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 iPhone 成為了隨處可見的產品(合理的推估台灣平均每 8 個人就有一個人擁有 iPhone),不但開啟了消費型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要說它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恐怕也不為過。但少有人記得距離 Apple 第一代 iPhone 問世(2007 年 7 月)至今才剛剛滿五年,五年後的今天 iPhone 已成為手機行業內吸金能力最強的賺錢機器,目前 iPhone 全球銷量已經超過 2.5 億支,創造了超過 1,500 億美元的巨大商機。過去五年 iPhone 如何影響了智慧手機行業?如何改變了整個科技產業?下一代 iPhone 會帶給我們什麼驚奇?請看手機王網站的分析報導。
多數產業人士未能料到 iPhone 的成功
無論你是不是所謂的「果粉」(蘋果產品粉絲),我們不可忽視的事實是短短五年之內 iPhone 已經徹底改變了手機產業、甚至是整個消費性電子產業。2007 年 1 月 9 日,Apple 創辦人 Steve Jobs 發表了顛覆世界的智慧型手機產品,五個多月之後第一代 iPhone 正式上市。上市之前許多所謂的大師級人物都對這款產品的未來發表了自己的預言,而有趣的是多數人最後都看走眼。Bloomberg 網站專欄作家 Matthew Lynn 曾在評論文章中預言 iPhone 對手機產業的影響將「微乎其微」,因為智慧型手機只對「少數對科技產品狂熱的極客」才有吸引力。著名電腦雜誌《PC Magazine》時任總編輯 Jim Louderback 也預言 iPhone 剛上市時或許銷售強勁,不過一旦熱度消退就會逐漸沈寂,因為「這款產品有太多缺陷,包括上網速度慢與缺少實體按鍵」。《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的專欄作家 Stephen Wildstrom 更大膽斷言 iPhone 不會像某些人預言的那樣成為「黑莓殺手」,因為這兩種產品瞄準的是不同的市場。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2007 年 1 月 9 日,Apple 創辦人 Steve Jobs 發表了顛覆世界的智慧型手機產品,智慧型手機產業也進入了全新時代。(圖片來源:iphoneincanada.ca)
其實不只是媒體,就是專業的通訊行業人士也對 Steve Jobs 進軍手機市場的結果大跌眼鏡!時任 RIM 執行長的 Jim Balsillie 相信 iPhone 對該公司業務的影響將微不足道,因為消費者選擇購買 BlackBerry 手機看重的是電子郵件功能,特別是企業郵件功能,而購買 iPhone 手機主要看中的是娛樂內容、郵件只是附帶功能,兩種產品歸類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而微軟執行長 Steve Ballmer 在 2007 年談及 iPhone 的未來時,他斬釘截鐵的表示這款產品沒有機會大賣。幾乎沒有人預料到在 5 年後的今天,Apple 已經成為通信行業的絕對龍頭老大(從獲利數字的角度),不但成功的從一家個人電腦公司搖身一變為消費電子產品的全能選手,增加了三倍的營收更讓 Apple 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iPhone 全球銷量已將近 2.5 億支
iPhone 的成功並不是在一朝一夕出現,而是持續不懈努力的結果。2007 年 6 月 29 日 iPhone 2G 問世,在 App Store 誕生之前這款產品仍被視為只是該品牌狂熱支持者才會買的「科技玩具」,但隨著 App Store 應用平台的正式上線,圍繞著 iPhone 的巨大生態系統也逐步形成。無數的軟體研發人員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意,並利用 App Store 平台銷售到全世界。由於 iPhone 用戶多屬於消費實力雄厚的頂級客群,1 至 5 美元的軟體價格對他們來說無關痛癢。隨著第三方應用越來越多、再加上每一代 iOS 功能的不斷完善,iPhone 快速拉開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一步步走向了智慧型手機的王者之路。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幾乎沒有人預料到在 5 年後的今天,Apple 已經成為通信行業的絕對龍頭老大、全球銷量更將近 2.5 億支。(圖片來源:mashable.com)
截止到 2012 年 6 月,各款 iPhone 已經在全球締造了近 2.5 億支的銷量,iPhone 的銷售收入佔 Apple 上季總營收的 58%!我們還可以從絕對數字來瞭解這款產品的影響力:2012 年第一季 iPhone 以及相關服務和配件的總收入為 226.9 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同期微軟的總營收(174.1 億美元)、也超過了同期可口可樂的總營收(111.4 億美元)。從 2007 年 6 月至今,iPhone 已經替 Apple 帶來了超過 1,500 億美元的收入,即使將通貨膨脹的因素一併考慮,1,500 億元仍超過了 Apple 在 iPhone 問世之前的 12 年的總營收。行文至此,我們不能太多的責備多數行業專家看走眼,因為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款消費性電子產品締造過如此巨大的商業成功!
由於消費性電子市場很大程度上屬於「零和市場」(意味著消費者購買了 A 公司的產品就很可能不會選購競爭公司 B 的產品),iPhone 的成功代表了這家由 Steve Jobs 一手創立的企業讓包括 NOKIA、RIM、HP、台灣 PC 品牌業者甚至任天堂等多家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從 iPhone 問世至今,過去的智慧型手機領導品牌其股價都發生了大幅變化,包括 NOKIA(股價下跌 89%)以及 RIM(股價下跌 85%),其他廠商則停滯不前,包括 Google(股價上漲 9%)、SAMSUNG(股價上漲 36%)以及微軟(股價上漲 0.6%),而 Apple 本身的股價則暴漲了 376%。隨著「行動上網」的大勢無法阻擋,不知道下一個五年前述公司的股價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iPhone 所推動的新潮流
iPhone 的誕生宣告了幾個新潮流的開始,首先是「觸控螢幕」時代的誕生!雖然觸控屏幕技術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但由於輸入軟體的限制,早期使用電阻式觸控螢幕的智慧型手機其操作方式仍有許多不便。過去智慧型手機市場真正的主流仍是以 Palm、RIM 為領導者的 QWERTY 鍵盤機種,在 iPhone 誕生之前,實體鍵盤可以說是「智慧手機」的標準配備。過去幾乎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擁有 T9 或是 QWERTY 鍵盤,然而 iPhone 主打的觸控螢幕設計卻在近幾年徹底改變了手機鍵盤的命運。在 Apple iPhone 掀起手機觸控螢幕操作風潮後,觸控螢幕成為新手機主流。目前市場上的智慧型手機幾乎都支援觸控,許多甚至採用全觸控、不搭配鍵盤的設計。進入 2012 年之後,搭載鍵盤的智慧型手機產品快速減少,之前 HTC 創意總監 Claude Zellweger 更在記者會上表示 HTC 與實體 QWERTY 鍵盤的距離將越來越遠,因為「在全鍵盤手機上投入越多、就會浪費越多的精力」。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我們不能太多的責備多數行業專家看走眼,因為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款消費性電子產品締造過如此巨大的商業成功!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獲取網路訊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這意味著「後 PC 時代」的到來。儘管按定義來說平板電腦不算 PC,但從功能上說許多人卻認為它和 PC 功能相似。自從五年前開始,個人資訊應用就開始向雲端設備轉移,它以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 服務的興起為代表。最近五年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開始取代 PC 的速度急遽上升,iPad 與 iPhone 等產品可完美達成如上網瀏覽、回覆電子郵件、更新社交網路、遊戲及影音播放等任務,幾乎可滿足輕度電腦使用者的多數需求。過去 Steve Jobs 將個人電腦(PC)比喻為卡車,他解釋過去卡車在農業社會當中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是隨著愈來愈多的人離開鄉村搬進城市,卡車的主流地位被轎車(平板電腦)取代是無法扭轉的趨勢,這個論點當時聽起來非常大膽,現在卻離我們越來越近。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獲取網路訊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
最後一個由 iPhone 問世所驅動的重大改變、也被視為最深遠的影響應該是「第三方應用程式商業模式的重新定義」!我們必須強調 Apple 本身開發的應用並不多(僅有幾款遊戲以及一些工具軟體)、而 iPhone 也不是第一款智慧型手機,iPhone 2G 首次亮相時僅預裝幾款應用軟體,而當時 Palm、黑莓等競爭對手已經擁有為數不少第三方應用軟體,但是前述軟體最後都變成了免費軟體或共享軟體,很難替開發業者帶來任何商業利潤。在發現了消費者對第三方應用的強烈需求之後,Apple 推出的 App Store 開創了第三方應用程式的全新銷售模式。很多獨立軟體設計師通過一個售價 1 到 2 美元的程式,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成為了百萬富翁,像 Rovio 這樣透過一款成功的遊戲「憤怒的小鳥」成功翻身,或是 Instagram 成功以 10 億美元的價碼被收購的例子也層出不窮,這樣的故事激勵著更多的設計師和軟體公司勇敢地投入iPhone 開發的「淘金洪流」。如今 App Store 軟體應用商店平台可說是 Apple 阻止其他對手在手持性裝置挑戰其霸主地位的「最佳護城河」,目前該平台已有超過 60 萬款的各類應用。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隨著 App Store 應用平台的正式上線,圍繞著 iPhone 的巨大生態系統也逐步形成。
下個五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雖然目前 iOS 陣營正處於最高峰,卻有不少人對於未來五年 iPhone 的成長空間感到憂心。抱持前述觀點的人士認為從整個無線通信產業的角度來看,至今還沒有任何單一品牌在無線通信領域成功位居主導位置的時間能夠如同 Intel 主導半導體產業一樣長久,許多人看好來自韓國的 SAMSUNG 將取而代之。2012 年第二季 SAMSUNG 在全球共銷售了超過 5,000 萬支智慧型手機,其出貨量已經接近 Apple 的兩倍,根據 IDC 公布的數據,去年同期 SAMSUNG 銷售的智慧型手機僅為 1,840 萬支。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韓國電子巨頭 SAMSUNG 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佔有率從 5% 上升到 32.6%,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Gartner 公佈的數據,從 2011 年第三季開始、SAMSUNG 就坐上了智慧型手機的龍頭寶座,這不僅說明了 SAMSUNG 的生產製造能力、更證實了該品牌產品熱銷程度!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2012 年第二季 SAMSUNG 在全球共銷售了超過 5,000 萬支智慧型手機,其出貨量已經接近 Apple 的兩倍。
SAMSUNG 在功能型手機與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飛速進步靠的絕對不是運氣,而是該品牌針對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價格多樣化、功能不同的產品。市場研究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在報告中指出,SAMSUNG 成為智慧型手機市場霸主的重要原因是提供了不同螢幕尺寸的選擇,目前 SAMSUNG 同時銷售著不少於 13 款觸控螢幕尺寸介於 2.8 吋至 5.3 吋之間的智慧型手機產品。反觀該品牌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最大競爭對手:Apple 僅提供三款 3.5 吋螢幕的 iPhone 手機產品。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2007 年 iPhone 2G 問世時,3.5 吋螢幕可謂是業內少見,但時隔五年之後這個尺寸甚至已經被低階入門手機所拋棄!(圖片來源:iphoneblogger.net)
2007 年 iPhone 2G 問世時,3.5 吋螢幕可謂是業內少見,但時隔五年之後這個尺寸甚至已經被低階入門手機所拋棄!最近一年多「高階機種採用 3.5 吋以上的觸控螢幕」已經成為產業共識,包括 HTC One X、SAMSUNG GALAXY S3 i9300 在內的許多 Android 智慧型手機都採用 4.3 吋以上的螢幕,反觀 iPhone 的螢幕尺寸始終維持在 3.5 吋。2011 年 iPhone 4S 發表會之前,許多傳言都指出 Apple 很可能會推出一款螢幕尺寸更大的高階智慧型手機產品,不過最後和大家見面的 iPhone 4S 卻仍沿用 3.5 吋的螢幕尺寸。關於螢幕尺寸這個議題、採用封閉作業系統的 Apple 所需考慮的變數比其他對手更多:如果加大螢幕尺寸卻保持解析度不變、那勢必降低了螢幕解析度,如果加大螢幕尺寸並維持解析度、那就必須定義更碎片化的應用程序顯示尺寸,這對應用程式開發者意味著更多的工作負擔。而在終端售價不變的前提之下,更大尺寸的觸控螢幕還意味著顯著提高的生產成本,這對追求獲利率的 Apple 股東來說也不是好消息。
下一代 iPhone 能否帶來驚奇?
螢幕尺寸只是 Apple 產品在硬體規格不如競爭對手的一個例子,雖然 iPhone 更重視使用者體驗,但是不論在處理器晶片、記憶體大小以及照相連拍效果與主要競爭對手都沒有明顯競爭優勢也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目前內幕人士透露的消息,預計於今年 9 月發表的新一代產品(不確定名稱是否為 iPhone 5)擁有全新設計的外觀與材質、性能提升的處理器(但可能不是四核心處理器)以及高度增加的螢幕尺寸,只是這樣的規格是否能夠引誘現有用戶換機讓人存疑。分析過去五代的 iPhone 產品都締造了不俗的銷售成績,尤其是 iPhone 3GS(全球銷量 5,000 萬支,超越前兩代 iPhone 的銷量總和、目前仍在銷售)、iPhone 4(全球銷量 8,000 萬支)以及最新的 iPhone 4S(上市三季銷售量突破 8,000 萬支,有機會成為第一款總銷量破億的 iPhone 手機),但最近一季成長速度明顯減慢,下一代 iPhone 銷量能否突破 1.5 億支還須觀察。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下一代 iPhone 的規格是否能夠引誘現有用戶換機讓人存疑。
過去 iPhone 能夠締造如此成功,全球電信業者的高額補貼功不可沒。數據顯示 iPhone 使用者的 ARPU 值貢獻度相較於其它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顯著高出 47%,每月平均貢獻度(ARPU)達新台幣 2,200 元之多。不可否認 iPhone 替電信業者帶來了大量且穩定的行動上網客戶,然而用戶越多 3G 網路就越擁擠(無論是語音服務還是數據服務),iPhone 使用者下載遊戲、影片和其他網路資料的用量是其他智慧手機用戶的二到三倍,行動上網的傳輸量大增但電信業者卻無法獲得與之相匹配的營收增幅、這將降低業者升級網路服務的意願。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大量的現金補貼已經造成電信業者的沈重財務壓力,未來五年全球電信業者是否將繼續大力支持 iPhone?這仍然存在著許多變數。
瑞銀證券估計 Apple 針對每支 iPhone 新手機向電信業者收取約 620 美元的費用,為了讓 iPhone 以每支 199 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美國電信業者要為每支 iPhone 補貼約 420 美元,這個數字遠高於電信業者向 Android 智慧型手機所提供的每支約 300 美元的補貼費用。大量的現金補貼已經造成電信業者的沈重財務壓力,第一家與 Apple 合作的電信營運商 AT&T 一直到第 17 個月才實現 iPhone 業務的損益平衡點,這還沒有算入 AT&T 對其 3G 網路大幅升級的費用。未來五年全球電信業者是否繼續大力支持 iPhone?這仍然存在著許多變數。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手機王Apple iPhone問世五週年回顧特集]()
▲Android 陣營的快速成長,始終讓 Apple 感到芒刺在背,近期更透過一連串的侵權官司試圖減慢其成長速度。
延伸閱讀:
順暢無比 iPhone 3GS任我行
2010 年新機王–Apple iPhone 4
iPhone 4S 賈伯斯給世人的最後禮物
蘋果發表iOS 6、中文Siri與全新Maps 今秋推出
從WWDC大會一睽iOS 6作業系統新面貌
Apple Siri服務能否成為第四次人機互動革命?
手機王2012年iOS系統趨勢預測
多數產業人士未能料到 iPhone 的成功
無論你是不是所謂的「果粉」(蘋果產品粉絲),我們不可忽視的事實是短短五年之內 iPhone 已經徹底改變了手機產業、甚至是整個消費性電子產業。2007 年 1 月 9 日,Apple 創辦人 Steve Jobs 發表了顛覆世界的智慧型手機產品,五個多月之後第一代 iPhone 正式上市。上市之前許多所謂的大師級人物都對這款產品的未來發表了自己的預言,而有趣的是多數人最後都看走眼。Bloomberg 網站專欄作家 Matthew Lynn 曾在評論文章中預言 iPhone 對手機產業的影響將「微乎其微」,因為智慧型手機只對「少數對科技產品狂熱的極客」才有吸引力。著名電腦雜誌《PC Magazine》時任總編輯 Jim Louderback 也預言 iPhone 剛上市時或許銷售強勁,不過一旦熱度消退就會逐漸沈寂,因為「這款產品有太多缺陷,包括上網速度慢與缺少實體按鍵」。《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的專欄作家 Stephen Wildstrom 更大膽斷言 iPhone 不會像某些人預言的那樣成為「黑莓殺手」,因為這兩種產品瞄準的是不同的市場。

▲2007 年 1 月 9 日,Apple 創辦人 Steve Jobs 發表了顛覆世界的智慧型手機產品,智慧型手機產業也進入了全新時代。(圖片來源:iphoneincanada.ca)
其實不只是媒體,就是專業的通訊行業人士也對 Steve Jobs 進軍手機市場的結果大跌眼鏡!時任 RIM 執行長的 Jim Balsillie 相信 iPhone 對該公司業務的影響將微不足道,因為消費者選擇購買 BlackBerry 手機看重的是電子郵件功能,特別是企業郵件功能,而購買 iPhone 手機主要看中的是娛樂內容、郵件只是附帶功能,兩種產品歸類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而微軟執行長 Steve Ballmer 在 2007 年談及 iPhone 的未來時,他斬釘截鐵的表示這款產品沒有機會大賣。幾乎沒有人預料到在 5 年後的今天,Apple 已經成為通信行業的絕對龍頭老大(從獲利數字的角度),不但成功的從一家個人電腦公司搖身一變為消費電子產品的全能選手,增加了三倍的營收更讓 Apple 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iPhone 全球銷量已將近 2.5 億支
iPhone 的成功並不是在一朝一夕出現,而是持續不懈努力的結果。2007 年 6 月 29 日 iPhone 2G 問世,在 App Store 誕生之前這款產品仍被視為只是該品牌狂熱支持者才會買的「科技玩具」,但隨著 App Store 應用平台的正式上線,圍繞著 iPhone 的巨大生態系統也逐步形成。無數的軟體研發人員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意,並利用 App Store 平台銷售到全世界。由於 iPhone 用戶多屬於消費實力雄厚的頂級客群,1 至 5 美元的軟體價格對他們來說無關痛癢。隨著第三方應用越來越多、再加上每一代 iOS 功能的不斷完善,iPhone 快速拉開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一步步走向了智慧型手機的王者之路。
▲幾乎沒有人預料到在 5 年後的今天,Apple 已經成為通信行業的絕對龍頭老大、全球銷量更將近 2.5 億支。(圖片來源:mashable.com)
截止到 2012 年 6 月,各款 iPhone 已經在全球締造了近 2.5 億支的銷量,iPhone 的銷售收入佔 Apple 上季總營收的 58%!我們還可以從絕對數字來瞭解這款產品的影響力:2012 年第一季 iPhone 以及相關服務和配件的總收入為 226.9 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同期微軟的總營收(174.1 億美元)、也超過了同期可口可樂的總營收(111.4 億美元)。從 2007 年 6 月至今,iPhone 已經替 Apple 帶來了超過 1,500 億美元的收入,即使將通貨膨脹的因素一併考慮,1,500 億元仍超過了 Apple 在 iPhone 問世之前的 12 年的總營收。行文至此,我們不能太多的責備多數行業專家看走眼,因為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款消費性電子產品締造過如此巨大的商業成功!
由於消費性電子市場很大程度上屬於「零和市場」(意味著消費者購買了 A 公司的產品就很可能不會選購競爭公司 B 的產品),iPhone 的成功代表了這家由 Steve Jobs 一手創立的企業讓包括 NOKIA、RIM、HP、台灣 PC 品牌業者甚至任天堂等多家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從 iPhone 問世至今,過去的智慧型手機領導品牌其股價都發生了大幅變化,包括 NOKIA(股價下跌 89%)以及 RIM(股價下跌 85%),其他廠商則停滯不前,包括 Google(股價上漲 9%)、SAMSUNG(股價上漲 36%)以及微軟(股價上漲 0.6%),而 Apple 本身的股價則暴漲了 376%。隨著「行動上網」的大勢無法阻擋,不知道下一個五年前述公司的股價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iPhone 所推動的新潮流
iPhone 的誕生宣告了幾個新潮流的開始,首先是「觸控螢幕」時代的誕生!雖然觸控屏幕技術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但由於輸入軟體的限制,早期使用電阻式觸控螢幕的智慧型手機其操作方式仍有許多不便。過去智慧型手機市場真正的主流仍是以 Palm、RIM 為領導者的 QWERTY 鍵盤機種,在 iPhone 誕生之前,實體鍵盤可以說是「智慧手機」的標準配備。過去幾乎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擁有 T9 或是 QWERTY 鍵盤,然而 iPhone 主打的觸控螢幕設計卻在近幾年徹底改變了手機鍵盤的命運。在 Apple iPhone 掀起手機觸控螢幕操作風潮後,觸控螢幕成為新手機主流。目前市場上的智慧型手機幾乎都支援觸控,許多甚至採用全觸控、不搭配鍵盤的設計。進入 2012 年之後,搭載鍵盤的智慧型手機產品快速減少,之前 HTC 創意總監 Claude Zellweger 更在記者會上表示 HTC 與實體 QWERTY 鍵盤的距離將越來越遠,因為「在全鍵盤手機上投入越多、就會浪費越多的精力」。
▲我們不能太多的責備多數行業專家看走眼,因為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款消費性電子產品締造過如此巨大的商業成功!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獲取網路訊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這意味著「後 PC 時代」的到來。儘管按定義來說平板電腦不算 PC,但從功能上說許多人卻認為它和 PC 功能相似。自從五年前開始,個人資訊應用就開始向雲端設備轉移,它以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 服務的興起為代表。最近五年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開始取代 PC 的速度急遽上升,iPad 與 iPhone 等產品可完美達成如上網瀏覽、回覆電子郵件、更新社交網路、遊戲及影音播放等任務,幾乎可滿足輕度電腦使用者的多數需求。過去 Steve Jobs 將個人電腦(PC)比喻為卡車,他解釋過去卡車在農業社會當中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是隨著愈來愈多的人離開鄉村搬進城市,卡車的主流地位被轎車(平板電腦)取代是無法扭轉的趨勢,這個論點當時聽起來非常大膽,現在卻離我們越來越近。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獲取網路訊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
最後一個由 iPhone 問世所驅動的重大改變、也被視為最深遠的影響應該是「第三方應用程式商業模式的重新定義」!我們必須強調 Apple 本身開發的應用並不多(僅有幾款遊戲以及一些工具軟體)、而 iPhone 也不是第一款智慧型手機,iPhone 2G 首次亮相時僅預裝幾款應用軟體,而當時 Palm、黑莓等競爭對手已經擁有為數不少第三方應用軟體,但是前述軟體最後都變成了免費軟體或共享軟體,很難替開發業者帶來任何商業利潤。在發現了消費者對第三方應用的強烈需求之後,Apple 推出的 App Store 開創了第三方應用程式的全新銷售模式。很多獨立軟體設計師通過一個售價 1 到 2 美元的程式,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成為了百萬富翁,像 Rovio 這樣透過一款成功的遊戲「憤怒的小鳥」成功翻身,或是 Instagram 成功以 10 億美元的價碼被收購的例子也層出不窮,這樣的故事激勵著更多的設計師和軟體公司勇敢地投入iPhone 開發的「淘金洪流」。如今 App Store 軟體應用商店平台可說是 Apple 阻止其他對手在手持性裝置挑戰其霸主地位的「最佳護城河」,目前該平台已有超過 60 萬款的各類應用。
▲隨著 App Store 應用平台的正式上線,圍繞著 iPhone 的巨大生態系統也逐步形成。
下個五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雖然目前 iOS 陣營正處於最高峰,卻有不少人對於未來五年 iPhone 的成長空間感到憂心。抱持前述觀點的人士認為從整個無線通信產業的角度來看,至今還沒有任何單一品牌在無線通信領域成功位居主導位置的時間能夠如同 Intel 主導半導體產業一樣長久,許多人看好來自韓國的 SAMSUNG 將取而代之。2012 年第二季 SAMSUNG 在全球共銷售了超過 5,000 萬支智慧型手機,其出貨量已經接近 Apple 的兩倍,根據 IDC 公布的數據,去年同期 SAMSUNG 銷售的智慧型手機僅為 1,840 萬支。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韓國電子巨頭 SAMSUNG 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佔有率從 5% 上升到 32.6%,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Gartner 公佈的數據,從 2011 年第三季開始、SAMSUNG 就坐上了智慧型手機的龍頭寶座,這不僅說明了 SAMSUNG 的生產製造能力、更證實了該品牌產品熱銷程度!

▲2012 年第二季 SAMSUNG 在全球共銷售了超過 5,000 萬支智慧型手機,其出貨量已經接近 Apple 的兩倍。
SAMSUNG 在功能型手機與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飛速進步靠的絕對不是運氣,而是該品牌針對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價格多樣化、功能不同的產品。市場研究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在報告中指出,SAMSUNG 成為智慧型手機市場霸主的重要原因是提供了不同螢幕尺寸的選擇,目前 SAMSUNG 同時銷售著不少於 13 款觸控螢幕尺寸介於 2.8 吋至 5.3 吋之間的智慧型手機產品。反觀該品牌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最大競爭對手:Apple 僅提供三款 3.5 吋螢幕的 iPhone 手機產品。
▲2007 年 iPhone 2G 問世時,3.5 吋螢幕可謂是業內少見,但時隔五年之後這個尺寸甚至已經被低階入門手機所拋棄!(圖片來源:iphoneblogger.net)
2007 年 iPhone 2G 問世時,3.5 吋螢幕可謂是業內少見,但時隔五年之後這個尺寸甚至已經被低階入門手機所拋棄!最近一年多「高階機種採用 3.5 吋以上的觸控螢幕」已經成為產業共識,包括 HTC One X、SAMSUNG GALAXY S3 i9300 在內的許多 Android 智慧型手機都採用 4.3 吋以上的螢幕,反觀 iPhone 的螢幕尺寸始終維持在 3.5 吋。2011 年 iPhone 4S 發表會之前,許多傳言都指出 Apple 很可能會推出一款螢幕尺寸更大的高階智慧型手機產品,不過最後和大家見面的 iPhone 4S 卻仍沿用 3.5 吋的螢幕尺寸。關於螢幕尺寸這個議題、採用封閉作業系統的 Apple 所需考慮的變數比其他對手更多:如果加大螢幕尺寸卻保持解析度不變、那勢必降低了螢幕解析度,如果加大螢幕尺寸並維持解析度、那就必須定義更碎片化的應用程序顯示尺寸,這對應用程式開發者意味著更多的工作負擔。而在終端售價不變的前提之下,更大尺寸的觸控螢幕還意味著顯著提高的生產成本,這對追求獲利率的 Apple 股東來說也不是好消息。
下一代 iPhone 能否帶來驚奇?
螢幕尺寸只是 Apple 產品在硬體規格不如競爭對手的一個例子,雖然 iPhone 更重視使用者體驗,但是不論在處理器晶片、記憶體大小以及照相連拍效果與主要競爭對手都沒有明顯競爭優勢也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目前內幕人士透露的消息,預計於今年 9 月發表的新一代產品(不確定名稱是否為 iPhone 5)擁有全新設計的外觀與材質、性能提升的處理器(但可能不是四核心處理器)以及高度增加的螢幕尺寸,只是這樣的規格是否能夠引誘現有用戶換機讓人存疑。分析過去五代的 iPhone 產品都締造了不俗的銷售成績,尤其是 iPhone 3GS(全球銷量 5,000 萬支,超越前兩代 iPhone 的銷量總和、目前仍在銷售)、iPhone 4(全球銷量 8,000 萬支)以及最新的 iPhone 4S(上市三季銷售量突破 8,000 萬支,有機會成為第一款總銷量破億的 iPhone 手機),但最近一季成長速度明顯減慢,下一代 iPhone 銷量能否突破 1.5 億支還須觀察。
▲下一代 iPhone 的規格是否能夠引誘現有用戶換機讓人存疑。
過去 iPhone 能夠締造如此成功,全球電信業者的高額補貼功不可沒。數據顯示 iPhone 使用者的 ARPU 值貢獻度相較於其它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顯著高出 47%,每月平均貢獻度(ARPU)達新台幣 2,200 元之多。不可否認 iPhone 替電信業者帶來了大量且穩定的行動上網客戶,然而用戶越多 3G 網路就越擁擠(無論是語音服務還是數據服務),iPhone 使用者下載遊戲、影片和其他網路資料的用量是其他智慧手機用戶的二到三倍,行動上網的傳輸量大增但電信業者卻無法獲得與之相匹配的營收增幅、這將降低業者升級網路服務的意願。
▲大量的現金補貼已經造成電信業者的沈重財務壓力,未來五年全球電信業者是否將繼續大力支持 iPhone?這仍然存在著許多變數。
瑞銀證券估計 Apple 針對每支 iPhone 新手機向電信業者收取約 620 美元的費用,為了讓 iPhone 以每支 199 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美國電信業者要為每支 iPhone 補貼約 420 美元,這個數字遠高於電信業者向 Android 智慧型手機所提供的每支約 300 美元的補貼費用。大量的現金補貼已經造成電信業者的沈重財務壓力,第一家與 Apple 合作的電信營運商 AT&T 一直到第 17 個月才實現 iPhone 業務的損益平衡點,這還沒有算入 AT&T 對其 3G 網路大幅升級的費用。未來五年全球電信業者是否繼續大力支持 iPhone?這仍然存在著許多變數。
▲Android 陣營的快速成長,始終讓 Apple 感到芒刺在背,近期更透過一連串的侵權官司試圖減慢其成長速度。
延伸閱讀:
順暢無比 iPhone 3GS任我行
2010 年新機王–Apple iPhone 4
iPhone 4S 賈伯斯給世人的最後禮物
蘋果發表iOS 6、中文Siri與全新Maps 今秋推出
從WWDC大會一睽iOS 6作業系統新面貌
Apple Siri服務能否成為第四次人機互動革命?
手機王2012年iOS系統趨勢預測
sciroccopilota 於 8/24/2012 3:33:38 PM 修改文章內容
Sponsor
最新消息
2025/10/28
熱門新聞
2025/10/26
2025/10/10
留言
GH 9/14/2012 at 12:27 AM
iPhone螢幕真的太小了...兩年前感覺iPhone螢幕還能接受,現在已經覺得...超小希望iPhone螢幕能大一點,不然真的沒有購買的慾望,但iPhone 4(S)外型真的很好看..........恕刪
Love 陽光 9/11/2012 at 3:20 AM
時至今日 iPhone 成為了隨處可見的產品(合理的推估台灣平均每 8 個人就有一個人擁有 iPhone),不但開啟了消費型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要說它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恐怕也不為過。但少有人記得距離 Apple 第一代 iPhone 問世(2007 年 7 月)至今才剛剛滿五年,五年後的今天 iPhone 已成為手機行業內吸金能力最強的賺錢機器,目前 iPhone 全球銷量已經超過 2.5 億支,創造..........恕刪
兩年前感覺iPhone螢幕還能接受,現在已經覺得...超小
希望iPhone螢幕能大一點,不然真的沒有購買的慾望,但iPhone 4(S)外型真的很好看
小夫 9/10/2012 at 7:49 PM
這篇說的真好
未來蘋果的競爭只有愈來愈大
蘋果就算不變外觀
那麼要思考如何在軟硬體增強
可能會是一個重點。