapdragon 8 Elite 八核心 |
RAM / ROM | 16GB RAM / 512GB ROM (LPDDR5X / UFS4.0) |
ROG Phone 9 Pro: 16GB RAM / 512GB ROM (LPDDR5X / UFS4.0) ROG Phone 9 Pro Edition: 24GB RAM / 1TB ROM (LPDDR5X / UFS4.0) |
前鏡頭 | 3,200 萬畫素前鏡頭 | 3,200 萬畫素前鏡頭 |
後鏡頭 | 5,000 萬畫素主鏡頭 1,3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 500 萬畫素微距鏡頭 LED 補光燈 |
5,000 萬畫素主鏡頭 1,3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 3,200 萬畫素 3x 望遠鏡頭 LED 補光燈 |
AirTrigger 按鍵 | 超音波觸控鍵 | 超音波觸控鍵 |
防水 | IP68 防塵防水 | IP68 防塵防水 |
電池 | 5,800mAh(不可拆卸) 支援 65W 有線快充、15W Qi 無線充電 |
5,800mAh(不可拆卸) 支援 65W 有線快充、15W Qi 無線充電 |
顏色 | 幻影黑、極光白 | 幻影黑 |
ROG Phone 9 系列外觀介紹
盒裝設計與配件
華碩今年針對 ROG Phone 9 系列推出的盒裝設計,整體維持高階版走浮誇路線、基礎版走樸素路線的策略,盒裝配件也與前代基本一致。其中,ROG Phone 9 Pro Edition 的盒裝並不是延續經典的三角柱外型,而是改為看起來相對普通的方盒設計,內容物除了 65W 快充頭、USB-C 編織傳輸線、退卡針與手機保護殼外,還多附贈一組「空氣動力風扇 X Pro」及專屬保護套。為了呼應 ROG Phone 9 系列都有使用 AniMe Vision 背蓋設計,華碩特別在盒裝封面導入點陣風格的印刷圖示,由此強調今年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的外型亮點。不過我自己還是比較喜歡 ROG Phone 8 Pro Edition 的三角柱盒裝,儘管看起來多少比較浮誇,但反而更有 ROG Phone 系列手機的產品味道。
機身六面圖
ROG Phone 9 系列今年同樣採用「第三世代外型」設計,外觀部分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兩者除了背蓋外,其餘機身設計相比前代並沒有太多改變。值得留意的是,華碩特別針對 ROG Phone 9 系列導入 AniMe Vision 8-bit LED 背蓋顯示器,強調即使是基本款的 ROG Phone 9,也能透過手機背蓋體驗到自訂動畫的樂趣。雖然 ROG Phone 9 在背蓋使用的 LED 燈數量,相比起 ROG Phone 9 Pro 還是有所落差,不過兩者畢竟價格不同,會有這樣的規格差異也很正常。
外型設計
隨著 ROG Phone 9 系列全面採用 AniMe Vision 的背蓋設計,原先最早出現在 ROG Phone 系列上的 Aura RGB 信仰之眼燈效也正式步入歷史(不確定未來是否還有回歸的機會),究竟各位是比較喜歡可以自訂顯示文字、畫面效果的 AniMe Vision,還是擁有著五光十色流動色彩,並被嘲諷為最酷炫光害的 Aura RGB 燈效呢?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華碩表示,ROG Phone 9 Pro 背蓋上 AniMe Vision 採用的 LED 燈數量,除了高過 ROG Phone 9 以外,也遠超前代 ROG Phone 8 Pro 將近一倍之多,一口氣由 341 顆增量至 648 顆 LED 燈;至於 ROG Phone 9 則是導入 85 顆 LED 燈效,儘管數量不多,仍可滿足一定程度的動畫效果。此外,華碩甚至還專為 ROG Phone 9 Pro 的 AniMe Vision 打造多款可以搭配 AirTriggers 操作的趣味小遊戲。
另外,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這次還是有提供 IP68 等級的防塵防水設計,而且今年在加大手機電量的同時,ROG Phone 9 系列的機身厚度依舊是維持在與 ROG Phone 8 Pro 相同的 8.9mm,僅有重量微微提升 2g。顏色方面,ROG Phone 9 台灣上市版本提供「幻影黑」、「極光白」兩色,ROG Phone 9 Pro 與 9 Pro Edition 則是僅有「幻影黑」一組顏色。
不少玩家都很關注的肩鍵問題,ROG Phone 9 系列同樣有保留 AirTriggers 觸控按鍵設計,而且好消息是,華碩方面證實,新一代的 ROG Phone 9 系列就是採用「超音波觸控鍵」的 AirTriggers,各位玩家可以安心入手體驗。至於華碩為何要重新選擇使用超音波的按鍵方案,主要還是因為先前 ROG Phone 8 改用電阻式方案後的確造成不少玩家的不滿,而在聽取用戶回饋後,華碩選擇重新回歸超音波方案,也算是聽到玩家聲音了!
顯示螢幕
ROG Phone 9 系列同樣沿用「挖孔」螢幕設計,對於追求完整視覺體驗的玩家來說會比較遺憾,不過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還是有替玩家帶來對應補償,首度支援遊戲模式限定的 185Hz 更新率(一般情況下最高只能用到 165Hz 更新率),可提供更順暢的遊戲體驗。儘管目前有支援到 185Hz 更新率的手機遊戲還是很稀少,只能期待主流遊戲後續也能跟上這一波的高更新率升級了。音效與續航
受限於機身整體設計因素,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仍採用與前代相同的雙喇叭配置,其中一顆喇叭還是維持底部設計,換句話說,今年的 ROG Phone 9 系列並不是如各位期待的改回雙前置立體聲喇叭,好在華碩還是有對此提供應對措施,我們在下面的「ROG 瞬水冷凝殼」段落再和大家介紹。此外,ROG Phone 9 系列仍有保留 3.5mm 耳機孔,支援 Hi-Res AUDIO 音效以及 Dirac Virtuo 耳機空間音效體驗。續航方面,華碩自從在 ROG Phone II 時期首度導入 6,000mAh 電量後,「大電量」也順勢成為 ROG Phone 系列後續的一大賣點,不過隨著 ROG Phone 8 系列開始使用全新的「第三世代外型」設計,手機電量一口氣縮減至 5,500mAh,儘管有特別加入 Qi 無線充電功能,相信不少玩家依舊對此有點意見。
如今 ROG Phone 9 系列升級採用 5,800mAh 電池,提供 65W HyperCharge 有線快充、15W 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僅有支援 Qi 1.3,尚未達到 Qi2 標準),雖然與目標 6,000mAh 還有一點距離,但也能看出華碩對於玩家意見的高度重視,我覺得這份用心蠻值得肯定的。
另外補充一點,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這次還有特別追加 eSIM 功能,不過目前僅限於台灣與日本地區使用。值得留意的是,華碩雖然在 ROG Phone 9 系列加入 eSIM 功能,卻沒有捨棄實體雙 nano-SIM 卡槽的配置,有需求的玩家還是可以使用實體雙卡上網。但要留意的是,當你透過 ROG Phone 9 系列使用 eSIM 服務後,手機的 SIM 2 功能會暫時停用,簡單來說,無論你是使用實體 SIM 卡或是 eSIM 服務,最多就只能享有雙卡上網的功能,無法進一步達到三卡上網就是了。
相機鏡頭
明明是電競手機卻還要兼顧專業攝影,這說的就是華碩旗下的 ROG Phone 系列手機,而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這回率先採用新一代「六軸防手震 Hybrid 雲台 4.0」,能將畫面晃動的校正角度由 ±3° 提高為 ±5°,同時主鏡頭也採用 Sony 最新的感光元件 Lytia 700,支援快門零延遲技術的 AI 追焦攝影、文件掃描校正等功能。此外,ROG Phone 9 系列的 AirTriggers 按鍵也能設定為原生相機 APP 的拍攝按鈕,模擬實體快門鍵使用。相機鏡頭配置上,ROG Phone 9 這次與 ROG Phone 9 Pro 有著更為明顯的區別,除了同樣搭載三鏡頭主相機,並且具備相同的 5,000 萬畫素主鏡頭 + 1,300 萬畫素 120° 超廣角鏡頭外,基本款的 ROG Phone 9 在第三顆鏡頭則是配置 500 萬畫素微距鏡頭,而進階版的 ROG Phone 9 Pro 與 9 Pro Edition 則是採用 3,200 萬畫素的 3x 光學鏡頭,支援最高 30x 數位變焦。
ROG 瞬水冷凝殼
最後來補充介紹兩款適用於 ROG Phone 9 系列的手機選購配件,首先是原廠手機保護殼「ROG 瞬水冷凝殼」,雖然它不像過去幾代的手機殼具有發光功能,但卻擁有更為務實的兩大應用。一、散熱部分:華碩特別在「ROG 瞬水冷凝殼」的內側加入複合式液態均溫板,由於重量僅有銅材質熱導管的 1/8,所以手機殼重量並不會顯得太重,搭配 ROG Phone 9 系列可有效降低手機溫度達 17%,且不會影響手機對於 5G 與 Wi-Fi 網路的連線訊號。「ROG 瞬水冷凝殼」第二個務實應用:音效體驗。前面有提到 ROG Phone 9 與 ROG Phone 9 Pro 並不是使用雙前置喇叭設計,但是為了滿足玩家對於正出音的需求,「ROG 瞬水冷凝殼」強調可以利用保護殼底部具有導聲元件的聲腔結構,進一步將手機底部喇叭的聲音引導至正前方,接著再透過正出音訊技術帶來「雙正面立體音效」的音訊效果,簡單來說,只要將 ROG Phone 9 系列搭配「ROG 瞬水冷凝殼」使用,就可以體驗媲美雙前置立體聲喇叭的外放表現。
空氣動力風扇 X Pro
因應新一代 ROG Phone 9 系列的推出,華碩同樣也帶來了全新的手機散熱配件「空氣動力風扇 X Pro」,經過導入馭熱速冷智慧系統,進一步加大 1.12x 的扇葉面積後,風扇內側擁有高達 38x36mm 的散熱面積,可大幅延緩手機遊戲時的發燙時間。除此之外,「空氣動力風扇 X Pro」不僅有保留兩顆實體遊戲按鍵,華碩也呼應廣大玩家期盼,再度於風扇回歸重低音喇叭的配置!ROG Phone 9 系列產品評價
其實以最近這兩年的 ROG Phone 手機來說,我很難果斷的去定論它就是一台電競手機,畢竟在所謂的「第三世代外型」設計之下,無論是去年的 ROG Phone 8 也好、今年的 ROG Phone 9 也罷,你實在很難去說它就是一款專為玩家打造的遊戲手機,畢竟取捨的部分太多了,很顯然的它更偏向於大眾市場的需求,漸漸不是過去我們熟悉的那款電競手機了。話雖如此,ROG Phone 9 系列相較於 ROG Phone 8 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其中我覺得最關鍵的部一點,在於華碩願意聽取玩家回饋而改進的部分,比如說在 AirTriggers 重新採用超音波式方案、空氣動力風扇 X Pro 重新加入重低音喇叭,或是利用 ROG 瞬水冷凝殼的新設計彌補手機音效體驗的不足,以及在不捨棄現有規格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手機電池大小等等,我覺得這些對於 ROG Phone 的產品轉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路。
回到產品本身來看,可能是因為前一代的 ROG Phone 8 割捨部份太多,我反而認為 ROG Phone 9 系列開始才是「第三世代外型」的完全體設計,單就遊戲體驗來說,其實 ROG Phone 9 系列早就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地方,雖說 185Hz 更新率的確了得,但有多少手機遊戲支援才是關鍵,如果各位平常在玩的遊戲沒有支援這麼高的更新率,那對於玩家來說這項配置就如同不存在一樣。
雖然遊戲體驗沒什麼好挑剔,但是 AI 方面就很不一樣了,畢竟 ROG Phone 9 系列除了遊戲輔助的 AI 功能外,這次也全面導入先前專屬於 Zenfone 11 Ultra 的 AI 功能,好讓這款手機除了能滿足影音娛樂需求,更大大強化生產力方面的應用,綜合表現的確很不錯。
優點
- 電池加大至 5,800mAh 電量
- AirTriggers 重回超音波按鍵方案
- 全系列具備 AniMe Vision
缺點
- 機身本體仍不具備雙前置喇叭設計
- 採用「挖孔」螢幕,影響視覺完整性
編輯給分
9.5
Sponsor

用文字撰寫科技是種浪漫,用科技點綴生活是種魔幻!你好,我是克勞德。
本文相關商品
相關新聞
2024/11/19
2024/03/17
最新消息
2025/05/06
2025/05/0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